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脑/网络 互联网

五台山在什么地方?

全部回答

2007-07-02

0 0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  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
  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
  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  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

2007-07-02

120 0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  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
  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

2007-07-02

126 0
    。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  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
  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  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  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
  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一、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的传说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  《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只有少数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 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主两位印度高僧居住。
  为纪念白马负经(《四十二章经》)输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摄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相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人颇受排挤,奏知汉明帝。
    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尚未完全烧尽,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台内山多地广,河流纵横,何处建寺适宜?《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
    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再加上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种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灵鹫寺。
  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叫做大孚灵鹫寺。  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
  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完全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
    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经大量出现在北齐史籍之中了。 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
  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多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二、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成 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并在中外佛教界发生重大影响,是从唐代开始的。
  有唐一代是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李渊在起兵反隋时,就对佛教许下大愿,说当了皇帝,一定大弘三宝。  武德二年(619)李渊便在京师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务。
  唐太宗即位后,重兴译经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贞观九年(635),下诏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刹,度增数百。
    ” 武则天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非常重视佛教的作用。长寿二年(693),名僧菩提流志等上新译《宝雨经》,称菩萨现女身,为武则天上台大造舆论。证圣元年(695),又命菩提流志和实叉难陀重新翻译《华严经》。
  圣历二年(699)译毕。新译《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  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清凉五台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台山的代表寺院清凉寺。
  工峻后,命大德感法师为清凉寺住持,并封其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掌京国僧尼事。  ” 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挟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
   据记载,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顶,中使香药,不断岁时,至于百辟归崇,殊帮赍供,不可悉记矣。  ”显而易见,从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扶助。
   从佛教经典来看,除新译《华严经》说文殊菩萨住处“名清凉山”外,《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 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气候、环境,极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五峰耸出”“曾无炎暑”的自然存在物,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
  这样,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们竞相朝礼的圣地,驰名中外,显赫于世。  不言而喻,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是借助于李唐王朝的强盛而名扬中外的。 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
  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辈出,澄观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澄观,(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十一岁,在应天宝林寺出家,十四岁得度,三十九岁时,“誓游五台,一一巡礼。”在遍访五台山名刹胜迹之后,留居大华严寺研讨《华严经》,在寺中主讲《华严经》五年。后来,澄观觉得“华严旧疏,旨约文繁。  ”于是,“旦暮策怀,思惟造疏。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四月八日,澄观谢绝交游,在大华严寺制疏阁重新注疏《华严经》。至德宗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历时三年多,终于著述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唐代宗时,澄观被代宗“事以师礼”。
  唐德宗又尊其为“教授和尚”,“诏受镇国大师号,进天下大僧录。  ”宪宗即位,“敕有司别铸金印,迁赐僧统清凉国师之号,统冠天下缁僧,主教门事。”“穆宗,敬宗咸仰巨(大)休,悉封大照国师。
  文宗太(大)和五年,帝受心戒于师。开成元年,帝以师百岁寿诞,赐农财食味,加封大统国师。”“中外台铺重臣,咸以八戒礼而师之”。 澄观“生历九朝,为七帝师”,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卒,年一百零二。
    唐文宗“特辍朝三日”,命“重臣缟素”,隆重葬之。被尊为“华严宗第四代祖师”。有唐一代,五台山名僧辈出,这也是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再一标志,是佛教寺院的大规模兴建和僧侣人数的增多。
  在唐代,五台山见诸记载的佛寺就有七十余所,且规模十分宏伟。   随着佛寺的兴建和扩大,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贞元年间,合山僧尼达万人之众。寺院的兴旺发展引起对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负面影响,唐文宗遂于会昌五年(845)下诏废佛,命令拆毁寺字,勒令僧尼还俗。
  综计全国拆毁大小寺庙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僧尼还低二十六万余人,收回土地数千万顷。  五台山亦不例外,僧侣散尽,寺庙被毁。唐宣宗即位,又再兴佛教。政府规定五台山的僧数仍达“五千僧”。
  实际上,加上私度和游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纵观历代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以唐代为最多。寺庙林立,僧侣若云,这也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个标志。 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再一个标志,是外国佛教徒竞相朝礼和对五台山的无限景仰。
    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又受到了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
   之,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是唐代形成的,是借助于李唐王朝强盛的国威,伴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显赫于世的。   三、五台山佛寺创建略述 山西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
  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据多种古籍记载,五台山在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天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寻访,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国(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即相邀同至中国。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僧汉使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到了洛阳。汉明帝一见释迦牟尼佛像,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阳白马寺,并着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
    永平十一年,二高僧来到清凉圣境五台山,见五座台顶围护的腹地台怀,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分不出两样,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于是,汉明帝颁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灵鹫寺。
  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寺曰灵鹫,指东土五台山腹地与西域灵鹫山相仿佛。这样,洛阳白马寺与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就成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寺院。  大孚灵鹫寺就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 四、主要景点 南山寺 南山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7层,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
  寺内的石雕和泥塑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堪称五台山一绝。站在佑国寺最高层可以远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   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该寺位于五台山中心区。
  显通寺的大雄宝殿是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塑像,整座大殿开阔疏朗,古色古香。无量殿为砖砌结构,里面供奉有铜铸毗卢佛,该殿没有房梁,形制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铜殿是一座青铜建筑物,殿内有上万尊小佛像,是罕见的铜制文物。显通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铜钟——长鸣钟,钟的表面刻有一部万余字的楷书佛经。 塔院寺 塔院寺内有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物——大白塔,塔高56。
  4米,通体洁白,被誉为“清凉第一圣境”。  塔顶悬有两百余个铜铃,风吹时声音清脆。白塔的东边有一座小白塔,相传此塔内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金发,因此又称文殊发塔。藏经阁在大白塔北侧,为木结构建筑,内有用汉、蒙、藏多种文字所写的经书两万多册。
   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喇嘛教寺院,这里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黄教法会主场地,在这一时间登山可以看到喇嘛们“镇魔”的盛况。  寺内有天王殿、释迦牟尼殿、菩萨殿,因历代皇帝都曾登临菩萨顶,所以寺内有不少御笔亲题的碑和匾。
  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清代康熙帝手书。 其它寺院 台内:寿宁寺 碧山寺 普化寺 黛螺顶 栖贤寺 十方堂殊像寺 广宗寺 圆照寺 观音洞 龙泉寺 罗睺寺 金阁寺 镇海寺 万佛阁 观海寺 竹林寺 集福寺 等 台外:延庆寺 南禅寺 秘密寺佛光寺 岩山寺 尊胜寺 广济寺 等 五、气候 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做“清凉山”。
    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7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18。8度。台怀地区比台顶早1个月入春,迟1个月入秋,温差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3度,最低气温零下30度,最高气温为30度。
  台怀地区夏季空中云层较近,湿度大,常有雨水。   2。朝鲜五台山 朝鲜太白山脉主峰之一。海拔1,563米。由花岗岩组成。有月精寺和上院寺等古刹,风景秀丽。山顶平坦处辟为林地和耕地,种有牧草、啤酒花和薯类。
   太白山脉沿朝鲜东海岸南下,全长25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太白山脉的山势,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北部的雪岳山高达海拔1708米,中部的五台山为1563米,南部主峰太白山又低落到1561米。
    由于朝鲜半岛地壳不对称的隆起运动,半岛东侧隆起量较大,日本海相对下沉,以致半岛东侧地势高峻,西侧平缓。同时,随着隆起运动而发生的断层作用,使地表发生广泛的侵蚀和切割。因此,太白山脉紧逼海岸,东侧成为悬崖峭壁,险峻无比,西侧地形比较开展。
  从太白山脉分出去的广州山脉、车岭山脉、小白山脉、卢岭山脉,都是从东北到西南的走向,散布在半岛的西部。  这些山脉受汉江、锦江、洛东江等河流的切割,都成为支离破碎的丘陵。在各大河流中下游两岸,到处可以看到宽广的河谷平原和盆地。
   在韩国中部山地中,自北至南分布着四条山脉:广州山脉、车岭山脉、小白山脉、卢岭山脉。广州山脉由江原道的铁岭伸展到汉城、水原一带,长200公里,高700至900米,有明智山(1267米)、北汉山(836米)、旺方山(764米)等名山。
    车岭山脉由太白山脉的五台山延伸至群山湾,全长290公里,主要有白云山(1087米)、瑞云山(579米)、广德山(699米)、圣住山(680米)等山。小白山脉起于太白山脉的太白山,沿着江原道、忠清北道、全罗南北道与庆尚南北道的交界处延伸至南海岸,全长400公里,有俗离山(1057米)、德裕山(1508米)、伽??山(1430米)、智异山(1915米)等名山。
    卢岭山脉自小白山脉的俗离山起向西南方向延伸,经过忠清北道、全罗北道至全罗南道的务安半岛,全长200公里,高500米,主要有大屯山(878米)、云长山(1126米)、文珠山(620米)等山。
   在韩国东南部沿海,纵贯着自北至南的庆尚山脉。庆尚山脉全长250公里,过去曾作为太白山脉的一部分,现在另列为一条山脉,有白岩山(1004米)、吐含山(745米)、云门山(1188米)、神佛山(1209米)、千圣山(812米)等高山,直至半岛东南端。
    这条山脉具有独特的山间谷地景观。在零散的山峰之间低地,形成洛东江谷地和沿海之间的交通要地。 韩国的名山很多,最著名的十大名山为:雪岳山、智异山、伽??山、汉拿山、五台山、太白山、俗离山、鸡龙山、北汉山、内藏山。
   3。西安的南五台,当地人称五台山。 南五台位于西安市南30千米的秦岭北麓。  因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个高台(即五个山峰),且位于西安北部的耀县五台(药王山)以南而得名。
  南五台是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也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南五台以山岳林壑为主体,山势峻峭,雄伟壮观,峰恋重叠,林木苍翠,山泉流瀑,景观秀丽。正如《关中通志》记载:“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
    山上各台原来均有寺庙,隋唐时期已成为我国佛教胜地。山中建筑众多,仅明、清时期修建的寺庙达40多处。建筑布局讲究,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富有浓郁的风格特色。山中主要景观有甘露寺、兴宝泉、五佛殿、竹林寺、遇仙桥、睡佛殿、火龙洞、铁爷殿、梅花洞等。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南五台景区进行了开发建设,修复了景区的部分寺庙,修筑了景区游览的石砌台阶路,兴建了独松阁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  南五台现已成为避暑度假的旅游胜地。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脑/网络
互联网
硬件
电脑装机
程序设计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笔记本电脑
反病毒
百度
软件
互联网
互联网
QQ
网站推荐
上网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