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瓷器为何那样贵?价值,价格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 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瓷之谜。 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 、瓶、尊等日用品。盘有大小深浅之区分, 以卷足者为多,也有的卧足。洗有敞口和直口两种,前者圈足外卷,后者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则为内敛平底,其中有椭圆形的四足洗,这类洗在其它窑尚未见过。 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全部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 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瓷之谜。
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 、瓶、尊等日用品。盘有大小深浅之区分, 以卷足者为多,也有的卧足。洗有敞口和直口两种,前者圈足外卷,后者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则为内敛平底,其中有椭圆形的四足洗,这类洗在其它窑尚未见过。
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汝宫窑的烧制时间短,一直都作为贡品,所以民间流传甚少,南宋时已属“难得”之物,视为珍品。
汝窑瓷器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
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共藏有30余件,约占全世界总收藏量的一半。
一、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二、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
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三、仿品与鉴定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
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
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笔者1989年亦在遗址处采集到壶的残片一件,其釉色为标准的天青色,但在壶嘴处有浅浅的刻花,也应是未烧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
汝窑因稀而贵,故历来传得神乎其神,如文献中记载其曾以玛瑙为釉,其实,玛瑙在一个科技工作者眼中不过仅是石英一类的砂石而已。
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仅见于传世的70余件。
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汝窑因稀而贵,仿者甚多,更因科技的进步,仿者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汝窑的鉴定如能用科技检测方法,对其胎釉进行无损检测,通过结构分析,先断其年代后,再通过上述文中的传统鉴定方法,确定其是否为精品,鉴定结论会更加完美。
汝窑从创烧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位居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由于其工艺精湛、技术超群,造型多样,富于装饰,不仅为当时民间喜好,北宋晚期更是受到皇室的赏识与宠爱,并于宋哲宗元佑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二十年间,把它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庭烧制。
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时间很短,要求甚高,产量有限,存世更少,到南宋时就成为“近尤难得”的稀世珍宝,曾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近千年来为藏家所青睐和推崇,我国著名绘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经挥笔写道:“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时至今日藏家更是千方百计地寻觅。将收藏一件汝窑视为终生追求与自豪。
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而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亦不足70件。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1992年,散失于民间的一件直径为8厘米的北宋汝窑瓷盘在美国纽约拍卖时,成交价为154万美元;而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中,一件宋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元易主。
汝窑瓷价值千万并非完全因其存世稀少,还在于其工艺之绝伦,釉色之变幻。在宋朝,汝瓷的烧造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汝窑产品质地细腻,釉色润泽,造型工整,工艺精致。
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汝窑的“窑变”也非同寻常。由于每件瓷坯在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各异,产生的“窑变”效果就不一样。在烧造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备受人们的赞誉。
正是由于汝瓷技艺超群,因而得到北宋宫廷的赏识。到北宋晚期,汝窑御用品烧制时以名贵的玛瑙入釉,以致汝窑瓷汁如堆脂,面若美玉,工艺愈加精湛,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
由于战乱,汝窑神秘地消失了,连窑址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汝官瓷”的窑址何在,是中国陶瓷史上长期未决的一大悬案,故寻访汝官窑遗址及烧造技术,成为中国几代陶瓷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一大夙愿。
汝窑的发现可谓一波三折,屈指算来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和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对遍布河南全境的数十处古窑址进行了全面调查,考察的重点主要放在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但多次寻访无果。
然而,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都是不期而遇的。
叶民先生1977年在宝丰清凉寺窑址采集到的1件天青釉汝瓷片,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验,发现与北京故宫所藏汝窑盘的化验数据基本相同。1985年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他首次提出宝丰清凉寺“未必不是一条寻觅汝窑窑址的有力线索”。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宝丰县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从清凉寺等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瓷盘,从而为寻找汝官窑口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两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
随后,上海博物馆的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在宝丰清凉寺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汝窑终露端倪。
1987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宝丰清凉寺瓷窑址进行试掘,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发现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遂将该窑址确定为汝官窑遗址。
然而好事多磨,在随后的10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的遗址范围内又先后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尽管每次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新的进展,但出土瓷器均为民窑产品,汝官窑窑址的中心烧造区仍未找到。
清凉寺窑址位于宝丰县城西25公里的大营镇清凉寺村与韩庄村之间,周围群山环抱,沟、河纵横其间。窑址就坐落在山谷的河旁台地上,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
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陆游《老学庵笔记》内曾有“故都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记载。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北宋出现“弃定用汝”,可能与宋微宗赵佶个人的审美观有关。因为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史籍中曾有赵佶作青词的多种记载。“弃定用汝”正是这种崇尚青色的审美观的反映。
汝宫窑的特点是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釉色天青,开有细小纹片,通体施釉,底部有用细钉支烧的痕迹。 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盘有大小深浅之区分,以卷足者为多,也有的卧足。
洗有敞口和直口两种,前者圈足外卷,后者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则为内敛平底,其中有椭圆形的四足洗,这类洗在其它窑尚未见过。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
汝宫窑的烧制时间短,一直都作为贡品,所以民间流传甚少,南宋时已属“难得”之物,视为珍品。
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现,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时古雅大方。
为了区别宝丰和临汝两地产品,现称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为汝窑或汝官窑,而后者称为临汝窑。
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令人惊喜的是,此次挖掘发现出土器物中,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还发现大量碗、盘、盆、碟、盏托、套盒等生活用具,改变了传统上认为汝窑只烧制玩赏、陈设品的看法。有的器物如熏炉等形状很大,“汝瓷无大器”的传统说法遇到了挑战。
与传世品不同的是,在一些出土器物的表面还刻有纹饰,尤以莲纹为最常见,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汝瓷的鉴赏视野。
发掘中出土了一枚“元丰通宝”,该钱铸造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这枚钱币为汝官瓷器的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1年7月,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