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风土人情
有时间在小巷里头逛逛,那么就能对小镇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了解不少。走在巷子里头,你会看到各个姓氏的祠堂,古朴而庄严;还有各种店铺,热热闹闹的做着生意,譬如做绿豆饼的、做糖的、做卤水的、做肉卷的、做元宝的,数不胜数;还有卖草?的,收破铜烂铁的,卖小玩意儿等跑街边的小贩,在小巷深吆喝着,家乡称他们为“哦仔”(潮州话);巷子里头,偶尔也会有些空地,这些空地对于这密密麻麻都是房子、巷子的小镇来说可是非常珍贵的,往往这些空地处就有些非常神圣的东西——寺庙。 这里的寺庙不像我们常人想象的那样,在崇山峻岭中,在清幽竹林深处,时而传来悠悠的钟声。这种寺庙小镇也有,那是在距离小镇之外几里的山上,或者是在溪...全部
有时间在小巷里头逛逛,那么就能对小镇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了解不少。走在巷子里头,你会看到各个姓氏的祠堂,古朴而庄严;还有各种店铺,热热闹闹的做着生意,譬如做绿豆饼的、做糖的、做卤水的、做肉卷的、做元宝的,数不胜数;还有卖草?的,收破铜烂铁的,卖小玩意儿等跑街边的小贩,在小巷深吆喝着,家乡称他们为“哦仔”(潮州话);巷子里头,偶尔也会有些空地,这些空地对于这密密麻麻都是房子、巷子的小镇来说可是非常珍贵的,往往这些空地处就有些非常神圣的东西——寺庙。
这里的寺庙不像我们常人想象的那样,在崇山峻岭中,在清幽竹林深处,时而传来悠悠的钟声。这种寺庙小镇也有,那是在距离小镇之外几里的山上,或者是在溪水边上的。巷子中是小寺庙,是人们所熟悉的神明的居住地,有关公庙,王母娘娘庙,妈祖庙,太上老君庙,土地君庙等等。
虔诚的人们带来供品元宝,向神明祈求全家平安,袅袅上升的檀香烟也随着他们的诚心飘向远处。这里的人们,也许过去受到的困难太多,大部分都对神明非常尊重,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都会来庙里祭祀上香,祈求上苍保佑。
傍晚时分,夕阳那橘红色的光洒在龙江的溪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显得的安静祥和,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温暖的双手抚摸着隆江小镇;橘红的光也洒在隆江镇条条交错的小巷,洒在青色的石板路上,藏在小巷深处的寺庙上空香烟缭绕。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忙活着晚饭,好不热闹。站在高处望去,整个小镇古朴而美丽。
隆江镇是个古老而并不富裕的小镇,但是人们的生活真实而淳朴。它的母亲河,它的街道和寺庙,还有它可爱的人民都包涵着它浓郁的民俗和民风。
悠悠的龙江水带着隆江镇人们的故事向远方流去,流向蔚蓝浩瀚的大海,将寻找明天更美好的传说。*********漫话“出花园”
作者:黄锦树 来源:北京潮讯
昔年潮州民俗,孩子(有些地方仅限于男孩)满十五岁时,要举行“出花园”仪式拜别公婆神,表示告别童年已经成人。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寒暖有差别,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风俗迥异,在视成年的年限上也有所不同。一般是以男子二十岁(戴冠)、女子十五岁(插笄)为成年。在云南省宁菠县的摩梭人则皆在十三岁(穿裤子、穿裙子)时举行成年礼。
我国民间奉祀公婆神(有的地方叫“公婆母”),南方盛于北方,且由来已久。宋杨循吉《除夜杂咏》说:“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公婆神即花公花母,因把香炉安放在眠床脚旁,也称作“床脚婆”又因只把至孩子十五岁,故又称为“十五岁神”。
诞生孩子的家庭多要奉把公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公婆生日,要办礼物供奉。
潮俗为孩子祀公婆及举行“出花园”仪式,有二层意思:把公婆是为子女平安成长的一种祈求;出花园则是孩子成人的一种表示。父母为求得子女平安,把孩子托给花公花母保护,因此又称孩子为“花仔”,这是“出花园”一词的由来。
出花园的仪式,据《潮州的习俗》记载:
在出花园那一天,要办菜五碗(计鸭一只,蟹一碗,猪肝一碗,龙箭鱼一碗,蛋一碗)和香烛银纸食品等,安放在睡床里拜公婆。那出花园的儿童,要穿一套蓝色的新衣裳和一双新的红皮展,去拜公婆,拜后家里就办了许多食物,其中必定要特别做一样猪肝炒葱的菜(葱谐音聪,表示吃了才聪明。
笔者注),叫他或她坐在一张坐北朝南的桌子前吃,吃的时候,做母亲的要跑到他或她的身旁念诀道:“阿奴是坐北朝南,阿奴已经成人”。
不过,出花园的仪式在潮属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如月份有的选在五月,物品有以三牲果品的,菜碗则六碗、十二碗不等,形式也不尽相同。
至于所祀公婆的原型是何许人?各地所说不一。潮汕地方一般认为是唐朝汾阳郡主郭于仪(有兄弟九人及八子八女)夫妇。如饶平县三饶城隍庙前院的西配殿(公婆厅)内,所塑花公花母及一群孩子,相传便是郭氏夫妇。
据《全像中国三百神•床神》所载,公婆则是周文王夫妇。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正院的西配殿(广嗣殿)里,所祀的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和九天卫房圣母元君即是。公婆原型的文王夫妇说,是取其多于, 也是源于《封神演义》第十四回所载,谓姬昌本有九十九个儿子,后又在燕山收养了雷震子,凑成百子之数。
但就《封神》一书的出现时间言,可知此说是出自明代之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