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和修改文章
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不愿认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对此,我在指导作文时,从不忽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并作具体指导,坚持长期训练,提高他们鉴赏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
一、晓之以理,激发兴趣
1.借故事说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轶闻趣事。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等等。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也可让学生搜集...全部
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不愿认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对此,我在指导作文时,从不忽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并作具体指导,坚持长期训练,提高他们鉴赏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
一、晓之以理,激发兴趣
1.借故事说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轶闻趣事。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等等。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也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故事,开故事会。
这样,就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融于这些故事之中了。
2.学名言知理。名人关于修改文章的论述不少,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我们不妨发动学生搜集那些浅显易懂的修改作文的名言警句。比如:“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等。
让学生搜集并学习名人的话,进行交流,是借名人的嘴来说理,同样可以诱导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活动。
3.写评语激趣。根据小学生好表扬的特点,我采取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改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改文的兴趣。
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不仅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这句话改得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你听讲评时真专心!”这些鼓励修改的评语费时少,效果好。
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实践证明,老师常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写在学生作文本上,往往会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
4.用比较引趣。先在小范围内启发几个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张贴出抄正稿和修改的原稿,再请学生参观议论。
学生一对照比较,看出修改后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结果,先走一步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还引得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二、多种形式,指导改法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之后,就可着手进行作文修改的方法指导。
如:
1.下水示范。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具体做法:可以是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也可以是每次习作后,有目的地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评改。
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效仿。
2.讲评试改。即老师梳理出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评。
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
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坡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3.集体评改。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人手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
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或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
4.先读后改。一是默读改篇章,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
二是朗读改语病,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三是指读改错漏,即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可以发现错别字、添漏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甚至误用漏用的标点符号等等,并及时加以修改。
四是品读求提高,对水平相对高的同学可以提出更进一步要求,即对自己的习作在选材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再下一番“锤炼”的功夫。
三、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在作文评改上,还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
我的做法,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大家共有的问题一起改。
1.评优秀作文
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
选评优秀生作文,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每次教一个新班,都从最初作文中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可以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
我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之后我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优秀面。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我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优秀作文选,写观察日记,给报刊投稿等。
这样,我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极大鼓舞了中、差学生。
至此,可改变了评改的方法,由教师评逐渐放手为以学生评改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2.改中差作文
差生作文差的原因,主要差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而且这种不足不是一日形成,久而久之,产生了“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克服这种心态是前提,其次是给他们具体帮助,应在最基础的选材、写具体、字词句的训练上多给予帮助,使他们走出作文困境。
所以,对待差生作文,我主要是面批面改。针对主要缺点,一学期每个学生批改一两次。最初面稍大,逐渐缩小面批人数。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
改后作文不免写上几句“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之类热情鼓励的话。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有个学生对我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让老师失望。
”
3.评改共有的毛病
为了增强评改实效,我很注意评改学生共有的毛病,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我发现有些毛病,对学生作文影响很深,十分顽固,所以必须强制改正,方可奏效。如:
(一)三段式
对于初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三段式要求是必要的。
到了高年级仍只会三段式写法,势必束缚学生作文思路。对此,我要求学生中间一段必须放开,要有层次。
(二)开头结尾模式化
写参观游览一类文章,有些学生开头一段总离不开写“我们站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尾又写“参观结束,我们排着队回家了。
”为了使他们认识到这种写法过于平淡,影响文章质量,我有意让他们每人带一本作文选,看看入选作文有几篇这样开头结尾。结果没发一篇。从此,他们渐渐改变了上述模式化的写法。
(三)孤立地写人物外貌
写人物外貌,往往千人一面。
男孩不是“大大眼睛,圆圆脸,两腮有个小酒窝。”女孩总是“红红的小脸,乌黑的头发,扎两只羊角辫。”为了纠正这种写法,我选了班上一位同学写的作文《伙伴》中的开头一段,让学生评讲。
“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
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他就是暑假我在姥姥家认识的小伙伴。”
通过讲评,使学生了解这段文章为什么生动形象,主要原因是抓住人物的特征,不是孤立地写人物外貌。
从此,千人一面的写法慢慢得到了克服。
四、坚持训练,毫不松懈
1.即写即改。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并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引导学生深思,知其所以然。通过前几个步骤的改文训练,这时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学生较容易发现习作的毛病,改起来尤其用心。
2.一文多改。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我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进行“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
3.结对互改。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也一样。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还可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格外认真投入。
这样,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