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2016-01-31 14:10:00
精神分裂症
本病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互不协调,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病。
病因不明、多...[展开]
精神分裂症
本病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互不协调,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病。
病因不明、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有发展为慢性衰退的可能。
[诊断要点]
一、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性症状;
(一)思维联想障碍。
(二)情感迟纯或淡漠。
(三)意志活动减低或缺乏。
(四)逻辑推理荒谬并有幻觉妄想等。
思维、情感、行为三者互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环境相脱离。
二、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的趋势
三、病人对病情缺乏自知力。
阳性家族史以及病前个性特征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治疗要点]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一)根据临床症状选用如下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具有明显的镇静、控制兴奋及抗幻觉妄想作用,适用于精神运动性兴奋及有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
奋乃静抗精神作用较强,适应症与氯丙嗪相同,对心、肝、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氯丙嗪轻,适用于老年,躯体情况较差者。
治疗剂量每日40-60mg。
氟奋乃静,抗精神病作用强,适用于忘想型、紧张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剂量每日20-40mg,其庚酸脂或癸酸脂注射有长效作用,可维持1-2周,每次12.5-50mg,每l一2周肌注一次。
三氟啦嗪有较好抗幻觉妄想,解除木僵使慢性退缩病人振奋活跃作用,适用于幻觉妄想型,木僵型和慢性退缩的精神分裂症。 治疗剂量,每日20-40mg。
氟哌啦嗪抗精神病作用强,适用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有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对慢性退缩精神分裂症亦有效,治疗剂量每日12-20mg。
五氟利多,对幻觉妄想、淡漠退缩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治疗剂量每周一次,每次20-40mg。
舒必利对幻觉妄想,慢性退缩,情绪忧郁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治疗剂量每日300-700mng。
(二)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禁忌证
1.严重心血管病。
2.急性黄疸、肝炎急性期。
3.严重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肾炎。
4.各种原因不明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昏迷。
5.血液病,造血功能不良者。
6.原因不明的急性感染、发热。
7.对抗精神病药有过敏反应者。
8.老年人,儿童和孕妇应慎用。
二、胰岛素昏迷治疗30-60次为一疗程。
三、电休克治疗每周2-次,12次为一疗程,症状控制后停用。
四、中医治疗
(一)电针治疗,常用穴位定神、百会、太阳、头颞、印堂、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虎边、大陵、即门。
(二)中草药单方、验方,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使用。
五、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偏执型 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它各型为晚。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
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 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多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它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较少,但经治疗则收效较好。
青春型 本型也较为多见。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弄鬼脸,傻笑。 行为幼稚、愚蠢、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
此型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复发。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减少发病。
单纯型 本型较为少见。多数青少年时期起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表现为: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等情形日益加重,并日益脱离现实生活。
临床症状主要为: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如有则多为片断或一过性。此型患者在发病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经过数年的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此型自动缓解者少,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
紧张型 大多数起病于青壮年时期,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 最主要表现是紧张性木僵,患者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
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状态,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回复进入木僵状态,但严重时可昼夜不停。此型有可能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它型好。
其它型 主要有未分型,是指多种症状交叉混合,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