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与高三上学期的课程联系
对于高考而言,一个有效、重要、可实现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在制定计划前,首先将高考所考各科目的所有课本放在桌上,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底。即对所学和所要复习的,应该有数才行)。
在大的方面,即高三整个一年里的总复习计划,应该是切实可行,有丰富内容的。一般,我将高三复习的一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三第一学期+寒假) : 8-9月份,这时我们老师还在讲最后一部分知识,所以新课一定不能放松。 即这一个月左右应该以抓住课程重点,多做习题,巩固加深所学知识;9-12月份是第一阶段总复习,即第一遍总复习,我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放在课本上,这一阶段不...全部
对于高考而言,一个有效、重要、可实现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在制定计划前,首先将高考所考各科目的所有课本放在桌上,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底。即对所学和所要复习的,应该有数才行)。
在大的方面,即高三整个一年里的总复习计划,应该是切实可行,有丰富内容的。一般,我将高三复习的一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三第一学期+寒假) : 8-9月份,这时我们老师还在讲最后一部分知识,所以新课一定不能放松。
即这一个月左右应该以抓住课程重点,多做习题,巩固加深所学知识;9-12月份是第一阶段总复习,即第一遍总复习,我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放在课本上,这一阶段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因为十几年来,许多教师在总结高考时,都得出高考的根本重点在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本"!到了寒假,可以在放松生活节奏和心理的基础上,适当将第一阶段所复习的内容归纳总结一下,整理、弄清概念,多看一些解题方法的书,明晰自己的思路。
第二阶段(高三第二学期):3-6月份,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注意扩大思路,多做综合习题,以及多看侧重思维方法的参考书,可以加大题量,因为"题海"还是有一定优点的。但若有不懂的,我总是及时记下来,去问老师。
而且,我做错的题或自认为比较好的题,也记在专门的本子上;6-7月份,将高中知识系统地复习、巩固,多看课本,以前的试卷很有参考价值,我是经常翻阅的,或者翻阅记录错误、好题的本子,感觉特别有回味、品评的必要。
在最后冲刺时刻,大家还要特别注意调节心理状态,放松放松再放松。到时候,复习到这个份上,谁的包袱轻,谁的信心足,谁就能考得出水平。
在细的方面,即每天、每周的复习计划,当然是变化的,但一个基本的作息时间应该有。
我是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
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李 坚】
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对整个高考复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我的高三复习计划,可以说是融入了我所有的复习方法,而我从中受益非浅,我认为这是一套很不错的方法。
我并没有成文的复习计划,但整个高三期间的复习却一直有条不紊地遵循着我脑中的计划。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为第一轮复习,此时我紧跟着老师步伐,决不超前,把每一章节、每一段的知识点全部弄懂,并开始养成重视"解题效率"的习惯。这个阶段要注意三点:第一,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不能以"我已经懂了"为借口干其它的事情。
因为这期间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都是重点、难点和高考经常考察的知识、方法、技巧,而且这些内容又是老师们教学经验的精华,如果上课走神、不听,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第二,注意勤翻书,多做题,巩固了重点、难点之后,再把其它方面的知识、方法、技巧全面的扫一遍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初步在头脑中确立"解题效率"的概念,高考虽说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但一个残酷的现实便是: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当数量的题。针对这一点,我这时起便对自己的解题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进去,以最快速度决定解题方法,以最快速度演算直至得出结果,同时一定要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在阶段性的小测验中更是如此,在保证得分的前提下,注重试卷的完成时间,在剩余的时间里检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一题是否可以多解。
以上是第一阶段总的复习方法、精神,我并没有关于如何具体操作的细致计划,每天只是遵循这个原则的"精神"做该做的事。
有了这个原则,第一轮"漫长"的复习我并不觉得"无聊"、"烦"、"累",而是觉得每天都做了很多新的工作,很有成就感,这对高三时期的心理调整也颇有益处。现在回忆起来,感到当时的状态真好,每天都有渴望成功的精神动力,而每天晚上又都能在成功的喜悦中安然地进入梦乡。
这与当时班上一些同学早上打哈欠,上午昏然,下午睡然,晚自习又不知干些什么才好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轮复习,貌似将旧知识重学一遍,其实它是第二轮复习乃至高考的根本基础。故而此阶段复习千万不能以"我都懂了"、"离高考还远着呢"等借口来偷懒,相反,还应该常常以"我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预及到""今天的收获是什么"等问题来使自己反省。
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的"劝学"之言,未必人人都能做到。象李坚这样每日总结收获,其收效往往比每天只制订繁杂的书面计划要大得多。正因为如此,他在高三的繁忙复习工作中,始终把握着"主动权"。
第二阶段就是第二轮复习,这是综合训练的阶段。此阶段则要做到以我为主,全面针对高考,有了第一轮复习的坚实基础,第二轮复习,我重点训练"解题效率",附带将综合试卷中出现的、我并不熟悉的知识点重新温习,这正是我所说的"查缺补漏"。
这个阶段应当注意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每一张试卷。
关于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这段时间的复习,要做的试卷特别多,不少同学觉得特别烦人,做试卷时似乎总是硬着头皮做下去,因此,效率不是很好。
我对待这些试卷的态度是:把每一张试卷看成完成高考试卷能力的检测,试卷一发下来即以最高效率解题,若提前十分钟完卷,在拥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还有一种自责:如果这是高考,十分钟的检查时间是不多的。
何况如果高考中出现意外情况,如出现偏题,怪题,怎么办?通过这种方法,每一套试卷解答之后,或有成功的喜悦,或有自我的检讨,或兼而有之;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自信,以"我能行"的心态从容地迎接下一张试卷。
同学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自我要求,但总的精神是一样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自己应当定一个实际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可以逐渐将目标拔高。这样坚持下去,便不会觉得试卷讨厌,反而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坚定自信心。
复习的第三阶段,是自第二轮复习结束后到高考前夕,这段时间主要是做些整理性的工作,让大脑休息好,要坚信自己的实力,避免一些无谓的胡思乱想,也不宜做大量习题,只需温习一下平时易错,易遗忘的知识、方法、技巧等。
【刘志华】
高三阶段,在学习方面,参照老师给出的复习计划,结合自己的特点,大概对每门课程都复习了四遍。
第一遍是很笼统的,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我对这些知识自己做了一个归纳,记在了笔记本上。
第二遍,我便以笔记本为主,根据当时记下的关键词来回想有关内容,其中重点难点的地方,我会找来课本和有关资料再看一遍。第三遍以习题、测验为主。在这一遍复习中,前面遗漏的地方,掌握不牢的地方都会暴露出来。
我通常是另找一个笔记本将这些还没有掌握的地方及做错的题记下来,加以重点注意,以防下一次在同样的地方出错。最后,也就是第四遍,再全部扫描一次。这样,高中所学过的知识基本上都能了然于胸了。 学习时要讲究效率。
首先,要认真听课。老师所讲的东西都是一些很精髓的问题,跟上他的思路,会使你的复习事半功倍。其次,力争每花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有较大的收获。既然我们在学习,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不能开小差,也不能消极怠工。
与其低效率长时间学习,不如高效率短时间工作。
评:刘志华同学的"四遍复习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三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既注意到了与老师同步,又充分结合了每个人自己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遍复习的质量是关键,应当坚决与老师同步,认真做好笔记。
余下的几遍就完全靠自己了,必须针对自己的弱点,合理分配时间。
【卢 树】
高三那年,我的复习是与老师同步的。
有的同学喜欢超前,我认为在高三复习阶段毫无必要。复习不在速度,而在质量。
细细地、深深地钻研一遍,这样的复习可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浅浅地、匆匆地浏览过去,这样即使复习三次,也只是沿原路重复了三遍。
复习与老师同步,就有助于深入地钻研。老师的点拔与自己思考所得一碰撞,撞得就透,想得就活,记得也牢。
通过做题,又得到了检验。
"温故而知新"。前面的没有懂,后面的知识用到前面的结论,就又不懂了。因此要日常温习,及时弄懂不懂的问题。如果上课听得吃力,则要进行课前预习。
有人喜欢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样固然提高速度,但记得越多也越易混淆。
我一般只记课本上的定理,很少记老师或参考书上自行补充的结论。但对于他们推导结论的方法,我在头脑中反复记忆过。
评: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卢树同学的观点值得重视。我们不该过多记忆课本定理之外的"推论",但是必须认真了解每一个"推论"得出的过程,对推导过程中感到"精采"、"巧妙"的地方,还应尽量记在笔记上。
这就如同能够点石成金的"仙人手指",要比点出来的"金子"有用得多。
我们的高三复习大致分三轮。
第一轮,是把高中内容,从头至尾详细地讲一遍。(当然,在这之前,要上完所有的新课。)数理化三门都在寒假补课之后基本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
这个阶段,我认为是最关键最紧张的阶段。复习的内容比初学的时候深了一个层次,为了不掉队,很多同学都加班加点。我也额外地做了一些参考书上的题目,不会的、花了大气力的、方法奇妙的、典型的题目,都作了记号。
第二轮是综合复习,历时两个多月,做了无数张试卷。数学试卷发得最勤,几乎每天一套。数理化都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复习了一段时间,外语老师则为每个学生邮购了《阅读理解一百题》、《短文改错一百题》、《完形填空一百题》三本练习册。
试卷和作业上总有红蓝黑三色:开始用黑钢笔做,老师用红笔改,然后自己用蓝笔写下各种想法。结合试卷,又把课本上有关章节啃过多次。
最后是考前预备阶段。试卷发得少而精华。前两年的高考试卷,也让我们做了一遍。
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还得看一遍课本和参考书上划过的重点和做过的试卷。
【闵应宗】
高三时,我认识到,必须要对这一年有个整体的安排,越早越紧越好。因为后来心里渐渐有些发热,若不提早安排,以后便会无所适从。
平时,我对自己也有整体规划,高三时,我也对这一年的复习计划做了整体的大致安排,规定夜晚从不加班,但白天的课余时间却不容忽视。在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内,因为时间还是太紧,课程也处于一轮的紧要关头,上课时间必须认真听讲,好好消化吸收。
我感觉我高中的几位老师讲题都颇得技巧,对各科知识点的复习安排更是精密周到,而我们此时最重要的也是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全部挖透,只有遵循老师指导,才能复习得比较全面,无一错漏,若是象有些人那样,自以为课堂无足轻重,因而只顾自己去订时间安排,细细想来并无好处,老师的计划是教研组集体研究出来的,能顾全大局,而我们,在此短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作出如此周全的安排,何况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思索时间。
后两个月,对各种知识已是熟背于心,因此,便要适当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各知识点串起来,重新组成一个系统,但是,此时光注重总体把握,容易流于形式,复习内容空洞,所以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查缺补漏,多找一些平时考试感觉较为生疏的题目来做,以避免因为过于垄统,而不知所措。
另外,还要注意去找一些较为新颖,比较"流行"的题目做一做,以激发日益"呆滞"的大脑。
在我的老师中,有一位强调要先概括,后分开,把归纳与查漏分开来,分别攻破。这个想法我也不敢苟同,因此,便去自立"小灶"。
我感觉这时候老师的引导与第一轮大不相同,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把握程度,高考越近,各人的情况各异,老师不可能一一对症下药,因此,我们便要具备很强的自主意识。
至于最后的短期时间,实在感觉效果不大,但又不容放弃,因此要把前面的方法结合起来,还适当的找一些竞赛题目,深思熟虑一番,以使自己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印象。
以上即是我对整个复习阶段的整体规划,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结合一、二轮和最后冲刺的特点,综合出各自不同的复习方法。
【申 跃】
在整个高三期间,我的复习计划是这样的。若将全年有效复习时间记作三百天。
我利用前二百天进行各科的详细复习。这段时间内,要将课本重复新认真地看一遍,书上的习题要保证全都会做,另外还要至少看一本课外的习题册。这本习题册的质量一定要高,即使是以前曾经用过的也无妨,而且最好在其中有单元的归纳总结、例题详解、配套习题大致是这样三个部分。
这轮复习的重点是"细",不但要巩固原来已掌握的知识, 而且要打扫以前的死角,任何疑点都不要放过。
第二轮复习大约要用七十五天,这段时间里,我们要进行知识的加深。高考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这就需要考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上,而要做到深掘其内在的原理、规律,并举一反三,适当做一些较难的题目,以达到开拓思路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难题,绝对不是那些刁钻古怪的偏题,而是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巧的题目,当然这一轮复习目的的实现,应当是在第一轮详细、扎实的复习效果的基础之上的。另外,对于一些基础原本较差的同学来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将此轮复习的时间缩短,甚至取消。
因为没有好的知识基础,盲目地去攻难题,只能是浪费时间,事倍功半的。
第三轮复习可以用二十五天的时间,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由于离高考最近,所以,也是最重要的一轮复习。这轮复习的重点是对整个高中所学知识分科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列出简明的提纲,保证自己对各科的知识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样才能面对千奇百怪的试题而从容征战,成竹在胸。
这轮复习一定要认真而缜密,任何知识点的遗漏都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恶果。建议提纲要由本人来做,而不要照抄参考书上现成的套路,因为这样就可唤起你对一、二轮复习的回忆,印象更加深刻,效果也会更好。
评:把复习工作大致精确到"天",实际上是一种高度计划性的体现。
【宋淑梅】
就我们学校而言,高三的第一学期主要是复习课本,第二学期则主要是做题和进行模拟考试,故我的复习计划分为两部分。
高三第一学期,我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按照老师讲课的步骤进行的,上课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常为发补充题)。
此时做题,尽量讲求准确率,不可盲目求快。除此之外,我给自己订了额外的计划,把所有复习过的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重新做一遍,即使觉得很熟的题目也不例外。或许有人觉得多此一举,但我本人认为很有用,尤其是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复习中,这一点更是突出表现出来。
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很大的毅力,有时自己也觉得烦了,可是当真的做新题时,又总会碰到类似书的题型。于是又继续做书上的题目,这样随着复习的逐渐深入,过去熟悉的题更有把握,过去忽略了的题型也清楚了。
当然,我不反对在高三第一学期做大量参考书上的题,只要有能力,是大可这么做的。
在高三第二学期,我的计划主要是做成套的模拟题,力求快速、准确地做完一套试卷,我们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再加上平时做题,在前三个月内主要是学会如何控制好时间,每一门课都摸索出做各部分题所需的时间比例。
而后三个月做模拟题时,就运用已得到的经验,去假设自己在高考考场上,限时做题。在六月份,我又把课本重新大略看了一下,尤其把语文课本很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就准备高考了。
评:宋淑梅同学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她所建议的"把所有复习过的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重新做一遍,即使觉得很熟的题目也不例外"这一点,其实是一条最为简明的高考成功之道。
不少同学在基础并不牢靠的状况下,还大量做高难度的课外习题,结果在考试中是容易题也常常出错,难题照样做不出来。与其这般抓瞎,倒不如将基础打得牢靠无比,在"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方面多下功夫,保证"会做的题目绝不去分",这才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王 海】
经过高一、高二的两年准备,终于到了高三的战前备战阶段了。我想大家的心情可能跟我当时一样,既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心。就在这种矛盾的、惴惴不安的心情下开始了总复习。可是,突然间发现,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好象突然"消失"了,原来用的得心应手的公式、定理、方法,现在好象只是"似曾相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大家产生了一种"高原效应"。
初入高三以后,由于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做题时知识跨度大,灵活性、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单元串起来、联起来,就好象人从平地突然来到高原之上,都会有不适应之感。这是正常的,继续学下去就会消失,请不必忧虑。
评:克服"高原反应",往往是高三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件事。头两年的稳扎稳打固然重要,但高一、高二毕竟不具备决定性意义。退一步讲,即便高一、高二的基础不够牢靠,高三也切莫慌张,还是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时间还来得及,只要能提高效率、充满自信。
总的来说,高三的复习"高、大、全",即难度高,知识面大,知识点全。因此在高三总复习时应做得有条理,最好有一个计划。因为各科老师均有自己的安排,所以你的计划最好和老师的计划步调一致。教高三的老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认真听他们讲,着重领会他们那些经过多年教学和送考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东西,概括提炼出来的规律性东西,听他们的思路方法,这样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来复习做题的时候,也应该以学方法、看思路为主,善于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高三的时候,同学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自己一旦订好了计划,就要坚持下去,不要亦步亦趋的跟在别人后面。
坚持自己的复习方案,从高考复习一开始,就将时间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的,按每日、每星期、每月制定出详尽的复习安排,坚持到底就必然会胜利。
高三的时候,各种复习资料会铺天盖地的向同学们压过来,真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
其实,不论老师、学生对这种题海战术都感到厌烦。但是,没有一定的题目作基础,又不可能将知识掌握得牢固。唯一的方法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有选择的做些质量比较高的题目,"把题做精"中学会做题的思路和方法,举一反三,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
完一套综合题,就应该认真反思这一套卷子暴露出来的自己知识方面的漏洞及缺陷,赶快集中精力补上,力争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高三的学习是又苦又累的,但高三的经历确实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的经历,是对人性的一次磨炼与升华。
现在回想起来高三的生活最充实,也最有意义。希望同学们能高瞻远瞩,从高三纷繁复杂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肖 丽】
高三时,我们的课表上只有语、数、外、理、化这五门课。
除晚自习(共四节)的第一、四节课可自由支配外,其余的时间都由老师来安排。因而安排复习计划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包办的。不过,高三代课老师都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复习计划都很详尽、周密、这也是被多年的实践经验证实是很有效果的。
他们的指导使得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我们各科复习大体都是分三个阶段:首先是按课本编排顺序将所有的知识重新过一遍,其中以练习为主,每门课都有配套的复习资料。
第二个阶段就是分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比如英语,分别进行单项、完形、阅读等训练,其间穿插做一些综合题。到高考前一两个月的时间,则完全是综合性的练习,各科都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尽管每门课都有所不同,但大体进度都是如此。
或许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安排,但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主动性都是同样重要的。
课程的进度不可能适合于每一个人,应针对自己的情况有灵活的安排。一个星期天、一天、甚至是一节课都可以有一个小小的计划。
就如当时我觉得物理学得还不扎实,就给自己订了一小个规定,每天晚自习的自由支配时间都用来复习物理。除了统一使用的一本教材外,自己另挑了一本觉得较好的教材来做,同时隔一段时间把前一阶段做过的题拿出来看一遍,这样每次都觉得比以前有所提高。
由于其余几门课相对比较轻松,有时便也从中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一下物理。而有时若觉得在数学方面时间有点不够用的话,就从英语那里挪一点过来。由于高三复习以做题为主,对我来说便相对自由一些。常常是一堂课便完成了两堂课的任务,剩余时间便灵活安排,这样既不拉下某一门课,又使得各科时间互为补充,得到充分利用。
我想,对于每个人也应该这样,不必拘泥于课程的设置,否则会感到时间时紧时松,总是应付得很被动。
评:灵活安排时间,重点突击弱项。肖丽同学"各科时间互为补充,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好方法。
【许 翼】
高三这一年,我大体上分了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把书上的知识点先全部复习一遍。这一段的复习要相当仔细,最后务必做到凡是书上有的,一定全都掌握。
第二阶段是攻克难点重点,这一阶段的复习成果直接影响着我们高考的档次,任务也十分艰巨,要费许多参考书,解一些难题。
在此阶段千万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难点,因为它们都有可能出现在高考卷子里。
第三阶段相比之下是最轻松的,但也最需要悟性,即要把所学过的所有知识整理出脉络。这也考察出我们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阶段就是做题,因为知识都已经掌握,剩下的就只有熟悉题型,提高应试技巧了。
有的学校一味使用"题海战术"是极不可取的,知识点没有复习到,最后还是会做的会做,不会做的不会做,复习完了也没有什么进步。做题也相应分为四步,第一阶段要做些简单的、典型的题;第二阶段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第三阶段练速度,高考题量大,对速度要求很高;最后就是着重训练技巧了,争取能一眼看出解题过程甚至答案,这也是答题的"最高境界"了。
评:许翼同学对于做题的看法,是值得借鉴的。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一步步熟练做题技巧,虽不一定达到"一望而知"的"最高境界",也会大大增强你的实力。
【闫子波】
在高三期间要对高中所学的内容作统一复习一遍,这里虽叫做"复习",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应把它当作新的知识来对待。
而不应对它采取马马虎虎的态度。我建议大家高三内对高中的内容的复习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重温课本,一提到课本,大家也许对它不屑一顾,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课本所讲的内容是根本,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多少题,它都是从课本内的各个知识点串连成的。
因此,若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抓好第一阶段的复习。在第一阶段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方法,在你每复习一段后,及时地回顾一下以前所复习过的,并注意要总结各个知识点。在书的重点部分划线标记,以便今后查阅。要把以前所做过的阶段测验题拿来,重新温习一下,把容易出错的地方总结一下,并记录下来。
这段的复习应在年前完成。
第二阶段的复习,为知识点的复习。这时要有一定的资料做辅助,并要给自己加上一定量的习题来做。在这一阶段中,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网络化,这时若有不熟练的地方,应及时返回课本中去,千万不可马马虎虎轻意放过,否则,你会遗憾终生的。
从第二阶段复习的开始,要做一些复杂点儿的、综合点儿的题目,逐步训练自己解综合题的能力,并从此时起养成用笔写步骤,用笔来做题的习惯,避免"眼高手低"的坏习惯。此段内的复习应在4-5月份内完成。
第三阶段的复习,为拔高阶段。
在本阶段里,要逐步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要经常自己定时来做整套题,使自己能够正确地应付各种考试。但这一阶段并不是"一下跳入题海中",而是要以课本做为基础,每天都要抽出部分时间来再次复习课本内的各个知识点,及其连贯性。
在这一阶段,确实要做多套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试题,并要给自己限制时间--2小时,按高考同样对待,本阶段应在高考前夕的6月27日前完成。
考前10天内,为状态调整的过程,状态的调整主要是指如何使自己的精力在考试的时间内更充沛旺盛,减少自己的思想负担,放松一下自己。
但要注意千万不要过分放松自己,仍要复习并保证每天都要做整套试题来定时训练自己。在这最后10天内,最重要的是充满自信,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