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一种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牲畜疾病,侵害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性牲畜动物(两瓣蹄子的兽类),因此病变发生在口腔、蹄部等处,又呈现在畜间传染流行的疫势,称之为口蹄疫。
在畜间发生流行口蹄疫时,也曾偶见传染给人而发病,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在病畜的内唇、舌面水疱或糜烂处,在蹄趾间、蹄上皮部水疱或烂斑处以及乳房处水疱排出病毒最多,其次是流涎、乳汁、粪、尿及呼出的气体也排出病毒。
这种病毒在外界的存活力很强,在污染的饲料、饲具、毛皮、土壤中可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在污染的冻肉中更能长时间存活,而造成远距离运输销售传播。而阳光曝晒、一般加热都可杀灭口蹄疫病毒。
人曾因接触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误饮病畜的奶,或误食病畜的肉品等途径而感染。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疱。
皮肤水疱见于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数天痊愈,预后良好。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动物,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