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发高血压高达50%。痛风病患者可由于痛风性肾病及肾结石而造成肾脏损害,发生肾性高血压。这种情况主要见于痛风性肾病的中晚期。但为数不少的无痛风性肾脏病变的痛风病患者也可伴发高血压病,其发生率可达50%以上。
有的是先有高血压,后患痛风;有的是先患痛风,后发生高血压。 总之是痛风与高血压两者并存。一旦发现高血压便要及时治疗。痛风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一般人高。无痛风性肾病者,多属原发性高血压,可在罹患痛风之前存在,也可在痛风之后发生。
并发痛风性肾病者,也可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加重肾脏病变,如此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所以,痛风病患者一旦发现有高血压,就应及时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如下。(1)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以及肾功能减退者,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和下降幅度过大。
血压急骤下降会使肾血流量减少而导致肾功能损害加重,尚有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故对这类患者降压治疗要谨慎。凡血压轻度升高者只给予小剂量的温和降压药,如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即可。
要尽量避免使用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可乐定、哌唑嗪、胍乙啶、甲基多巴等。(2)如果仅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降压药物的效果一般均不显著,如果加大药物剂量强行降压,可能会引起心脏及大脑供血不足,反而产生头昏、头痛、心动过速及心绞痛等症状。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不服用降压药物。 只是在收缩压明显升高,超过24kPa(180mm汞柱)的情况下,才考虑用降压药治疗。(3)对有痛风性肾病伴高血压者,应采取有效的降压治疗,以降低肾内压力,延缓肾脏病变的发展,保护肾功能。
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类的降压药较好,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4)用药应该个体化。 每种药物可能只对某种类型的患者有效,而对其他患者就不一定有效,因而有用药个体化的要求。
(5)不要经常更换降压药。降压药与抗生素不同,久服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人体对一种药物的降压效果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旦起到降压效果,就说明该药物正适合调整某个引起血压升高的环节,如果此时调换了药物,血压就会出现波动。
因此,当服用的药物有效时,就应坚持用下去,一般应终身服用,在血压控制后也不应轻易停服。(6)晚上临睡前最好服用缓释长效降压药,因为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如这时降压药发挥作用,使血压再行下降,则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出现脑血栓、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戀痛风病患者应注意冬季发生脑血管意外由于痛风病患者经常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同时痛风病患者的微血管基底膜多有增厚和退行性变,再加上痛风病患者的血管压力感受器长期失灵,不能及时调整大脑的血液灌流量,导致局部脑血流下降。
痛风者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非痛风病患者。冬季更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寒冷促使血压上升,而血压急骤上升的结果主要是产生高血压危象。在此种情况下,脑部小动脉强烈收缩,造成脑部血液循环急剧障碍,冬季寒冷刺激可以使体内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由于痛风病患者缺乏胰岛素不能与肾上腺素对衡,致使血糖升高。
这些因素致使痛风病患者冬季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控制血尿酸是根本。痛风病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首先应积极控制高血尿酸,血尿酸控制了,脂肪代谢及糖代谢紊乱便可相应改善,血液高黏、高滞、高凝状态也能改善,脑血管意外就可得到预防。
重视治疗高血压。[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