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格列佛游记》 导读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 。。。 作为一个年轻人,格列佛为人类、为他的祖国--英国而自豪。 他在奇特的国家旅行,与巨人、魔术师和马交谈,开始时他还为他们的异常主张和奇怪看法感到好笑。但是随着时光流逝,他开始困惑,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人类要进行战争、撒谎、诈骗、互相残杀?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生活?" 这本小说一共分为四部,每部独立成章,但主人公始终是外科大夫莱米尔·格利佛先生,其实这个主人公就代表作者本人,再加上使用第一人称,更有利...全部
《格列佛游记》 导读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 。。。 作为一个年轻人,格列佛为人类、为他的祖国--英国而自豪。
他在奇特的国家旅行,与巨人、魔术师和马交谈,开始时他还为他们的异常主张和奇怪看法感到好笑。但是随着时光流逝,他开始困惑,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人类要进行战争、撒谎、诈骗、互相残杀?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生活?" 这本小说一共分为四部,每部独立成章,但主人公始终是外科大夫莱米尔·格利佛先生,其实这个主人公就代表作者本人,再加上使用第一人称,更有利于他抒发感受。
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颇具童话色彩,这并不是该书能够经久流传不衰的原因,关键是里面讥讽的可笑政治腐败、荒唐政党斗争和因信仰而引起的战争等等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仍在世界各地流行,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的抨击和感慨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
尤其是格利佛用尿扑灭厘丽浦后宫大火后反遭皇后嫉恨,只因破了一条多年的规矩就要因功究过严加惩处,这种冤枉事不管在那个时代都发生过,也都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同情,因此这故事就成了经典,一代传给一代。 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这是作者在用放大镜观察国家和社会,虽侧重点仍在宫廷和国王身上,但视野已扩大到社会和一般平民,尤其是出现了格利佛的小保姆格鲁达绮这样一个人物,不但渲染出人情味,而且进一步增加了童话色彩。
可儿童们却不一定能看懂作者浓墨重彩详加描述的格利佛与勃罗廷奈国王一连数日的交谈。主人公在这里似乎找到了一个虽然体格庞大但却心地善良和思想高尚的贤主,并借他之嘴批评英国的政治和法律弊端和表明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良心。
不过,这只是作者的一种乌托邦式幻想,勃罗廷奈国不照样有军队吗!“厘丽浦之游”和“勃罗廷奈之游”,即“小人国”和“大人国”多少年来都被当作童话,后人甚至去除了里面的复杂对话和评论,只剩下情节,编成连环画,卡通等等走入少儿的心灵。
第三部是“龙扑塔、巴尼拔、拉格纳、巫伯德利堡与日本之游”,俗称“飞岛”。这一部游记涉及好几个地点,内中有真有假,出现的人物有的虽然很奇怪,但体型跟我们一样,算不上是童话,所以后来的个别版本干脆将它删除。
其实,它比其余三部更接近人类生活,作者针砭污垢也就显得更直接更具体,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不大容易被所有人容纳。但它写得如同其余三部一样精彩,经常令人拍案叫绝。这部游记完全可以称作科幻小说,尤其是对龙扑塔即“飞岛”的描写,似乎还真有点科学根据。
但作者对“科学家”的挖苦和揶揄可能有点太过分,他讽刺的虽然是伪科学,但我们在发笑的同时应当知道作者是有思想局限性的。这一部里还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巫伯德利堡的亡魂再现,一个是关于永生人司楚布鲁哥的描写。
前者很像当今西方流行的鬼魂恐怖小说,但作者是借此来纠正历史记录的谬误和对无耻文人的鞭笞。后者则开始涉及人类的一个重大哲学问题——生死观;世世代代从国王皇帝到平民小卒大家都在盼望长生不死,然而真有这样的永生神仙出现时,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呢。
第四部是“咴儿咴儿国游记”,又译“慧?鸸保壮啤爸锹砉薄U庖徊刻逑至俗髡叩乃枷肷镜皆煳镏鞯牧⒊∩习讶说背梢恢至又饰镏秩ビ氡鸬挠旁轿镏旨右员冉希咛逅稻褪锹恚庋焕此赖愕木褪侨死嗔恕3醵琳庖徊坑渭呛苋萌烁械奖鹋ぃ钌囊桓鋈嗽跄芨硭灯鸹袄矗凑馐窃⒀浴<热皇窃⒀裕颐鞘紫扔Φ备闱宄渲械牧礁鲋饕宋锵笳髯攀裁础R桓鍪恰斑远远保绰恚桓鍪恰把呕ⅰ保慈耍磺罢呦笳髯抛髡咝哪恐械摹袄硇浴焙汀懊赖隆保笳呦笳髯抛髡弑史サ摹耙靶浴焙汀靶岸瘛薄H欢谡飧鏊降睦硐牍铮桓窭鸪绨莸梦逄逋兜氐某渎袄硇浴焙汀懊赖隆钡摹斑远远泵侨丛谏甭竞团鄢渎?“野性”和“邪恶”的“雅虎”,自己内部仍保持着世袭等级制度,对同类实行压迫,最后甚至召开所谓的全国大会通过决议竟然将无限热爱他们的主人公给驱逐出境了,而这位主人公回国后数年还不愿跟家人和人类同伍!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或许作者所讽刺的一切人当中也包括主人公在内。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一个破落贵族的后代并作为孤儿从小由伯父抚养,学业虽然不顺,但才思敏锐,走上社会后很快便能以笔为生,后来打入政坛做了大党报纸的著名笔杆子,但仕途艰辛,最终变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遭遇近乎被流放的命运返回爱尔兰。
一生坎坷使他变得愤世嫉俗,饱览上层腐恶更令他愤懑不已,不吐不快,《格列佛游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地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
此书何以变成世界名著,全球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信仰的国家都接受它,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呢?简单地讲,这是因为它具有出类拔萃和不可复制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小说的语言。
作者斯威夫特生前本来就是一个文法大师和散文家,他有一句名言:“恰当的词放在恰当的位置,即可判定为文风纯正。”这句话对规范18世纪的英国语言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他发表的各种文章、著作和这篇小说更成了后世的英语模板,收入各级学校的课本与读物。
学英语不看《格利佛游记》不可得,正如学汉语不看《红楼梦》不可得一样。他行文简洁,用词精确;暗讽明喻,运用自如;推理严谨,一气呵成。此译本尽力体现这些语言特色和韵味,力争让汉语读者达到原文母语读者的等值感受。
其次是它的趣味性。不管是大人国、小人国、飞岛,还是会说话的马儿,不管是国王、王后、弄臣,还是巫师的还魂术,在作者笔下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奇异的故事,奇异的人物,不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即使是这些儿童几十年后变成了成年人和长者也忍不住想再看一看这位作家怎么这神能把根本不可能的事写得如此真切。
人们无法拒绝它的诱惑。第三是它的独特性。这本小说究竟属于哪一类别,有人说是童话,有人说是寓言,有人说是离奇故事,有人说是幻想加科幻,有人说是政治讽刺小说,最后学术界似乎取得了共识,笼统地称其为讽刺小说,因为作者讽刺的不仅是政治。
但实际上,它是上述各种体裁的捏合物,但捏合得极完美,变成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而且是前所未有,后难仿造,成为世界文学之林中的独树一帜者;仅此一点也会吸引来无数读者。第四是它的人民性。由于作者本人晚年就是爱尔兰人民运动的领头人,一向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说话,尤其对上层官场的政治腐败和丑恶现象深恶痛绝。
又由于他是“出来人”了解暗中内情,揭露和讽刺起来更是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占人类人口绝大部分的平民百姓自然喜欢看,尤其在封建专制社会,看这小说让人过瘾,痛快。最后是它的思辨性。一部小说如果没有作者本人的鲜明思想,它绝不会变成名著。
这正是《格利佛游记》除了诱人故事之外更为珍贵的特色。览遍全书,思想火花处处闪现,睿言警句比比皆是。并不是作者的所有看法和观点绝对正确,而是他的思辨能力着实叫人钦佩。看得出来,他在写作此书时非常投入,真是殚心竭精,已将思维活性发挥尽致。
此书堪称是人类大脑的难得成果,后来者不可不阅。 以上五条大概就是《格利佛游记》的不朽文学价值。 重读此书,才发现童年的我勿读了《格利佛游记》:小时候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而斯威夫特不仅仅是他很正义,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 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
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