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城、羊苴咩城和大理古城是一回
太和城,位于今下关和大理古城之间的七里乡太和村、苍山鹤顶 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有南北两道城墙,东西以洱海和苍山为天 然屏障。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先民)所建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 年(737年),南诏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将都 城从巍山迁至太和城,建立南诏国。 太和城作为南诏国前期都城,直 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止,历时42 年。太和城现仅存北段城墙残垣遗址,高约3米,厚约5米。遗址和 南诏德化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苴咩城位于今大理古城西,是大理国中后期都城。从异牟寻 迁都于此,至公元902年南诏国灭亡,羊苴咩城历时123年。...全部
太和城,位于今下关和大理古城之间的七里乡太和村、苍山鹤顶 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有南北两道城墙,东西以洱海和苍山为天 然屏障。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先民)所建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 年(737年),南诏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将都 城从巍山迁至太和城,建立南诏国。
太和城作为南诏国前期都城,直 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止,历时42 年。太和城现仅存北段城墙残垣遗址,高约3米,厚约5米。遗址和 南诏德化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苴咩城位于今大理古城西,是大理国中后期都城。从异牟寻 迁都于此,至公元902年南诏国灭亡,羊苴咩城历时123年。南诏国 灭亡后,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以及大理国也都以羊苴哮城 为都城,历时352年。
羊苴咩城,方圆15里,城内主要建筑是王宫和 高级官吏的住宅。
如今的大理古城,是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 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城高8米,周长3。 65公 里,砖表石裹。
四城门各建有城楼,四隅有角楼。清初在大理设迤西 道、大理府等。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提督偏图将城门移到双鹤 桥前,城周长扩大为6公里。大理城为棋盘式的建筑,南、北城楼上 修建巍峨的城楼。
城内从南至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三 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显得古意盎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