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2014-12-01 10:33:32
有家族史,临床表现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诊断精神分裂症可明确,治疗药物的选择,看了吃过不少的药,效果都不满意。目前...[展开]
有家族史,临床表现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诊断精神分裂症可明确,治疗药物的选择,看了吃过不少的药,效果都不满意。目前发现30%~60%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仅有部分效应,因而,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和处理问题已成为临床工作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影响较大的是KaneJ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所下的定义:①过去5a对3种剂量和疗程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3种中至少有2种化学结构是不同的)反应不良;②患者不能耐受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③即使有充分的维持治疗或预防治疗,病情仍然复发或恶化。
国内刘铁榜,藏德馨,提出,药物治疗时间12周;治疗剂量由于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必过分强调是否曾给予超常规剂量治疗,而可根据其是否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是否达常规有效剂量这二个指标来判断;既往使用药物种数,可按系统观察两个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处理。
至于评定疗效的标准,虽先后有人提出用BPRS减分率或效能指数作为考察指标,但仅根据精神病理症状改善程度考察疗效难免有失偏颇,提出应建立一个从精神病理学、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主观性、风险/效益比等较全面的疗效评定体系。
影响疗效的因素①生物学因素:脑萎缩与脑结构异常,神经内分泌紊乱,基因遗传等;②社会心理因素:患者不服从治疗,家庭的压力、敌意或过多干预,文化背景的不同,缺乏社会支持,工作、生活压力等;③诊断因素:如诊断有误,贻误治疗时机,如精神分裂症伴人格障碍,伴强迫症状,物质滥用等,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些共患疾病都属难治范围;④疾病自身因素:如临床症状以退缩、淡漠等阴性症状为主者,起病早,呈慢性进行性,存在多种功能的严重衰退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⑤药物治疗因素:治疗计划与评价不足,药量剂量过高或过低,治疗不充分,选药不恰当,频繁更换药物,患者对药物过度敏感,副作用显著,药物吸收不足等[6]。
药物治疗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增大剂量用某药物有轻度改善,可加大剂量会有良好反应,特别是对有敌对或攻击行为者,选用大剂量、低效价、锥体外系副作用(EPS)发生率低、镇静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较好。
停药试验80年代初,有文献报道,当应用大剂量药物或联合用药效果不理想时,可采取骤然停药的方法观察。 此法有利于重新考虑诊断并消除由于大剂量或联合用药所致的药源性精神症状和EPS所致的迟滞和无欲等表现。
但现在支持此观点者很少。典型抗精神病药加辅助药治疗如加用锂盐对难治性病例有效,特别是伴发情绪障碍者;抗癫痫药丙戊酸钠既可预防氯氮平的致惊厥副作用,又可增强后者的疗效,卡马西平对EEG不正常及有冲动、兴奋激动的患者有效,但卡马西平可降低血中抗精神病药水平;加用苯二氮?类药物有可能减轻激动和阴、阳性症状;加用普萘洛尔可对难治性病例有一定疗效。
但应注意目前对加用以上辅助药的研究报道有时相互矛盾,因此,使用辅助药治疗的有效证据尚不充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氯氮平目前国内外一致认为,氯氮平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最为肯定的抗精神病药,可使30%~60%既往治疗无效的患者获显著的临床改善。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阳性症状,包括冲动攻击、自伤等暴力行为相当有效。 Flynn在加拿大开展一项开放性研究,对比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能。发现,氯氮平组与PANSS量表的总分、阳性症状减量情况优于利培酮组,PANSS其他分量表分也疗效较好。
此外,氯氮平组在PANSS中的兴奋、心理社会性退缩、精神运动性迟滞,GAF、CGI的减分情况等方面也显示较好的疗效。 两组的有效率也有差别,氯氮平组有效率40%,利培酮组仅28%。
Bondolfi,DufourH,PatrisM,等在瑞士进行的一项8周双盲研究中发现,利培酮治疗有效率(67。0%)与氯氮平(65。0%)相似,而氯氮平治疗效果可延迟至12周~9个月。作者认为为期8周的治疗对于评定两药总体疗效可能时间太短。
可见,氯氮平治疗难治性患者的疗效,不仅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而且较其他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为优,应尽早使用。其临床疗效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血药浓度350~420ng/ml疗效明显。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低剂量与高剂量的氯氮平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很少出现EPS。应注意的是,使用氯氮平有致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治疗1a后,粒细胞减少的累计发生率0。8%。因此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细胞数。
利培酮为苯丙异?唑衍生物,5-HT2与D2受体阻滞剂,能阻断多巴胺激动所致的运动障碍,但不引起动物的运动障碍,提示其较经典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轻。与氯氮平不同的是,它可以在有效治疗量时减少脑垂体促泌乳组织的多巴胺活动,使促泌乳素血含量增高[14]。
由于该药对阴性和阳性症状均有效,被认为具有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潜力。MarderSR,MeibachRC对388例平均发病期15。7a、最近平均住院29。3周、符合DSM-Ⅲ-R的疗效不理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利培酮对难治性患者的效果优于氟哌啶醇。
KopalaLC将117例难治性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利培酮(7±3。0)mg/d,氯氮平(390±200)mg/d,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价剂量(790±575)mg/d]治疗。
结果发现,前两组有效率均为1/3,第3组有效率<10%。 迄今为止,利培酮对难治性患者的有效性不像氯氮平那样已被明确证实,还需进一步在分类更明确的病人中作长期、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奥氮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属噻吩苯二氮?类,对5-HT2A、5-HT2C、5-HT3、5-HT6、D1、D2、D3、D4、毒蕈碱M1-M5、α1-肾上腺素能和组胺H1受体有高亲和力。 与氯氮平一样,其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EPS,关键可能由于其有广泛的多种神经递质作用谱,及对中脑边缘系统的选择性。
应用奥氮平治疗包括32例用氯氮平治疗曾出现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人,未见血液毒性,提示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潜在效果和安全性。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4项双盲枢纽研究结果提示,奥氮平对阴性症状与氟哌啶醇一样有效,对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明显优于氟哌啶醇。
对10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氟哌啶醇进行6周治疗,其中84例治疗无效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奥氮平或氯丙嗪治疗。结果,奥氮平组7%有效,而氯丙嗪组无有效病例。其他非典型药物治疗?汀多于1996年获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该药具有对DA和5-HT的双重亲和力,加上对边缘系统的相对选择性,预期可能对难治性患者有一定疗效。 Zimbroff等1997年将?汀多与氟哌定醇进行对照研究显示两种药物效能相当。
对阴性症状而言,?汀多明显优于安慰剂。奎太平也是一种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肯定的疗效。有人认为可能改善难治性患者的结局,但尚须观察其疗效的可靠性。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用对于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仍然无效的病例,应重新评估病人的情况,找出治疗无效的可能原因。
对于治疗依从性差,副作用难以耐受,疗程不足,剂量不足者,可采取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如氯氮平与氯丙嗪,或氯氮平与舒必利等。由于联用时不同类型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互补充,及联用时药物剂量可比单用时为小,副作用可减轻而较之易于耐受,可使部分难治性患者症状改善。
非药物治疗Friedel提出电痉挛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其显效的平均治疗次数为13。6次,但迄今缺乏双盲对照研究的支持,且对慢性难治性患者的效果是不肯定的。
也有关于精神外科手术治疗的报道,采用立体定向毁技术的手段,破坏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可望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但远期疗效不佳。 目前,人们开始注意对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康复问题,包括各种形式的个体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环境治疗,社会技能训练,职业训练及各种类型康复治疗,对于改善难治性患者的社会适应与交流能力、情绪障碍、药物治疗依从性、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或延缓某些心理功能缺陷,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可发挥积极作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