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执政为民理念的路径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路径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9-18

83 0
     能否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既关系到党自身的兴衰成 败,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兴衰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党的一切工作中。
  为此,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发表的讲话中对党员、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当作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当前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理念是用来指导行动的。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同样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讲,确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指南是党的事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每个党员必须首先树立这一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行动指南。理念的形成和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首先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了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内容,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领会理念的精神实质。
    其中宣传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并自觉地践行这一理念。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计划,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经常性的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这样,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才能 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开展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主题教育。  通过主题教育,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深入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液,化作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第二,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政策,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群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中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政党,党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党的执政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才能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上;只有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才能体现出党的宗旨;只有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才能真正地得到民心。
  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直接听取普通百姓的建议和意见,及时了解和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充分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群众利益无小事,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不是看口头上怎么说,而是要看是否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是否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是否在工作中依靠群众,办 事情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群众,落脚点是否真正有利于群众。
  要在注重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到安定稳定、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
    只有在不断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真正找到支点,落到实处,臝得民心。 第三,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密切联系群众是指要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无数次的实践证明: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不走群众路线、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而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体察民情,要眼睛向下,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查群众之苦,问群众之需,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只有这样,才能和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才能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和所求,才能找准工作方向。
    要给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心实意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给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了实惠,群众才会相信、依靠和支持党和政府。要建立创新党群之间、干群之间密切联系的方式方法,如领导干部走基层、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等。
  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坚持群众路线,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还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求真务实就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作为党员干部,一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人为制造虚假繁荣。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二是要重视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培养、形成和提升党政干部求真务实的能力。
  三是要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从体制上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还需求实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只是嘴上喊喊“号子”,开会唱唱“调子”,纸上爬爬“格子”。
    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真干,实干,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才能真正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求实效,还需有真本领。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各种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各类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如何在平衡中求发展,在统筹中稳步前进,都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有血有肉的服务对象,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丰富的,他们的智慧是无限的。我们只有走出去、走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间去,才能了解到施政的利弊得失,才能了解到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了解到他们的需求愿望;我们只有把问题摸清、摸透了,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举措,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老百姓关心的不只是宏观蓝图,更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与实惠。
    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还是仅仅为了个人的政绩,还要看最后的结果。我们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敢打敢拼,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工作才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经受住人民的检验。
   第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理念的贯彻需要健全、科学的制度保障。没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会沦为一句空话。
  考查已有工作机制的利弊,党的工作机制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健全的民主决策机制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先导。只有让利益相关的群众参与决策,才能从源头上维护群众利益,强化干部的群众念;只有作决策充分调研、协调各方群众利益,才能有效防止决策脱离实际;只有公开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才能有效遏制个别领导干部独断专行、拍脑袋决策、以权谋私,才能最大限度防止因决策不当带来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同样需要民声民意做导向,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一些敏感事项,要严格实行公示、听证和咨询等制度,广泛听取、积极采纳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监督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行重大决策票决制,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  二是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权力的公开运行是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只有将权力运行 于阳光之下,接受各监督主体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得到充分保障和发挥,才能压缩公共权力私用、滥用的空间,从根本上杜绝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行为。
    建立健全公共权力透明运行机制,核心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应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
  公开才便于监督,领导干部手中权力大、遇到的诱惑多,如果失去监督,权力的运行往往会脱离既定的轨道。  应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责任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认真落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如实报告住房、投资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等事项。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  关键是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主要依靠力量,应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有效行使。
  三是健全群众正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当前,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意识日益觉醒,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和决策参与的需求,这就要求社会各个利益主体都应有其利益诉求的畅通渠道。  如果渠道不畅,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表达和反映,最终结果是加剧利益分化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要搭建多种诉求平台, 畅通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如建立网络诉求举报信息系统平台,向社会公开热线电话或网址,群众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表达诉求。  再如,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上开设与群众交流互动的专栏或专题,可以起到解决一个热点问题,回应众多群众期盼的效果。
  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对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和转变工作作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配套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让群众有地方及时表达诉求和得到快速解决。
  不断完善上访、举报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接访日和下访制度,着力在矛盾萌芽期预防,将问题在第一时间受理化解。四是健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查处机制。  要切实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要大力纠正和整治铺张浪费、奢靡之风;要全力推进党务公开工作;要拓宽群众反腐倡廉工作渠道。
  四是健全损害群众利益问责机制。要将维护民生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当中,严格实施民生工作承诺制;要建立健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责机制、惩处机制,提高损害群众利益的风险成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