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和音质是什么意思?如何区分?
一、音色
什么是音色?照字面的解释,我们这里所说的“音”,是固体物质振动并经由空气传播发出的声波,是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而“音色”确是指因发声体的谐音(泛音)成份比例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声音。 大自然中的任何声音都是由复杂的波形组合而成的,这种复杂的波形除了基本频率的波形之外,还会有一系列的谐振频率,也就是所谓的“泛音”,它与基音有一定的“倍音”关系,例如某种物体振动的基本频率为240Hz,但同时会发生480Hz(二次谐波),720Hz(三次谐波)。 。。。。。等频率,每一种物体的谐波比例都不尽相同,这种不同物体抽产生的不同的谐波成份所组成的声音就是音色。在我们的发烧实践中,朋友们都...全部
一、音色
什么是音色?照字面的解释,我们这里所说的“音”,是固体物质振动并经由空气传播发出的声波,是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而“音色”确是指因发声体的谐音(泛音)成份比例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声音。
大自然中的任何声音都是由复杂的波形组合而成的,这种复杂的波形除了基本频率的波形之外,还会有一系列的谐振频率,也就是所谓的“泛音”,它与基音有一定的“倍音”关系,例如某种物体振动的基本频率为240Hz,但同时会发生480Hz(二次谐波),720Hz(三次谐波)。
。。。。。等频率,每一种物体的谐波比例都不尽相同,这种不同物体抽产生的不同的谐波成份所组成的声音就是音色。在我们的发烧实践中,朋友们都会有两把小提琴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的体会,这就是音色的问题。
对于一整套音响系统来说,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零件都会有各自的音色,比如电阻,电容器,晶体管、真空管、线材、机箱材质、机箱结构等等,有很多朋友不明白为什么一些老发烧友在一套音响器材只是稍稍做一小点改动就会使声音有很大的改变,其实这是很简单的,这就是老烧友们改变了这套音响的音色,只不过这种技术是在任何专业书籍中没法对号入座的。
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看,音响器材所能够被仪器设备所测量的也就是谐波失真,互调失真,频率响应,阻尼因素等,并没有什么办法分析泛音的结构,即使是用频谱分析仪分析出泛音的比例成份,也还是无法知道声音的好坏,所以。
在日常的发烧活动中,我们就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两台技术指标完全相同的不同品牌的设备在做AA比较时会有不同的声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用意大利名琴所演奏的SARASATE 《流浪者之歌》这是我所听过的这首曲子中音色最好的。
是由WALTER HENDL指挥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E 的一次很棒的录音。小提琴演奏则是著名的ERICK FRIEDMAN。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我们再来一起讨论没有测量指标的条件下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音色。
由于音色没法用技术指标来衡量和判断好与不好,因此人们不得不借助於一些对音色客观的词汇来进行描述,虽然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但至少可以意会,我们在阅读音响杂志和一些有关文章时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形容音色与音质的形容词,像硬朗、明快、柔和、有韵、顺畅、圆润、华丽、高贵、模糊、混浊、尖锐、凝聚、松散、厚重、浅薄、清澈、透明、细致、粗糙、强劲、丰满、活泼。
。。。。。等等,不下百种形容词。而这些都是些定性的概念,无法用一个量的概念来表达确切的定义。所以只能在实际的发烧过程中去体会。颜色有暖调、冷调之分,而音色也有暖调、冷调或硬调之分,而这冷暖大多数情况下与音响器材所发出的泛音比例有关,泛音成份中的中低音比例较多,声音就会有温暖、柔和、饱满、丰厚的倾象;泛音成份中的中高音比例较多,声音就会有冷调、硬朗、瘦、薄的倾向;音色不暖不冷的,我们则称为中性。
在音响圈里的习惯,对音色的形容,除了上述的音色之外,还有明、暗、湿、乾、水、娇、嫩等音色的形容名词。
二、音质
1、质感——声音的质地感,就像丝绸与粗布之间、大理石与木板之间的区别。
任何物质都有其特有的质地感。是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具体物质的一种综合感受。
2、粗细感——指声音粗糙与细致。乐器本身是有适当的粗糙感的,而且每一件乐器都不相同,如果由于声音的分析能力不够使所发出的声音超过原乐器应有的细致的话,就会失去了那乐器应有的质感,而且有时声音不够活泼;如果声音超过了乐器本身应有的粗糙质感的话,则声音所听起来就会显得悦耳,细腻而有活生感,这是发烧友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3、声音纯净度——音响器材能不能重现原来乐器的音质,除了重现的转换过程因素之外,还会有器材本身渲染的因素。例如用塑胶制成的喇叭箱,就会在重播声音中加入塑胶声;用铝、铜、铁做的机箱,也会各有各自不同的金属声;而各式各样的不同的零件,如晶体管、真空管、电容器、电阻等,也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音质出来,渗入到重播声音之中,或因元器件的品质不良而产生杂音,使得声音有杂质。
4、Q值——最高标准当然是恰如其份,望文生义,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术语,就好像我们吃面条、米饭一样,有的面条或米饭在嘴里会有弹性的感觉,而在音乐中可以说是尾韵,也可以说是阻尼适度的共鸣现象。
其实在音乐里,弹性是无所不在的,并不一定光只指低音部份。好的声音无论是低音、中音或甚至高音,都应该有弹性的,但影响整个音域弹性的主要还是低频部份。如果音响器材对低频的控制力不好,则出来的低频是软的、松的、拖的,或没有尾韵的;如果低频有过份的阻尼,收尾太快、太短,以及没有余韵,那么低频的细节就不会完全交待清楚。
好的低频应该是有弹性的,声音出来应该有尾韵的,像弹簧似的会弹出去又收回来,是有韧性的,有弹力的。
5、密度感——声音的密度是不是紧密得恰到好处,密度不够声音会疏,会散,会肥,不够凝聚。
由经验中,我们发现每样器材在不同的频率中,声音的密度并不一样,因此这个项目要从高音、中音、低音三个项目的密度来分别评判。高音中如果密度感不够,在听小提琴时会感觉到高音区琴弦发毛,没有质感,而三角铁听起来也不会有是一个较粗的金属棍的感觉,甚至会感觉出是由细小的钢丝所发出来的声音。
在中音区密度感则更多表现在人声的重播够不够真切方面。密度感好,我们可以听出人声的每一个音的细节,包括舌头与牙齿之间的细维声音,反之则声音含糊,听起来似乎人的喉咙没有边缘一样。在低音区,密度感会体现在低音提琴、大鼓等低音乐器的重播方面。
密度感适中,乐器会有形,甚至可以体会得到低音提琴弦的粗细及大鼓的边缘等。过松或过紧都会使乐器的外形失准,产生模糊的感觉。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