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子数码 手机/通讯 手机购买

青岛1924年是个什么样子

全部回答

2005-11-12

0 0
    青岛的市制改革是国内较早的城市之一。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间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史称"九国公约")、《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等有关条约,青岛主权回归中国已达成国际共识。
  至此,青岛在法律意义上正式成为中国行政管辖的城市。此后的一年时间内,中日两国就日本交还在山东的权益和青岛主权展开一系列艰难的谈判。   中日两国谈判期间,中方为谈判而建立的临时机构--鲁案善后督办公署希望青岛收回主权之后,直接施行已于1921年7月由大总统徐世昌以教令(以大总统名义)公布的《市自治制》,以便青岛从租借地直接过渡实施北京政府规定的新市制。
   北京政府颁布的《市自治制》规定,市分为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  特别市由内务部呈请中央政府定之,其余的均为普通市。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青岛即转入中国政府城市序列,因此顺理成章成为中国现代市制的实验地。
  当时正值各地自治风潮迭起,鲁案善后督办公署组织成立青岛市暂行条例研究会,1922年7月下旬依据北洋政府《市自治制》起草了《青岛市暂行条例草案》,成为青岛实行市自治制的初步构想。  当时参与起草的有:包世杰、朱我农、高一涵、张祖训、王大桢、崔士杰、丁敬臣、邹升三、包幼卿、杜星北、王朝佑、陈天骥、柴勤唐、林澄波等都属当时知名之士。
  经过6次会议,提出草案条文32条,其主要内容包括:1、市府有自卫权,不得驻军;2、市制初次由中央政府制定,三年后由市民自行修改等,即有立法权。   北洋政府时期实际确定为特别市的为数并不多,主要有京都(北京)、津沽(天律)、淞沪(上海)、青岛、哈尔滨等。
  除京都依照《市自治制》及《市自治制施行细则》实施以外,其余各特别市均有各自的组织法规。淞沪为《淞沪市自治制》(1925年5月),津沽为《直隶津沽市政公署编制草案》(1927年11月),哈尔滨为《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1927年12月)。
     胶澳商埠包涵青岛与胶澳各乡,直属北洋政府管辖,并于1922年11月颁布的《胶澳商埠章程及自治令》规定:胶澳商埠分青岛市和胶澳各乡两部分。青岛市的区域范围以青岛市街、台东镇、台西镇为界,其他区域称为乡。
  1922年11月18日,胶澳商埠以教令发布《青岛市施行市自治制令》、《胶澳各乡实施乡自治制令》,规定青岛定为特别市,依市自治制组织施行。  这一教令规定其实施日期应由大总统和内务总长定之。
  当时中央与各省军阀无实行地方自治之诚意。"只因处彼省宪潮流之际,不得不以自治相抵制,于是有自治会议之召集,有市乡自治制之颁布。"此两令虽予以颁布,实际上却因未经大总统和内务部批准,无实际法律效力,只为一纸空文。
   1924年高恩洪莅任胶澳督办,行文内政部促其颁布实施自治日期,内政部竟无覆文,最终也未得实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7月公布了《特别市组织法》与《市组织法》,分别规定特别市与普通市的组织形式。
   1929年4月,国民党内政部长赵戴文向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提议青岛为特别市的呈文陈述理由如下:1、青岛优越的港口条件和重要的军事地位,"是在历史上及国防上已不能不认为重要之区";2、青岛侨居人口多,贸易发达,城市设施完备,根据特别市组织法规定的第3条,属特殊城市,提议国民政府以明令定青岛为特别市。
    同月,南京国民政府设青岛为特别市,直隶中央政府行政院管辖。8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规定,青岛市疆域仍以旧时胶澳商埠地界为其管辖区域。根据《特别市组织法》确定的院辖市包括南京、上海、天津、青岛、汉口5市。
  《特别市组织法》和《市组织法》实施两年后废止。 国民政府于1930年5月颁布实施的新《市组织法》。  1930年9月4日,国民政府根据此法撤销特别市的称谓,青岛特别市改称为青岛市,但市制仍属院辖市。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子数码
手机购买
手机/通讯
MP4/MP3
照相机/摄像机
手机/通讯
手机购买
手机使用
通讯服务
手机购买
手机购买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