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上了肝内胆汁淤积症吗?我才孕
肝内胆汁淤积属于中医“黄疸”的范畴,是以面、目、肌肤熏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疾患。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医学心悟·伤寒兼证》指出:“瘀血发黄,亦湿热所致。 瘀血与积热熏蒸,故见黄色也。”《临证指南医案》中说:“气血不行则发黄”, “阳黄之症湿从热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所致”。《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中说:“黄疸之病,此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积于脾胃⋯⋯瘀结不散,热气郁蒸。 ”现代中医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总结,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病机也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70 例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医辨证治...全部
肝内胆汁淤积属于中医“黄疸”的范畴,是以面、目、肌肤熏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疾患。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医学心悟·伤寒兼证》指出:“瘀血发黄,亦湿热所致。
瘀血与积热熏蒸,故见黄色也。”《临证指南医案》中说:“气血不行则发黄”, “阳黄之症湿从热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所致”。《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中说:“黄疸之病,此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积于脾胃⋯⋯瘀结不散,热气郁蒸。
”现代中医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总结,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病机也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70 例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探索其与肝脏病理的关系,认为血瘀血热是本病基本的病因病机。认为肝郁脾虚,气滞湿停,郁而化火,湿热交阻,蕴结肝胆,气机失畅,胆汁排泄失常而致本病。
综上所述湿、热、瘀、毒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其病机演变多由湿热熏蒸,蕴结肝胆,瘀阻血络,脉道不通而致胆汁排泌不畅;或因热毒入侵,耗伤营血,熏灼肝胆,胆液渗溢于肌肤,发为黄疸。
对于黄疸的中医药治疗,单方、成方和验方多不胜数,或从辨证论治的角度谴方用药;或根据病机,从古方化裁;或根据现代药理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自拟方剂。
就治疗法则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清热利湿
经典退黄名方茵陈蒿汤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均有较好的疗效,故广泛运用于临床。
该方重用茵陈为主药,以其最善清利湿热而退黄疸;辅以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可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佐以大黄降泄瘀热,可使瘀热从大便而解。
三药相合,清利降泄,引湿热由二便而去,使邪有出路,则黄疸易除。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加味,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肝功能。
药理研究证明,茵陈蒿汤中的茵陈及其所含的羟苯乙酮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栀子有解热作用,并对结扎了胆管的家兔胆色素增高有轻度抑制作用;大黄有利胆、消炎和杀菌等作用。
这对该方用于治疗黄疸相关疾病有了合理的解释。
凉血解毒
有些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患者,黄疸急起,迅速加深,此乃热毒灼盛,深入营血。治当截断病势,以防邪毒内陷,宜重用解毒通腑、凉血化瘀之剂。
以凉血活血重用赤芍为基本方,治疗重症瘀胆型肝炎,退黄效果显著。
以凉血解毒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黄疸和精神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或杀灭肝炎病毒、清除毒素、调整免疫紊乱、改善凝血机制等关。
认为凉血活血中药对肝脏病理及肝脏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或修复作用。
活血化瘀
“瘀热发黄”、“瘀血发黄”之说,旨在表明黄疸是血分受病。肝病名医关幼波认为黄疸系“湿热蕴于血分”,主张“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并提出了凉血活血、养血活血、温通血脉等不同治法。
另外,肝内微循环障碍、毛细胆管淤胆、肝功能改变和长期黄疸的病理基础也为使用活血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修复,达到利胆的作用。
有研究证实,以赤芍、丹参为主药的处方降低黄疸的作用,除有利胆作用外,可能与其降低血栓素B2 及血管紧张素含量,改善血液黏滞度,增加肝脏血流量,加强胆红素结合与排泄,改善肝脏病理,利尿通便等综合作用有关。
疏肝健脾
肝郁脾虚是胆汁淤积疾病中的常见证候,肝病传脾,肝失疏泄,横克犯脾,脾失健运,故病变多有兼夹,病程较长,肝功能改善和黄疸消退较慢。抑木培土,调理气机是总的治则。脾主运化,易被湿所困,因而健脾助运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剂有一定的降酶退黄、调节免疫的作用,临床可供选用。
以加味四逆散治疗妊娠期肝内型胆汁淤积症,明显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和胎儿情况。
以疏肝健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炎症坏死等有关。
中西药物合理使用
对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单靠口服药可能药力不够,阶段性的使用静脉药物是需要的。
西药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保护肝细胞膜、提高肝细胞代谢、增强肝脏内源性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而达到减轻肝脏损害的目的,但对降低黄疸并没有直接作用。
中药的退黄作用比较肯定,可静脉给药的药物有茵栀黄注射液、苦黄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其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清利湿热、凉血活血。此外,还有扶正的注射剂,如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有益气、养阴、温阳的作用。
根据病人的病种和证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中药和西药合理地配合使用,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