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有哪好玩吗?我想到镇江玩
·金 山——金山位于市区西北约2公里,海拔43。7米,占地面积10公顷。金山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朝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改道,至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 当年东坡居士笔下“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水上风光演变成了陆上胜境。“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
金山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全部
·金 山——金山位于市区西北约2公里,海拔43。7米,占地面积10公顷。金山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朝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改道,至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
当年东坡居士笔下“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水上风光演变成了陆上胜境。“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
金山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整个金山风景区计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
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焦 山——焦山位于市区东北约 5 公里 的长江之中,海拔 70。7 米 ,方圆 38 公顷 ,又名樵山、谯山、狮岩。
白墙青瓦之屋舍掩映于漫山苍松翠柏修竹茂林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东汉末年名士焦光来此隐居,朝廷曾三诏其出仕。怎奈焦公淡泊明志,终老山中。百姓为纪念他,改此山为焦山,生前隐居的山洞为“焦公洞” ( 一称三诏洞 ) 。
焦山形似浮玉,满山葱茏,有许多古树名木。山上有中国佛协原副会长、当代高僧茗山法师的“茗山纪念堂”及“焦山佛学院”等大型建筑。焦山“二十四景”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令人赏心悦目。
·南 山—— 南山是招隐山、黄鹤山、夹山、九华山等诸山的统称,面积约 18 平方公里(约18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73% ,有树木 60 余种,飞禽 70 多类。
南山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 2。5 公里 ,由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组成。这里山峦起伏,绿树葱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既是国家森林公园,也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区。米芾称之为“城市山林”。
自南朝以来,倍受历代文人青睐:编著《昭明文选》的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著名艺术家戴颙 ,大诗人苏东坡,创立“米氏云山”画派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都曾先后在此著述和流连。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年轻时也常在此砍柴打鱼贩卖草鞋。
这里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骆宾王、王昌龄、康熙、乾隆等数百位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均先后留下了讴歌南山的华章。这里委实是一处怡情悦性的好地方。
·北固山—— 位于市区的北固山主峰海拔 58。5 米 ,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
后峰 ( 主峰 ) 更是直插江中,形似半岛,峭壁如刀劈斧斫,形势极为险峻。歌咏北固山的诗很多,其中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要数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境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登临北固,西望金山,东眺焦山,三山呈犄角之势。
北固山的名闻中外,大抵与“刘备招亲甘露寺”有关。《三国演义》中那些绘声绘色的描写,极大地丰富了北固山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北固山上现存的诸多文化古迹,确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段古老的历史。
北固山人文景观众多,有东吴大将太史慈和鲁肃的陵墓,有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坟墓,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虎口脱险遗址。
睹景思情,如烟的往事历历在目。
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中将北固山胜景和险要的形势浓缩成四句话: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峰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古时候,这里东面有象山为屏障,挡住汹涌的海潮,北面与古邗沟相对应,临江断矶绝壁,是岸线稳定的天然港湾。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从这里登岸的。
东晋隆安五年 (401) ,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率领“战士十万,楼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抵镇江,战略目标就是“鼓噪登蒜山”,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业(今南京),后被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
公元 684 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以后,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发动武装暴动,骆宾王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著名檄文《为徐敬业讨武 ??檄》,一时天下震动。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
宋代,这里是抗金前线,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
宋熙宁元年 (160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由此可见,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
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使西津渡逐渐淡化和削弱了作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内涵在于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
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现在,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 · 1914 ” 、“德安里”等题额。
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 150 多家。从行业种类上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当然,这里还有许多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
解放前这里还专门设了一个警察分局,这些林林种种的店铺加上救生会和救火会,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当年的繁华。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十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走在这条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传来了千年的历史回声,这一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激发出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就连见多识广的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西津渡古街时,也不由发自内心地连声赞叹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
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罗哲文 先生更是把这里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不仅如此,西津渡还是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本身就是一部令人玩味无穷的历史长卷。
关于这一点,古街上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就给了我们明白无误的提示。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无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
西津渡古街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的维修和保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1 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
西津渡街是古老的、历史的,但同时它又是年轻的、现代的。古街的居民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悠闲自得地生活着。
也许他们的眼前是骑着毛驴上金山的游客的身影,耳畔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笙箫管笛如泣如诉的旋律。他们咀嚼着历史,如同咀嚼着回卤豆腐干和麦芽糖的滋味。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西津渡古街如今已注入了时代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活力。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古朴的生态,淳厚的民风,传统的商业,一切的一切都焕发出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活力。西津渡古街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强烈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考古工作者的目光。这就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西津渡。
这就是蜚声中外的西津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