能不能介绍点各个型号地雷的详细信息?
地雷是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炸物,用来杀伤经过的敌方人员或车辆。地雷在战争中被用来阻碍对方的军队前进,让防守一方能以更少的兵力扼守信道。由于埋下的地雷在战争之后会继续杀害无辜的平民,现时已有一百四十四个国家禁止使用及拥有反步兵地雷。 但是一些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及芬兰等仍然没有禁止地雷的使用。
地雷按种类可分为杀伤人员的反步兵雷,和破坏车辆的反坦克雷。反步兵雷通常由人员的脚造成的压力引爆,但亦有以线索引爆的诡雷。 反坦克雷通常可以被磁力引爆。最先进的反坦克雷更能感应辨认敌我。有些地雷同时会被倾侧或按压所引爆,以增加对方扫雷的难度。地雷的设计尽量减少使用金属,以避过金属探测器的发现。...全部
地雷是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炸物,用来杀伤经过的敌方人员或车辆。地雷在战争中被用来阻碍对方的军队前进,让防守一方能以更少的兵力扼守信道。由于埋下的地雷在战争之后会继续杀害无辜的平民,现时已有一百四十四个国家禁止使用及拥有反步兵地雷。
但是一些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及芬兰等仍然没有禁止地雷的使用。
地雷按种类可分为杀伤人员的反步兵雷,和破坏车辆的反坦克雷。反步兵雷通常由人员的脚造成的压力引爆,但亦有以线索引爆的诡雷。
反坦克雷通常可以被磁力引爆。最先进的反坦克雷更能感应辨认敌我。有些地雷同时会被倾侧或按压所引爆,以增加对方扫雷的难度。地雷的设计尽量减少使用金属,以避过金属探测器的发现。
地雷的价格非常便宜,反步兵雷大小如手掌,以塑胶制造,内藏的炸药的只足以炸断人员的脚掌,不能以爆破方式排除。
每个造价只为三美元左右。
[编辑]
布置和排除
地雷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布置,例如以火炮在数公里外布置,由直升机、飞机或巡航导弹空投,由装甲车投掷。最常见的做法则是由专门布雷的人员人手掩埋。
人手布的雷非常难被发现,多数的反步兵雷场会同时布有反坦克雷,以防对方以装甲扫雷。
布雷速度快,容易,需要的价格成本亦很低。相反,扫雷不但成本甚高,而且难度大,需时很长,亦非常危险。常见的扫雷办法包括有:
人手扫雷:扫雷人员慢慢爬进雷场,以小刀或铁枝插入泥土找寻硬物。
亦有以金属探测器协助找寻。
动物扫雷:以狗或其他动物嗅出地雷的炸药。现正研究以体重较轻的鼠类动物帮助找寻地雷。
植物扫雷:利用大部分火药类物质大都拥有高度的氮元素含量之特性,植物学家利用基因改造方式尝试培养一种生长快速、吸收到大量氮元素之后就会变色的植物,广植于可能埋有地雷的地区,待植物长出后就能轻易地调查出何处的地底下有较高的氮含量,进而寻找到可能的埋雷位置。
当发现地雷后,排雷的方法有:
人力排除(有时会辅以遥控操作的机器人等设备)。
以饱和炮火向雷场轰击。
以高防护力的装甲车辆,例如加装扫雷犁的坦克车、堆土机或扫雷专用的拖车压过雷场。
有时会在车前装上滚动转轮,以铁链鞭打地面引爆地雷。
以长管装炸药引爆,炸出信道。
禁止反步兵地雷的使用
正确来说,反步兵地雷应该是“反人员地雷”。在战争过后遗留下来的反人员地雷所杀伤的平民,比它们在战争中所杀的步兵还要多。
据统计,单在柬埔寨战后便有三万五千人被地雷炸断脚而被迫截肢。排除地雷不但危险,需时很长而且昂贵。埋有地雷的土地长时间不能使用,影响当地人的生计。
1999年的渥太华条约禁止生产、发展、使用、储存及买卖反人员地雷。
至2004年有一百五十二个国家签署,一百四十四国通过。但在主要国家中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拥有大量地雷的国家没有签署该条约,英国、法国、日本、瑞典等签署国则根据条约规定保留数千至一万多枚地雷作研究反雷技术之用。
地雷是一种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到了明朝初年(14世纪要),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
据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一收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1580年,中国明朝名将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钢轮发火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洲在15世纪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图)(法,英,德国联合研制中的“塔兰特尔”面防御地雷。
它是一种“智能化”的地雷,通过遥感装置“跳”至空中可打击半径在100米范围内的坦克最薄弱的顶部)
19世纪中叶以后,各种烈性炸药和引爆技术的出现,才使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诞生了现代地雷。
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后由俄国研制。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产的地雷,在日暮途穷俄战争中首次实战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防坦克地雷-918年由德国人研制。1916年,坦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这导致了防坦克地雷的诞生。
受坦克威胁最大的德国人在1918年道德将炮弹改装成防坦克地雷,随后又研制了两种制式化的防坦克地雷,用于对付英、法军的坦克,获得了一定的战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防坦克地震得到了广泛应用。据统计,在当时被毁伤的坦克中,有20%是坦克地雷的战线。
防步兵跳雷-1938年前后由德国人发明,该雷由绊线绊发,目标触雷后,雷体跳起在距地面0。5米的空中爆炸,它的杀伤威力比在地表或地表下爆炸的同等地雷要大。
火箭布雷系统-1970年由联邦德国研制成功。
为了迅速,大面积地布雷,德军和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非洲道德使用飞机撒布防步兵地雷。60年代,一些国家着手研制用飞机,火炮和火箭撒布反坦克地雷,德国的火箭布雷系统使用“拉尔斯”轻型车载式36管火翻腾炮,一次可发射36枚110毫米火箭布雷弹,每枚弹由装有8个AT-1型炸履带防坦克地雷或多或少个AT-2型聚能破甲防坦克地雷。
一门火箭炮在职8秒内可散布288个AT-1型或180个AT2型地雷。一个门制火箭炮连,一次齐射即可构成宽2300米,纵深为300米,面积为6900平方米的雷场。继联邦德国之后,苏,美,中,法等国也相继研制成功了这种火箭布雷系统。
地雷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廉价最有效的防御性武器了。当现代武器朝着“无人指挥”、“发射后不管”、“低成本”前进的时候,地雷似乎早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雷场“无人值守”就不必提了,埋下之后,只要标好地图根本不必担心己方官兵的伤亡;地雷便宜,最便宜的地雷其实几十块钱就够了……
来看一些数字:越战当中,严重缺乏重火力的越南军队让美国人损失了不少的战斗车辆,其中七成以上是地雷之功;苏联在二战中总共使用了2。
1亿颗以上的地雷,战果也很令人满意--毁于地雷的轴心国车辆超过1万辆,伤亡致残人数更在10万以上,于是在几十年后的阿富汗,苏联人又习惯性地留下了3500万颗各式地雷……
地雷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有压发雷(一踩就爆)、松发雷(必须踩住一小会儿再松开才能爆炸,换句话说你跑过去可能没事,散步过去就有危险了)、绊发雷(跳到半空才爆炸的跳雷,能够比埋在地下的更有效地杀伤大范围的人员)、雷下雷(假雷下面是真雷,甚至真雷下面再埋真雷)……无一不渗透着残酷的想象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雷家族也越来越兴旺。反机场的子母式地雷--大量较小的地雷从散布器里被抛撒到跑道上,有的一触即发,有的怎么敲也不响,却定在某时爆炸……鱼龙混杂而且完全随机,扫不胜扫;智能反装甲地雷--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动发射装置,通过震动或红外线探测到装甲目标,然后发射带破甲战斗部的弹丸去攻击相对薄弱的顶部或侧部;甚至还有布设于树梢等高处的反直升机地雷,专门攻击低空飞过的直升机。
地雷一旦被触发,一般就能够造成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并不仅仅局限在爆炸本身。比如,一个9人的特战小分队在敌后活动,其中一人由于中雷失去了一只脚……如果带着这个重伤员行动,小分队的任务想必是没有希望完成的;但是扔下他,则很有可能留给敌人一个俘虏,一个有可能泄露情报、让整个小分队都完蛋的俘虏;另一种可能的做法……大家或许能够猜到,但是这会给小分队其他成员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恐怕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一辈子也无法想象。
“在鞘内的剑是最可怕的”,地雷作为武器的威力,更多地在于隐蔽所带来的难以预测性。几十个预备役兵在大道上拉拉杂杂地埋上几百个地雷、罐头盒、炮弹皮等物,地上随便画两个圈,再竖一块牌子,上书“雷区注意!”几个大字,就足够让整营的精锐部队或者绕道,或者等待小心翼翼的工兵们在下周某天早上宣告道路通畅。
设想一下,如果时不时再派个狙击手问候一下扫雷工兵们……这还只是在道路上。实际上,人们还会把地雷埋在卧室的床垫下、仓库的米袋里、丢弃的食物箱里--严格来说,它们应该被叫做饵雷、诡雷--让敌人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
它们也许会炸死炸伤十几个人,也可能一辈子也不动窝……不过它们就在那里,让人害怕,害怕这些看不到却能轻易取人性命的幽灵。
不同于其他武器,战争结束,才是地雷最让人恐惧的时候。
现在世界上仍然有1。
1亿颗地雷埋藏在田地里、河滩上、石缝中……在一些边境地区,居民们守着万亩良田却无法耕种,满山的水果、药材无法采摘,甚至在下冰雹的时候,都可以听到地雷的炸响。安哥拉、卢旺达、南联盟……这些战乱地区都有这样的问题。
每年全球有2。6万人死于这些遗留的地雷,另有数倍于此的致残者。即使现代扫雷技术如此高超,在很多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要投入大量的专业人员手工排雷,危险大,费用高……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国家很热心地促成了《禁止地雷协议》,试图消灭这个遗毒最烈的战场幽灵。
地雷,不仅是反步兵和装甲武器,还可以对付飞机。俄罗斯研制的“节奏—20”反直升机地雷为例,它能够根据音响判明直升机种类,并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确定目标方位,当目标进入2000米时,反直升机地雷开始识别目标;当目标进入200米范围时,地雷就腾空而起,对直升机进行攻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