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BATJ主导的数据市场中胜出?
(原标题:在BATJ主导的数据市场中 这家公司凭什么杀出一条血路?) 来源:界面记者钟思敏专访 导语:极光用了六年漫长的时间来经营数据这座“富矿”,并且从BAT和流量大户们的绞杀中,赢得了自己的市场。 罗伟东至今也觉得,6年前,自己做了一个特别正确的决定。 7月6日,移动大数据服务商极光在北京开了场发布会,作为创始人兼CEO罗伟东在会上宣布极光获得富达国际数千万美元D轮投资,并将资金在大数据上做进一步布局。 而在举行发布会外场大厅,一个电子屏幕上,显示着三里屯太古里商圈的客流分析。 三里屯来来往往的人流,变成了屏幕上闪动的热力图。附近消费者的性别、偏好、人群流量趋势,数...全部
(原标题:在BATJ主导的数据市场中 这家公司凭什么杀出一条血路?) 来源:界面记者钟思敏专访 导语:极光用了六年漫长的时间来经营数据这座“富矿”,并且从BAT和流量大户们的绞杀中,赢得了自己的市场。
罗伟东至今也觉得,6年前,自己做了一个特别正确的决定。 7月6日,移动大数据服务商极光在北京开了场发布会,作为创始人兼CEO罗伟东在会上宣布极光获得富达国际数千万美元D轮投资,并将资金在大数据上做进一步布局。
而在举行发布会外场大厅,一个电子屏幕上,显示着三里屯太古里商圈的客流分析。 三里屯来来往往的人流,变成了屏幕上闪动的热力图。附近消费者的性别、偏好、人群流量趋势,数据早已将其实时统计,并将增幅、兴趣偏好制成了图表。
极光正是这个移动数据的支持方。 “有趣”只是图表的表面——在更多的时候,通过对这些客流规模、轨迹特征、客群偏好的分析,极光能评估出客流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能根据用户画像给商户做线下消费引流。
当然,某个地区的“潮汐效应”也能直观的显示出来。风口上的共享单车们要依靠“红包车”解决的潮汐效应,自然少不了类似极光数据技术的参与。 大数据的应用是个技术活,从数据的收集到存储到清洗,再到脱敏,归类,标签化、结构化,以及最后的建模分析、挖掘利用。
期间,还需要服务器集群、数据利用模型和数据处理算法来保障,然后才是挖掘出来的结果的包装、变现。 但是鲜少有人考虑的是,要做数据挖掘和分析,除了像BAT和京东滴滴这样大流量的场景入口,寻常数据公司的数据源从哪来?数据源覆盖量充足与否?数据真实度如何? 没有广度、真实性的数据源,后期的挖掘分析,也就难以谈起。
极光从第三方消息推送服务起家,经过6年的积累,目前服务超过50万款APP——而这也成为了这家公司进入大数据领域的基石。大数据也支撑起了这家公司的野心,使得它们从BAT等流量巨头的国内互联网生态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数据已经成为了信息革命中最重要的资源。 “正好赶上的这次革命,已经让我非常期待了,甚至觉得睡觉都是浪费。”在7月20日的软银世界大会上,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发表了这场名为《信息革命指引下的新世界》的主题演讲。
这场能让孙正义激动的不睡觉的“革命”,是指从互联网到lOT(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的信息革命。 微软中国CEO贺乐赋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数据已经成为下一场产业革命的新的“电力”,并将驱动产业的增长——在微软转型云计算和服务市场的背景下,他们表达了这个时代里数据的重要性。
把目光放到更遥远的未来,逻辑依然如此。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的最后一章中提到,由计算机和互联网催生的“数据主义”是继1789年“人文主义”诞生以来,人类在价值观上的首次创新。
在未来,人不再是万物的目的,而只是终极目的“万物互联”当中的一环。人类一旦完成这一任务就可以功成身退,从设计者降级为芯片,再降级为数据,绝大部分人都会被数据 AI替换,变为高级智人。 流量巨头狭缝里的机会 大数据的重要性在当今的表现是,这个概念似乎已经成为了商业模式的标配。
即使是在资本市场最火热的共享单车领域,跑道上的竞争者们也都宣称自己将通过GPS芯片定位模块,收集到用户的数据并分析其行为,从而变成重要的商业想象力之一。 而把持着互联网搜索、社交以及电商的入口的BATJ,则利用其资本,将触角四处延伸,聚起了一座座“大数据金矿”。
从数据源来看,百度是基于用户搜索行为的需求数据,腾讯数据占据了大流量的QQ、微信、社交游戏的各种用户行为和娱乐数据,而阿里和京东掌握着交易以及信用数据。 百度利用其在搜索领域积累的大数据,建立深度学习研究院,现已重点转型研究人工智能,布局无人车;阿里有飞天计划,通过其电商数据中的交易、蚂蚁金服的信用、SNS等多种数据来决定是否可以发放贷款以及放贷的额度;腾讯的大数据更多的是为腾讯企业内部运营服务。
这一变化,把互联网企业“数据”和“算法”的重要性提到了很高位置。他们需要为自己建立起市场壁垒,而这个壁垒,将会依靠数据的拥有量和算法处理能力来构建。 目前,国内大数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000亿人民币,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大数据产业会是一万亿元的规模,有着近十倍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并被裹挟到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红海之中。 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有如BATJ类似的体量,可以拿到大量有效且干净的用户数据。这个行业技术壁垒高,数据本身作为企业的资产,获取也将越来越难。
另一方面,如何将数据变成有效的盈利工具,需要做这门生意的公司有与具体业务场景结合的能力。 罗伟东庆幸的是,一开始,极光将数据押注得更早。 在极光成立之初,罗伟东只想做一个类似于WhatsApp的产品。
刚把产品推出,微信出来了。 “换个方向吧”,罗伟东跟整个团队说。大家都知道BAT的进入对创业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新的方向就是第三方消息推送,这源于极光团队在研发中发现的app开发者的一个痛点, “开发者需要和用户保持联系,想要用户进入开发者的app,唯一的办法就是发一个通知推送。
” 稳定和精准推送通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是一个非常小的切口,这件事往往与app开发者核心业务关系不大——但出于运营目的,却成为开发者们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稳定而精准的推送看起来容易,其实并不简单。
做好推送需要跨过至少两道坎,首先是要解决国内复杂的网络环境造成的推送延迟甚至无法到达;第二是需要设计一个科学的、不断迭代的后台帮助运营者进行推送优化,提升推送运营效果。 嵌入极光SDK,一个开发人员几天时间就能搭建出一套高稳定性的推送系统。
相比之下,一款app如果想把自建推送的到达率做到和极光差不多的水平,那么在服务器和工程师上的投入一年可能需要达到百万。 罗伟东举了个例子,比如说某电商app要给三里屯附近的用户推一条消息,同时也给广州天河用户推一条消息。
然后运营人员们则需要对比不同推送策略对应用户的反馈是什么,进一步调整策略,所以这实际上是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灵活的管理工具。 极光先是在移动、联通、电信甚至铁通等运营商的机房架设服务器节点,以保证网络顺畅;而极光的技术人员对后台改进和迭代,以换取更好的服务效果。
2011年,极光推出了免费的JPush云服务,通过口碑传播,这给极光带来第一波用户直线式的增长。 “做免费的开发者服务云平台?” 很多人听到都摆手而去了,没有利润的事情,何必要坚持。但是罗伟东一埋头,就是6年。
而现在,极光服务超过50万款app, 25万app程序开发者每天都借由JPush平台与用户做通知交互,有超过7亿的活跃移动终端都会收到经由极光推来的通知。 直到2016年以前,仍以app的消息推送等第三方开发者服务业务起家的极光,还叫“极光推送”。
“偶然”出现的商业化起点 2014年底,极光JPush成为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第三方推送服务商。 极光逐步发现开发者其实并不仅仅需要推送,也有别的需求。 “有些开发者想要与用户聊天,我们就给他们做了IM;有些开发者想把短信内容分享到微信,极光又做上了社交分享组件。
” 6年时间,极光给覆盖了国内90%以上的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上app用户推送通知。你的移动端的行为数据都源源不断的积累到极光的后台上。 这是罗伟东沉潜6年的私心。开发者平台不好做付费服务,但是这些数据却是未来实打实的“富矿”,有了海量数据,极光数据产品化的构想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化方面首先一个有意思的摸索是,极光开始利用手中的数据不定期推出各行业或产品的数据研究报告,以供行业参考。 2017年6月,极光抓住了风口浪尖上的热点,出具了一份《2017年5月王者荣耀研究报告》 报告详尽描绘了王者荣耀用户的画像,男女比例1:1。
8,20-24岁用户占比超过1/4,19岁以下用户达到了25。7%,14岁以下用户占3。5%,75%的用户习惯于用大屏手机来打王者荣耀,平均用户一天会使用2。33次王者荣耀,而每次停留的时间达到47。
2分钟。 按照腾讯官方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这意味着根据换算过来比例,平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这款游戏,其中,按“00后”(按最大的00后计算,今年17岁)用户占比超过20%。
而“25。7%”和“3。5%”两个关键数据在之后的讨论中被广泛引用,正是极光通过海量的数据收集分析而来。 在此之前,极光就不定时的紧扣“热点”,发布垂直行业的数据报告,如“P图封神榜”,就会告诉人们来自广东的用户更喜欢P图,平均每个拍照P图用户还会安装2。
4款修图工具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而在数据沉淀了六年后,罗伟东开始把极光数据业务商业化,并将其归于一次“偶然”。 彼时,罗伟东一位做app开发的朋友想做大规模的推广,却又苦于普通的推广手段效果一般。
他找到罗伟东,想极光帮忙做下数据分析,看看在哪些渠道、哪些位置上投放广告,才能精准找到他们的用户。 根据朋友的需求,技术人员在极光后台进行用户标签的筛选,确定了一些与该款app相符合的目标用户,并对这些目标用户的兴趣爱好、媒体偏好等属性进行分析,再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广告资源。
在极光数据支持下,经过测算,这位朋友的app在那次投放中将获客成本降低了一半。 极光团队意识到,是时候实现数据商业化了。 随后,极光把用户可能会有的需求都抽象出来,形成丰富的数据标签,把数据建模成能够快速标准化的基于数据进行投放的广告平台。
罗伟东想,只有这样才能“最快的给广告主提供一套明确的整体解决方案。” 极光把这套能做广告精准投放的产品,称为极光效果通。 极光效果通采用广告效果结算方式来让广告主付费。当然,广告效果的评价指标可以由双方约定,比如按广告的点击成本或者激活成本测算,而不是单纯通过呈现广告收钱。
罗伟东说,这种收费方式目前来说,对广告主的风险是最小的。 在极光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宣称能根据数据挖掘做广告投放的公司,极光却并不将自己与它们等同起来。 在大数据的商业化上,百度网盟曾称利用基于大数据的CTR数据,将站长的平均收入提升70%。
阿里也对外宣称已经拥有100PB数据并以令人欣喜的速度增长,马云曾将阿里战略描述为“云端 大数据”,进入数据时代。 腾讯的大数据能力,则应用在如美丽说借助广点通在移动端取得丰收,小米手机与QQ空间合作基于社交数据营销的案例上。
做广告投放第一步就是要筛选精准目标用户。 罗伟东解释说,假设“界面新闻”需要做广告投放,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精准目标用户。在这个阶段,你手中的数据足够多,才能够筛选出足够的目标用户。而极光目前拥有的超过7亿的月活跃设备数据,这个数量足够大了。
“这已经把BAT以外的绝大多数公司都排除在外,”罗伟东说。 极光产品在国内的移动终端覆盖率是90%以上,这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这家公司竞争上的核心壁垒。 经过效果通从源头筛选目标用户到广告投放,一整个闭环的产品服务,可以保证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进入更垂直的领域 极光效果通是极光将数据应用到精准广告投放上的尝试,而在更垂直的金融、地产等领域,极光同样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形成了相关的产品。 在金融行业,极光也想打造一款数据产品,从金融反欺诈的角度切入,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好的用户以及潜在违约人群,提升风控模型效果。
一开始,尽管手上有海量的数据,但没有结合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使极光的金融反欺诈产品缺乏参照与检验。 于是罗伟东亲自找到一家金融机构,面对半信半疑的客户,罗伟东坦诚的说,极光虽然还不了解金融行业,但是希望跟你们一起找到一些问题,来看看我们的数据能不能帮你们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可能会花点时间,但是如果你们有耐心,我们就一起来尝试。 对方同意了。 磨合了三个月后,终于技术人员将客户的场景需求抽象出来,优化了模型、API、输入或者输出之后,第一款极光反欺诈产品落地。
产品标准化程度上升后,基本上一个新客户进来,产品出来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一周。 金融反欺诈系统最场景化的应用,罗伟东给界面记者举了个简单例子,有个用户需要到银行进行贷款,而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他填写的常住北京,但根据极光的数据分析显示,其常驻地为外省某市,那么我们认为该客户的风险系数就会提高。
但罗伟东强调,极光信息收集和挖掘并不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信息,也不会透露具体数据。 更多的时候,根据输入的设备ID,极光金融反欺诈系统就会在后台的模型计算下,给到金融机构一个风险系数用以判别风险高低,以规避风险。
截至目前,极光金融反欺诈系统已经应用到几十家金融机构中。 就如孙正义所想的一样,罗伟东坦承,海量数据就是AI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极光数据收集的越多,标签建模的越仔细,强AI的兴起,“它甚至可以预测你采访完后要去星巴克喝一杯,然后以广告或者别的形式呈现给你。
” 这家公司正在以数据为基础,改变其涉足的垂直行业。 在营销层面,极光提供更精准的用户数据;而在金融行业,则是帮后者得到更高效的风控能力。提高效率是关键词,自从智能手机成为社会交流的主要载体,每个人手机里产生的数据与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通过对数据的整合与产品化,并与具体产业进行结合,也成为了一个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商业方向。 早在2016年极光推送升级为极光的那场品牌发布会上,罗伟东宣布将投资美国硅谷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Skymind的消息,如此看来,极光此举更有战略意味。
罗伟东也表示,D轮融资之后重点会放在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加快进入更多垂直领域并推出数据解决方案,加速大数据领域的布局。 在未来,罗伟东想把极光的整个数据生态、数据能力开放,让客户或合作伙伴在极光数据平台上挖掘、开发,来解决更多垂直行业的问题,实现数据改变世界的梦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