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爱用小前锋打内线?NB
首先很佩服楼主的观察分析能力,实在是很强。本人不是资深球迷,所以不敢说回答,只能说发表鄙见探讨一下,希望能抛砖引玉。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润至上的NBA的规则的问题。
第一点要说明的是NBA是一个商业组织,利润是第一位的,而比赛要好看才能赚钱,为了比赛好看,NBA会鼓励外线而限制内线。
感觉上,小个子打球是要比大个子好看的。比如说扣篮吧,你看YAO的扣篮,在篮下稍微一颠,手就碰筐了。这个颠的动作谁不会(虽然说我们平时颠一下之后手碰不到筐吧)?再反过来看那些弹簧人(大部分是后卫和小前锋)的扣篮:罚球线起跳、大风车、空中换手……个个让人觉得疯狂。 另外突破等技术动作,也都一样的道理...全部
首先很佩服楼主的观察分析能力,实在是很强。本人不是资深球迷,所以不敢说回答,只能说发表鄙见探讨一下,希望能抛砖引玉。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润至上的NBA的规则的问题。
第一点要说明的是NBA是一个商业组织,利润是第一位的,而比赛要好看才能赚钱,为了比赛好看,NBA会鼓励外线而限制内线。
感觉上,小个子打球是要比大个子好看的。比如说扣篮吧,你看YAO的扣篮,在篮下稍微一颠,手就碰筐了。这个颠的动作谁不会(虽然说我们平时颠一下之后手碰不到筐吧)?再反过来看那些弹簧人(大部分是后卫和小前锋)的扣篮:罚球线起跳、大风车、空中换手……个个让人觉得疯狂。
另外突破等技术动作,也都一样的道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内线得分不太好看,但中锋的确比后卫容易得分。你看球员的命中率,大本可以说是进攻最差的中锋了吧,可是如果把他的命中率(仅指2分球,罚球不算)放到一个后卫身上,那是相当不错的。
这样的话,如果在规则比较公平的情况下,教练会让中锋去主攻。这也就是NBA初期的明星大部分都是中锋的原因。
为了比赛的观赏性,NBA逐渐修改规则,限制内线球员。这样让中锋和大前锋,尤其是中锋,难以NBA生存。
现在中锋逐渐就从明星变成苦力,许多球队(比如太阳)也就不用非常纯正的中锋,甚至非常纯正的内线队员。九十年代有十大中锋,现在呢?有位网友说能凑出十个纯正中锋就不错了。NBA的规则不仅仅比赛规则,还是一个球队风格与球员发展的导向。
如果你现在是个立志要进入NBA的新秀,而你的身体条件允许你打大小前锋两个位置,那你选择那一个?被规则限制,在内线干苦力的大前锋,还是游走于外线,让观众欣赏你的神速突破和精准远投的小前锋?
所以,许多新秀都向小前锋方向发展,逐渐,球队教练们发现他们找不到内线的大前锋了。
于是又有些新秀利用自己的天赋与身体素质,从小前锋变成大小前锋的摇摆人。这样,教练用起来更加方便,自己也在竞争中有优势。
第二,欧洲和南美洲的联赛应该没有NBA商业化程度这么高。而且欧洲联赛中球队球衣上的广告应该也是联盟的一个收入途径。
所以,他们不需要修改规则,让比赛变的更好看,从而增加收入。所以,中锋生存没有那么困难。球队也就能用比较传统的,有中锋的战术。
这两点差异导致了欧式(拉美式)风格与美式风格的差异。而在世锦赛上,各个国家派的队伍肯定是具有本国风格的。
另外,美国不是象楼主说的那样,“乐此不疲”地不用中锋,而是他们找不到中锋了。而且,对美国来说,可能世锦赛的规则更偏于欧洲风格,所以美国队伍就受限制了。
上面是国际情况,下面说说国内的。
你说觉得绝大多数SF在篮下的身体对抗上不如真正的内线球员,同样一些身高不高的PF与对方高大的中锋等硬碰硬,即使这个PF能力出众,也难占到什么便宜。
这么说吧,如果某个队员真是能力出众,那是什么人都可以应付的。你看2。06米的小霸王,就被称为2。26米的Yao一生的敌人。
而且,如果真碰到硬碰硬的情况,估计教练也不会让SF出身的PF去对付的,一是容易受伤,二是很有可能碰不过。
但是教练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因为每个用SF打PF的球队,除了太阳那种干脆不要内线的,都养着几个肌肉中锋呢。我不知道你说的至少五支是那五支,但你看火箭有海耶斯,小牛有迪奥普和丹皮尔,活塞和公牛有大本,等等。
不知道这些是否能回答你的问题,如果有什么错误或不足之处请通过发信息或留评论帮我指出,我会修改补充我的答案。很高兴有机会能与你探讨这个问题。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