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武夷岩茶?
武夷山位于福建和江西接壤的崇安县
境内,所产之茶久负盛名,蜚声中外。它的
创制和发展在世界茶叶史上有着很高的地
位和深远的影响。
武夷山是我国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将鲜叶制作成饼状,以
“森伯之祖”而闻名。 在唐代武夷茶就已经
作为馈赠的珍品了。到了北宋时期,民间斗茶盛行,武夷茶作为贡茶,技术
和品质不断改进,制作出的外形精美的龙团、凤饼可与黄金争价,而且数量
极少。到了元代,武夷山设立“御茶园”专门从事御茶生产。 明代武夷山自
安徽传入松萝茶制法,改进了岩茶的加工过程,使岩茶气味更清香,并停止
团茶制造,改为散形茶,就成为现有岩茶的前身。明朝末期,武夷岩茶声名
...全部
武夷山位于福建和江西接壤的崇安县
境内,所产之茶久负盛名,蜚声中外。它的
创制和发展在世界茶叶史上有着很高的地
位和深远的影响。
武夷山是我国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将鲜叶制作成饼状,以
“森伯之祖”而闻名。
在唐代武夷茶就已经
作为馈赠的珍品了。到了北宋时期,民间斗茶盛行,武夷茶作为贡茶,技术
和品质不断改进,制作出的外形精美的龙团、凤饼可与黄金争价,而且数量
极少。到了元代,武夷山设立“御茶园”专门从事御茶生产。
明代武夷山自
安徽传入松萝茶制法,改进了岩茶的加工过程,使岩茶气味更清香,并停止
团茶制造,改为散形茶,就成为现有岩茶的前身。明朝末期,武夷岩茶声名
远播,结果引起了大小官吏的种种敲诈勒索,茶农不胜其扰,纷纷逃离茶区,
以致出现山荒茶枯,一片衰败的景象。
18世纪中叶,武夷茶又开始复兴。
18世纪末期武夷岩茶销往欧美等国,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被
誉为“百病之药”。
武夷岩茶之所以独具神韵,久负盛名,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优越的生长环
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武夷山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岩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岩茶区
内,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8〜18。 51,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000
毫米左右。山涧岩壑之间,到处幽涧泉流,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
在80%左右。
茶园大多在山坑岩壑之间,四周山峦做屏障,为茶树遮挡阳
光。日照短、无风害,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岩石风化后的园土,含有丰富的
矿物质和有机质,为茶叶化学成份的形成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武夷山是天然的植物园,茶树品种也十分丰富。
山中生长着世代流传 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出许多优良单株。
武夷岩茶独特的制作工艺更决定了岩茶的优良品质。武夷岩茶制作精 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的精华,又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岩茶的制作技术日臻完善。
岩茶的采摘不同于其他茶类,标准采法是“三叶半开面”,即顶端驻芽 开一半,以下三叶全展开时最好。采摘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夏茶在夏 至前,秋茶在立秋后。鲜叶力求新鲜完整。雨天不采,有露水不采,烈日不 采,最好的采摘时间是上午9〜11时,下午14 ~ 17时次之。
名丛、单丛的鲜 叶分开制作,务使成为尽善尽美的成品。
武夷岩茶产茶地点不同,品质也不尽相同,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 叶,其品质香高味醇厚,岩韵特显。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称为半岩 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
崇溪、九曲溪、黄柏溪溪边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 叶,称洲茶,品质又低一^等。
武夷岩茶的品质特点:条索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油润呈“宝光”,叶面呈 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冲泡后香气馥郁隽永,具有特殊的岩韵, 滋味醇厚回甘,清活爽口。
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绿叶红镶边”,呈三 分红七分绿,且柔软红亮。
武夷岩茶品名众多,而又各具特色,武夷名丛属岩茶之王,在名丛中,又 以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四大名丛最为珍贵。
大红袍:在武夷名丛中享有最高声誉。它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名。大红 袍产于天心岩九龙巢的高岩峭壁上。岩顶终年有细小甘泉由岩谷滴落,滋 润茶地,随水滴落的还有丰富的有机质化合物,形成大红袍得天独厚的生长 条件。
大红袍的品质很有特色,其它名丛冲泡七次后茶味已极淡,但大红袍冲 泡九次后仍保持原茶真味,不失桂花香。
铁罗汉:武夷山最早的名丛,茶树生长在武夷山慧苑岩的鬼洞。
白鸡冠:成名于明代,早于大红袍。
茶树原生长在武夷山慧苑岩火焰峰
的外鬼洞中。因茶树嫩叶白中带嫩黄色,叶片向上卷曲似鸡冠故得名。
水金龟:据说该茶长在武夷山天心崖葛寨峰下,属天心寺庙所有。后经
大雨冲至牛栏坑半山岩石凹处,为此,兰谷山业主就势砌石保护此茶。
这种
茶树与众不同,枝条纵横交错,形似龟背上的花纹,且绿叶浓密,油光发亮,
似只大金龟,故命名为水金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