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是原因之一,但还算不上根本原因。
在我看来根本原因是当时日本海军中过于乐观,自以为是的观念。当时的日本海军已经没有偷袭珍珠港时做事那么严谨,稳重了。
自成功偷袭珍珠港,横扫东南亚,以及在印度洋击败英国远东舰队后。
日本海军中轻敌的思想开始蔓延开了。从高级军官到普通士兵都认为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已经不能再战了。
普通士兵表现为在进行俯冲轰炸机投弹训练时已经没有珍珠港前那么卖力认真了。
长门号在陪练过程中只转了30度可飞行员还是没有击中。
高级将领表现为自以为是,在战前纸上模拟演练时就出现过日航空母舰突然遭到美舰载机攻击判定4艘航母3艘沉没1艘重伤,可是南云自以为美国飞行员技术水平差不可能打中目标,硬是把结果改了过来。
事实证明这是多么可笑啊。
这种轻敌的思想在该计划中的表现就是:兵力分散,任务不明确。
兵力分散表现在,山本将大舰队1分为2一部分佯攻阿留申群岛,一部分主攻中途岛,攻击中途岛的部队又分散在1000多平方海里的面积中,这样日军虽然占据整体优势可是局部不利,犯了海上分兵的大忌。
任务不明确表现在南云舰队的使用上,一方面即要求他攻击中途岛守军另外一方面又要求其攻击美航空母舰。这直接造成了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的闹剧,遗勿了战机。为自己的灭亡留下了隐患。
如果当时山本将全部舰船集中使用,用战列舰炮击中途岛,用中型轻型航空母舰为战列舰护航。 用4艘航空母舰作为预备队伏击美航空母舰。就凭借他11艘战列舰,8艘航空母舰的强大实力,尼米滋的3艘航空母舰即便有再详细的再可靠的情报也抵挡不住的。
不过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中途岛海战中学到不少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