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吉祥的“动
神灵瑞兽--麒麟
我国古代,曾把龙、凤、龟和麒麟,合称为“四灵”。又说麒麟是“瑞兽”,是“仁兽”,还把它画上鳞甲,添上翅膀,被蒙上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它是长颈鹿。
在陕西骊山的秦始皇墓前,有一尊貌似长颈鹿的石麒麟。 南宋赵汝适写的《外地理志。诸蕃志》中,说
“麒麟”是从外语兽名“俎蜡”音译的。在日本,直到现在,还叫长颈鹿为“麒麟”。明代,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国,曾派使者送来一只麒麟,皇帝成祖还叫画师给麒麟画了像。 从《明史 。外国传》中,知道“麒麟前足高九尺,后足高六尺,颈长一六尺,牛尾鹿身,食粟豆饼饵”。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宝库里,麒麟是我国历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形象。这个瑰丽多姿、仪...全部
神灵瑞兽--麒麟
我国古代,曾把龙、凤、龟和麒麟,合称为“四灵”。又说麒麟是“瑞兽”,是“仁兽”,还把它画上鳞甲,添上翅膀,被蒙上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它是长颈鹿。
在陕西骊山的秦始皇墓前,有一尊貌似长颈鹿的石麒麟。
南宋赵汝适写的《外地理志。诸蕃志》中,说
“麒麟”是从外语兽名“俎蜡”音译的。在日本,直到现在,还叫长颈鹿为“麒麟”。明代,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国,曾派使者送来一只麒麟,皇帝成祖还叫画师给麒麟画了像。
从《明史 。外国传》中,知道“麒麟前足高九尺,后足高六尺,颈长一六尺,牛尾鹿身,食粟豆饼饵”。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宝库里,麒麟是我国历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形象。这个瑰丽多姿、仪态万方的神灵瑞兽,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美的大成,而且表现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给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
麒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和气质。它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传说中的朦胧美,两汉时期的古拙美,南北朝时期的雄健美,逐渐过渡到明清时期的繁华美。
从麒麟的演变过程看,它与龙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以至到明清时期两者逐渐同化,使麒麟变成鹿形的龙,除了蹄子像鹿,尾巴像狮和躯体比龙短外,其余和龙的形象一样。因此,明清时期的麒麟,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的龙。
龙凤研究专家王大有先生认为:麒麟是龙凤家族的扩大化,他在著述的《龙凤文化源流》中说:“麒麟虽以鹿为原型,然而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的龙,只易爪为蹄而已。
它为中央帝的象征,但因出现较晚,并不具统治地位,而中央帝的实际形象是蛇躯之龙。”
古文中常把“中央黄帝”尊为麒麟,而后来人们把历代帝王比喻为龙,从中我们也可看出麒麟与龙的因果关系,它们同属一宗。
商代龙的角,常常用长颈鹿(古时将长颈鹿称为麒麟)的菌状角,这是麒麟与龙的又一种复合观象。秦汉时期,龙从蛇体向兽体转化,和后来的麒麟极为相似。汉代以后,麒麟作为一种“仁兽”虽慢慢从龙的大家族中分化出来,而逐渐自成一体,成为“五灵”之一,但却始终没有脱离龙的范畴。
到明清时期,终于“万变不离其宗”,和龙的形象靠拢,成为龙家族中的一员。
麒麟往往在太平盛世之际,伴随着圣王或是喜庆祥瑞之时出现,在瑞气祥云缭绕中,在优雅的香音飘缈中,款款而来。有的还把麒麟说成是能吐玉书的圣兽,有的还给麒麟插上双翼,说它能从日月飞翔,是天上的星宿,是神灵之兽,是吉祥的预兆。
目前,留存在中华大地上最为著名的麒麟当数南朝帝陵前的石雕。麒麟纹饰华丽,身躯趋向于狮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麒麟挺胸曲腰,目目真口张,颈短而阔,昂首作仰天长啸状,麟身纹饰极富装饰味。
体感强,且厚实。石雕在重视整体感的基础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显得壮美而有生气。
宋代的麒麟虽保持着鹿科动物的特征,但从其颈部鬃毛的飘拂,以及躯体麟片的刻划上,却已向龙形方向靠拢。元代的麒麟则明显的龙形化了。
明代麒麟头部呈马头形,而头部的装饰和明代龙的头部是一致的,连头部的鬃毛也是前冲的,身躯上一般密布鳞片,马的蹄,四肢及身上有火焰披毛,色泽以青色为多,也有黄色和绿色的。
明代的麒麟风格也各不相同。
在北京法海寺内便出现了不同造型风格的石雕麒麟,一为鹿身蹄形麒麟,显得纤巧、灵动,给人一种祥瑞之气。另一为狮身爪形麒麟,显得壮实而肥硕,但瑞气与灵气都不如前者。帝陵前的明代麒麟却又是一种类型,其形体在往龙转化发展的基础上又继承了南朝时期的瑞兽风格,使麒麟显得稳健雄浑,这可能是与守卫陵墓的职责有关。
有人把天安门前华表上的朝天猎孔说成是蹲龙,其实,倘若把其造型和麒麟进行比较的话,那纤巧灵动的身躯,那蹲伏的姿态,似乎和麒麟的形状更接近一点。
而到清代,麒麟的龙形化特征得到进一步固定,形成了“龙头、麋身、马蹄、龙麟、狮尾”的艺术形象。
麒麟的龙形头部刻划繁复华美,图案趋向规范化、工整化,与六朝时期的麒麟比较,已失去了那种刚健豪迈的气势。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