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2015-11-24 19:10:55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关键是鉴别结节的性质,诊断甲状腺癌前,应与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桥本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腺瘤,甲状腺转移癌以及其他恶性淋巴瘤等进行鉴别。 1、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有缺碘的基础,中年妇女多见,病史较长,病变常累及双侧甲状腺,呈多发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平滑,质软,结节一般无压迫症状,部分结节发生囊性变。 ...[展开]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关键是鉴别结节的性质,诊断甲状腺癌前,应与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桥本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腺瘤,甲状腺转移癌以及其他恶性淋巴瘤等进行鉴别。 1、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有缺碘的基础,中年妇女多见,病史较长,病变常累及双侧甲状腺,呈多发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平滑,质软,结节一般无压迫症状,部分结节发生囊性变。
部分患者可合并甲亢。服用甲状腺制剂后,腺体可对称性缩小。发生癌变时,甲状腺肿块迅速增大并使周围组织浸润,肿块坚实,活动性差。如压迫喉反神经可出现声嘶。还可出现甲状腺上下淋巴结肿大,继而颈深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炎都可能误诊为甲状腺癌。 因为两者在临床表现、肉眼检查很相似,如甲状腺不对称性增大,结节状、韧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和固定,但光镜下的表现不同。 (1)亚急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腺滤泡的破坏,释放出胶体、引起甲状腺组织内的异物样反应。
部分患者发病较急,有体温升高,甲状腺肿大、疼痛并放射至耳枕部。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一侧甲状腺变硬,伴有轻压痛,数周后可累及另一侧甲状腺;有的病例可在数月内反复缓解、发作。
基础代谢率升高,血清T3、T4可略升高,但甲状腺131I吸收率显著降低,这种分离现象有诊断价值。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补充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病例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 (2)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多发生在40岁以上妇女,双侧甲状腺慢性、进行性肿大,橡皮样硬度,表面有结节,一般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或固定,颈淋巴结无肿大。
临床上难与甲状腺癌鉴别,而且部分与甲状腺癌并存。部分患者有甲减的表现,如黏液性水肿。甲状腺扫描可见131I分布稀疏,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 (3)硬化性甲状腺炎(Riedel病):又称纤维性甲状腺炎,为全身慢性纤维增殖性疾病局部表现。
常发生于50岁左右的妇女。病史长,平均2~3年,基础代谢正常或稍高。甲状腺普遍性增大,质硬如木样,但保持甲状腺原来的外形。本病有进行性发展的倾向,常与周围组织固定并出现压迫症状,表现为呼吸紧迫、困难和声嘶等,难与甲状腺癌鉴别。
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1)MEN2A型: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有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多有家族史。如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在C细胞增殖阶段就可以认为髓样癌存在。
位于肾上腺髓质的病变先是增生,然后才发生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常在双侧发生(50%),且分泌儿茶酚胺。 增生阶段较少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儿茶酚胺异常增高时,可出现心悸、多汗、阵发性高血压、头痛等症状。
MEN2A伴有皮肤苔藓淀粉样变,可出现于甲状腺髓样癌之前,作局部病变的病理检查,可见表皮与真皮间有淀粉样物沉积,产生原因未明。如患者背部发生皮肤的苔藓样病变、痒感,可能预示髓样癌。 (2)MEN2B型:为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多发性神经节瘤综合征,包括舌背或眼结膜下黏膜神经瘤、唇变厚,Marfanoid体型(体型瘦长、皮下脂肪少,肌肉发育差、股骨骺发育迟缓、上下肢比例失调及漏斗胸等)及胃肠道多发神经节瘤。
家族性患者的儿童期,可出现肠梗阻或腹泻。 MEN2B型较MEN2A进展快,较早出现转移。在甲状腺癌手术时,病变可能已扩展到颈部以外。半数MEN2B患者有嗜铬细胞瘤,但仅少数为恶性。
MEN2B患者可有一些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腹泻、库欣综合征。合并嗜铬细胞瘤者,往往为双侧性,且常因嗜铬细胞突然死亡。 故MEN综合征,应先处理嗜铬细胞瘤,术后再择期切除甲状腺髓样癌。
合并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时,应先处理甲状腺髓样癌。若能彻底切除甲状腺髓样癌,皮质醇增多症多可缓解。家族性MEN2B恶性度较高,预后差,MEN2A型较好,散发型居中。[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