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脑/网络 互联网

国际最知名的电脑黑客是谁呢?

全部回答

2004-12-23

0 0
    在全球的黑客名单中,凯文·米特尼克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好莱坞甚至把他搬上了银幕。在他15岁的时候,仅凭一台电脑和一部调制解调器就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的计算机系统主机。
  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他列为头号通缉犯,并为他伤透了脑筋。可以说,米特尼克是真正的少年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搜索联盟 不一样 让眼镜成为历史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黑客第一户。
       凯文·米特尼克于1964年出生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只有3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母亲生活,很快就学会了自立,但父母的离异在米特尼克幼小的心灵深处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米特尼克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对儿童的教育缺乏经验,但这丝毫没有妨碍米特尼克超人智力的发育。  在很小的时候,米特尼克就显示了他在日后成为美国头号电脑杀手应具备的天赋。
     米特尼克小时候喜欢玩“滑铁卢的拿破仑”。这是当时很流行的游戏,根据很多专家的尝试,最快需要78步能使拿破仑杀出重围到达目的地——巴黎。令人吃惊的是,米特尼克很快便带领拿破仑冲出了包围圈。
    两天以后,米特尼克只花83步就让拿破仑逃过了滑铁卢的灭顶之灾。而一周后,米特尼克就达到了与专家一致的水平——78步。随后,米特尼克便将“拿破仑”扔进了储物箱里,并淡淡地对母亲说:“已经不能再快了。
  ”当时米特尼克年仅4岁。   20世纪70年代,13岁的米特尼克还在上小学时,就喜欢上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在与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联络的时候,他第一次领略到了跨越空间的乐趣。  电脑语言‘0,1”所蕴涵的数理逻辑知识与他的思维方式天生合拍,他编写的程序简洁、实用,所表现的美感令电脑教员为之倾倒。
  在网络空间,米特尼克暂时摆脱了他所厌恶的现实生活,发泄着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建立一些社区电脑网络。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区网络中,家庭电脑不仅和企业、大学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门相连。
    当然,这些“电脑领地”之门常常都有密码封锁。这时,一个异乎寻常的大胆计划在米特尼克头脑中形成了。他通过打工赚了一笔钱后,就买了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此后,他以远远超出其年龄的耐心和毅力,试图破译美国高级军事密码。
  不久,年仅15岁的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内,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  这确实是黑客历史上一次经典之作。
  1983年,好莱坞曾以此为蓝本,拍摄了电影《战争游戏》,演绎了一个同样的故事(在电影中一个少年黑客几乎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件事对美国军方来说已成为一大丑闻,五角大楼对此一直保持沉默。
  事后,美国著名的军事情报专家克赖顿曾说:“如果当时米特尼克将这些情报卖给克格勒,那么他至少可以得到50万美元的酬金,而美国则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来重新部署。  ”   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之后,米特尼克信心大增。
  不久,他又破译了美国著名的“太平洋电话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州通讯网络的“改户密码”。他开始随意更改这家公司的电脑用户,特别是知名人士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一时间,这些用户被折腾得哭笑不得,太平洋公司也不得不连连道歉。
    公司一开始以为是电脑出了故障,经反复检测,发现电脑软硬件均完好无损,才意识到是有人破译了密码,故意捣乱。当时他们唯一的措施是修改密码,可这在米特尼克面前实在是雕虫小技。
     幸好,这时的米特尼克已经对太平洋公司没有什么兴趣了。他对联邦调查局的电脑网络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天,米特尼克发现特工们正在调查一名“电脑黑客”,便饶有兴趣地偷阅起调查资料来。
  看着看着,他大吃一惊:被调查者竟然是他自己!米特尼克立即施展浑身解数,破译了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的密码,开始每天认认真真地查阅“案情进展情况的报告”。不久,米特尼克就对他们不屑一顾起来,他嘲笑这些特工人员漫无边际地搜索,并恶作剧式地将几个负责调查的特工的档案调出,将他们全都涂改成十足的罪犯。
       凭借最新式的“电脑网络信息跟踪机”,特工人员还是将米特尼克捕获了。当人们得知这名弄得联邦特工狼狈不堪的黑客竟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时,无不惊愕万分。许多善良的、并不了解真相的人们纷纷要求法院对他从轻发落。
  也许是由于网络犯罪还很新鲜,法律上鲜有先例,法院顺从了“民意”,仅仅将米特尼克关进了“少年犯管教所”。  于是米特尼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名“电脑网络少年犯”。   很快,米特尼克就被假释了。
  不过,他并未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电脑网络对他的诱惑太大了。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些信誉不错的大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他连续进入了美国5家大公司的网络,不断发出让人愤怒的错误账单,把一些重要合同涂改得面目全非。
    他甚至决定向全美工业机密电脑中枢——全美数据装配系统发动进攻。   1988年他再次被执法当局逮捕,原因是DEC指控他从公司网络上窃取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软件并造成了400万美元损失。
  这次,他甚至未被允许保释。心有余悸的警察当局认为,他只要拥有键盘就会对社区构成威胁。  米特尼克被判处一年徒刑。出狱后,他试图找一份安定的工作。然而,联邦政府认为他是对社会的一个威胁,像被证明的强奸犯一样,他受到严密监视。
  每一个对他的电脑技艺感兴趣的雇主,最后都因他的监护官的警告而拒绝了他的申请。这也许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它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米特尼克弃恶从善的可能。     1993年,心里极不踏实的联邦调查局甚至收买了一个黑客同伙,诱使米特尼克重操故技,以便再次把他抓进监狱。
  而在这方面,米特尼克从来就不需要太多诱惑,他轻易就上钩,非法侵入了一家电话网。但头号黑客毕竟不凡,他打入了联邦调查局的内部网,发现了他们设下的圈套,然后在逮捕令发出之前就跑了。  联邦调查局立即在全国范围对米特尼克进行通缉。
  其后两年中,联邦调查局不仅未能发现米特尼克的踪影,而且,有关的报道更使这一案件具有了侦探小说的意味:米特尼克在逃跑过程中,设法控制了加州的一个电话系统,这样他就可以窃听追踪他的警探的行踪。   1994年圣诞节,米特尼克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了一次攻击,《纽约时报》称这一行动“将整个互联网置于一种危险的境地”。
    这一攻击的对象中还包括一个因为米特尼克而成名的人物,即后来人称“美国最出色的电脑安全专家之一”、在该中心工作的日籍计算机专家下村勉。米特尼克从自己手中盗取数据和文件令下村勉极为震怒,他下决心帮助联邦调查局把米特尼克缉拿归案。
  圣诞节后,他费尽周折,马不停蹄,终于在1995年情人节之际发现了米特尼克的行踪,并通知联邦调查局将其逮捕。  我们可以稍微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米特尼克成功地入侵了美国摩托罗拉、NOVELL、芬兰的诺基亚、美国的SUNMICROSYSTEMS等高科技公司的计算机,盗走了各式程序和数据。
  根据这些公司的报案资料,FBI推算的实际损害总额达至4亿美元。宣称“不是为了金钱”的米特尼克在成功入侵上述公司的数据库之后,又向当时被称之为计算机开拓者、全美电脑第一专家下村勉挑战以一试高低。
    他在事前警告之后,入侵了下村家里的计算机,盗窃出对付“黑客”的软件,并留言声称:“还是我高明。”   当时,下村正在距离米特尼克1000多公里外的一个滑雪地度假。
  忽然,他随身携带的警报器响了起来。下村立即就明白:有人闯入他的“电脑住宅”。按照美国的有关法律,这是一名违法犯罪的“电脑窃贼”或者“电脑流氓”。  主人有权对这种不速之客进行跟踪、追赶,直至抓获后交给警察部门。
  个性倔犟的下村当即决定,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在追捕过程中,下村仔细分析了对手留下的痕迹,认定对方是一名作案高手。下村决定使用一种特殊的操作方式,使自己的跟踪“电子隐形化”。   可是,狡猾的米特尼克还是很快就发现有人在追捕自己。
    狂妄自大的他竟然用电子邮件给下村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老子的技术天下第一,你想抓我,简直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下村被激怒了,他决心比一比谁更高明。果然,下村不久就准确地捕获了米特尼克无线电话发出的指令。
  此后,他锲而不舍,顽强追捕这个飘忽不定、时隐时现、变幻莫测的波长。     自然,米特尼克也并非等闲之辈。他设置了重重障碍、种种陷阱。可是,经验丰富的下村都将它们—一铲除或绕过。
     后来,下村终于找到了那个波长的真正源头: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电话交换中心。下村带领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赶到罗利市后,小心翼翼地搜寻。“包围圈”渐渐缩小了。  最后,已经缩小到一片布满低级公寓的街区。
  “罪犯肯定就在这里!”下村兴奋地说。于是,他们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监视。最后,他终于确定了这名老练对手的住所。特工人员联络当地警察局,很快就确认寓所的主人是“犯有前科”的米特尼克。   这回特工人员没有马上闯进米特尼克家的门。
    而是先在周围设伏,等米特尼克出门上班后,再进入他家。下村在米特尼克的电脑上取得了全部确凿的作案证据。此后,他们静静地恭候米特尼克。米特尼克回家开门后,一时间惊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他悲哀地说:“我知道,这回我真的完了。”这名美国超级电脑黑客终于落网了。   后来下村和MARKOFF记者合著出版了“TAKEDO-WN:THE PURSUIT AND CAPTURE OF AMERICAS MOST。
    WANTED COMPUTER OUT LAW”一书,并计划搬上银幕。米特尼克对下村的技术极为佩服,并表示“到底还是输了”。1995年2月,米特尼克终于被送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带着手铐的米特尼克向第一次见面并出庭作证的下村勉由衷地说:“你好下村,我钦佩你的技术。
    ”   这位著名的网络黑客终于被判刑,他将在铁窗中度过相当的一段时间。令人玩味的是,心有余悸的三位美国联邦法官一致否决了米特尼克的假释要求,按法官的话说:“如果让米特尼克假释出狱,无异于放虎归山,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要乱了。
  ”   1997年12月8日,米特尼克的网上支持者要求释放米特尼克,否则,他们将启动已经通过网络植入全球许多电脑中的病毒。  因特网因米特尼克重又陷入新的恐慌之中。   在当时全球最著名的网际浏览器YAHOO网页上,这批自称PANTS、HAGIS的身份不明的网络黑客留下了一则勒索便条。
  这张便条声称,他们在网际测览器YAHOO上放置了逻辑炸弹,过去一个月里凡是浏览过YAHOO或使用过YAHOO的电脑,均被置入了病毒。  这种病毒的逻辑炸弹将于1998年圣诞节启动,在全球电脑网络中四处肆虐。
  他们宣称,一旦米特尼克获释,他们将提供病毒的破解法。   这件事足以证明米特尼克在黑客中的地位。   在狱中,米特尼克自己改造了一台不知从哪儿弄到手的收音机,并试着联网。为此,米特尼克被从普通牢房转到了另一栋隔离牢房,实行24小时关押。
       2000年1月21日凯文·米特尼克获释,他的出狱又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米特尼克被捕时身体较胖,但从出狱时的电视报导来看,由于长期的狱中生活让他身体比以前略瘦,但显得更加精神。
     米特尼克出狱后表示,准备先上大学重新学习计算机。但是,米特尼克的这一愿望还远远无法实现。    因为在3年的监外观察期间,他将被禁止使用计算机,甚至包括手机和调制解调器,当然更禁止使用互联网。
  如果要和友人叙旧或是与其他黑客进行技术交流,只能依赖书信。这对于米特尼克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   米特尼克还依然年轻,米特尼克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完。 。

2004-12-23

34 0
将来就是我

2004-12-23

30 0
没有,被人发现的就不算是厉害的,厉害的就不被人知道,当然就没有了! 呵呵~~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脑/网络
互联网
硬件
电脑装机
程序设计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笔记本电脑
反病毒
百度
软件
互联网
互联网
QQ
网站推荐
上网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