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制
大体说来,秦汉以后历代行政体制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秦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政体制奠基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的框架和模式,其核心是“三公九卿”制;魏晋至隋唐在中央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宋元时期“三省制”向“一省制”过渡和转变;明清时期“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具体说:
“三公”又叫做宰相,指丞相总理政治的辅佐,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这三公共同组成在皇帝直接监督下管理全国政务的中央行政枢纽。丞相是百官之长,有时或分左丞相和右丞相,右为正,左为副。 丞相制度时兴时废,绵延千年,到明太祖时才彻底废除。
三公之下设九卿,是分管各项具体...全部
大体说来,秦汉以后历代行政体制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秦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政体制奠基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的框架和模式,其核心是“三公九卿”制;魏晋至隋唐在中央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宋元时期“三省制”向“一省制”过渡和转变;明清时期“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具体说:
“三公”又叫做宰相,指丞相总理政治的辅佐,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这三公共同组成在皇帝直接监督下管理全国政务的中央行政枢纽。丞相是百官之长,有时或分左丞相和右丞相,右为正,左为副。
丞相制度时兴时废,绵延千年,到明太祖时才彻底废除。
三公之下设九卿,是分管各项具体事务的官员,其具体名称前后变化不一,也不一定是九个。大致包括:太常,少府,宗正,太仆主管皇室家事及皇帝个人生活;光禄勋管礼仪;卫尉管警卫;廷尉管司法;大鸿胪管民族和外交;大司农管农业。
九卿各有属吏,上与三公府对口,下与郡县连接,将皇帝及中枢机构的决策,传达到具体执行部门并负责指导监督。
皇帝可以迢书形式下达各项政令,而有关具体政务的大部分诏书大都由三公九卿根据需要,提出方案或意见上报皇帝,再由皇帝以诏书的形式下发。
有时皇帝为慎重,会在下发前征求意见,即所谓“朝会”或“廷议”。
西汉中后期,中央行政体制有了变化,增加了“中外朝”和“尚书制”与“三公制”并行。中外朝是起用一批品秩较低的官员入中央,参与决策,以抑制相权。
国家大政由皇帝直接掌握的中朝决定,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只是具体执行。同时,尚书本是少府属吏,只管往来殿中传送文书,自汉武帝起,逐步有了起草,转呈,转发诏书,弹劾百官的重大权力,大有与丞相府分权之势。
到了西汉晚期,依照儒家思想,建立了新的三公制,即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分别管天地人。到曹操又恢复了丞相制,实为自己专权的需要。
三省的特点是由个人开府的中枢制,转变为机构组织化的中枢制。
所谓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成为宰相府,省中又置尚书令,仆射和理事尚书。中书省是一个庞大的政务机关,掌管机要,曾名作秘书监,多由宦官担任,深得皇帝的信任。门下省为皇帝门下之意,其官员原是皇帝的侍从,居住禁宫中,负责审核奏章,参与国家机密。
三省之中,尚书省总揽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员的铨选,勋封和考核。户部掌管户口,财赋。礼部掌管礼乐,学校,贡举。兵部掌管军政,边防和考选武官。刑部掌管刑法。
工部掌管屯田,水利与官营手工业。各部主官为尚书,部下各设四司,六部共二十四司。
与六部相对应的还有九寺五监。九寺大体上与秦汉的九卿相当。五监指国子,将作,少府,都水,长秩或内侍,掌管中央政府的具体行政事务,相当于事务官,隶属于六部。
九寺五监之外还有秘书省,也是事务性机构。
到宋代,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虽设,但仅存其名,实为闲职,仅用于定官位寓禄秩而已。在中央建立军,政,财三权分立体制,另设中书门下省为最高政务机构,办公地称为政事堂或都堂,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省下设知制诰和直舍人院,负责撰写诏令;设起居院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省虽可总百官,平庶事,但事无大小均须奏请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开明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设立“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不仅总管内外百司,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演变为一省制,避免政出多门的弊端。
明代朱元璋下令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自己亲理政务。但大量的政务一人干不了,遂选认为合适的人,建立三殿两阁,长官称大学士。他们多为朝廷近臣,可协理政务,又不掌握实权,奠定了明清内阁制的基础。
三殿为武英殿,华盖殿,文华殿;两阁为文渊阁,东阁。嘉靖,万历年间,内阁制基本成熟,掌管着草拟诏令,举荐官员,决策政务,封驳等大权。中央依然设立六部分管政务,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直接向皇帝负责。
还设都察院负责监察,设通政司掌四方章奏,设大理寺掌管全国司法,设六科掌拾遗补阙(缺),规谏及监察六部。还有一样最突出,是设置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长官都是宦官担任,其权力极大。锦衣卫掌管刑狱,巡捕侦缉,东西厂实为特务机构。
清代沿袭明代的内阁制,但始终不是完全的行政中枢。设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乾隆时改设三殿三阁,即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阁内设满汉大学士两人。这些内阁掌议天下之政,大学士位高权重,皇帝诏书都由内阁草拟颁发。
内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设尚书和左右侍郎,负责具体行政管理。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化是设立军机处。雍正八年即1730年,在康熙南书房的基础上,设立管理军事的机构,称为军机处,所管事由军事扩展到政务。
处内设军机大臣若干人,一般由大学士兼,又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满汉各十六人。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不多,使皇帝与中央和地方之间开辟了一条不经内阁和联系渠道。军机处行动机密,办事迅速,职掌广泛,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对保证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有效性和提高行政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顶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