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巡航导弹能打移动目标弹道导
巡航导弹能打移动目标的几个必备要素
1、 有气动翼、尾翼和舵面,靠气动翼升力在打气层中作全程飞行。利用尾翼和舵面平衡导弹机动飞行姿态。
2、 多种制导和寻的模式相结合。比如惯性制导+地型匹配+GPS(或专用军事卫星)+主/被动雷达导引头或红外导引头自动寻的(自行寻找目标)。
3、 全程飞行直到命中目标都是依靠发动机提供动力。
4、 速度慢。速度最快的反舰导弹“花岗岩”、“红宝石”之内不超过3。5M,所以它在加速、减速或作机动拐弯寻的时的过载一般在20G左右,不至于因过载大而折翼或解体。 为什么飞机的过载只能达到10G左右,巡航导弹的过载却能超过20G?原因是飞机的机体庞大,翼面宽且长...全部
巡航导弹能打移动目标的几个必备要素
1、 有气动翼、尾翼和舵面,靠气动翼升力在打气层中作全程飞行。利用尾翼和舵面平衡导弹机动飞行姿态。
2、 多种制导和寻的模式相结合。比如惯性制导+地型匹配+GPS(或专用军事卫星)+主/被动雷达导引头或红外导引头自动寻的(自行寻找目标)。
3、 全程飞行直到命中目标都是依靠发动机提供动力。
4、 速度慢。速度最快的反舰导弹“花岗岩”、“红宝石”之内不超过3。5M,所以它在加速、减速或作机动拐弯寻的时的过载一般在20G左右,不至于因过载大而折翼或解体。
为什么飞机的过载只能达到10G左右,巡航导弹的过载却能超过20G?原因是飞机的机体庞大,翼面宽且长,所能承受的过载自然就小。近程空空导弹的过载甚至可达30G,就是因为它的弹体和翼面很小很短,弹体还是实心的,不易折翼和解体。
5、 弹体和弹头以及自动寻的雷达直到命中目标也不分离,始终保持惯性制导+地图匹配加GPS(专用军事卫星)加自动寻的的制导模式。
弹道导弹不能打移动目标的几个因素:
1、 没有气动弹翼,不能在大气层中巡航飞行。
2、 末端不能自动寻的,依靠惯性打击目标。老式弹道导弹将弹头送入预定轨道后,发动机熄火,弹体与弹头分离,就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弹头飞向目标。就如同炮弹头飞向目标的弹道一样。弹道导弹就是这么来的。
俄罗斯的新型白杨M由于要在飞行途中机动变轨和再入大气层时修正目标,提高命中精度,所以需要在飞行途中再次点火和雷达探测。一般在再入大气层距离地表90公里左右雷达探测到目标并修正后进行弹体和弹头分离,抛掉发动机、制导系统、地图匹配、制导雷达等制导寻的等部件。
由于弹头是离地面90公里高度依靠惯性成抛物线打击目标的,所以精度很差,只能打击城市或军事基地这样的固定大型目标,不能打移动目标。
3、 简单地说,弹道导弹就是在发射前就确定了落点。即便象白杨M这样能机动变轨和末端调整目标方位的导弹,还是有60-100米的偏差,这还是固定目标,移动目标显然偏差要大得多。
弹道导弹打击目标就象大炮打击目标一样,按照距离调控炮管仰角。仰角越大,打的越远。弹道导弹也是一个道理。发动机相当于炮弹的底火,推力越大,送入轨道的速度就越快,弹道就越高,弹头就打得越远。
4、 网上不少有关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搞笑性娱乐。
以东风21D和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为例,东风21D射程2000公里左右,属于中程低轨弹道导弹,按照推算速度在6-10M左右。即上升冲出大气层6M,飞行和下降段10M。姑且全程按10M飞行,2000公里距离大约需要13分钟才能飞到。
核动力航母时速35节65公里左右。在东风21D发射后可行驶14。5公里。即便象白杨M可在90公里高度调整攻击原固定目标方位,但调整范围只有五公里以内,现在航母已偏离原目标方位14。5公里,根本就没法调整,导弹只有落在东风21D发射前确定的航母所在位置了。
别说伤不着航母,航母连导弹爆炸的响声也听不到。呵呵。
5、 还有更搞笑的娱乐说是“要解决弹道导弹象反舰导弹那样攻击航母并不是复杂的技术问题,中国要掌握很容易,美国的“潘兴”在50年前就实现了。
只要将导弹在下降再入大气层时摆平能以4M的速度巡航飞行就行了…云云”。且不说潘兴根本就不可能在再入大气层后摆平以4M的速度巡航,否则反舰导弹还是美国的至命短板?还一直抱着射程120公里、战斗部装药90公斤的“鱼叉”改来改去还是现模样?还在将它当作顶梁柱?把潘兴装到军舰和潜艇上,不论对陆还是对舰都不是战斧和鱼叉可比的。
首先,要使东风21D能在再入大气层中平飞,必需设计弹翼和尾翼。比如俱乐部反舰导弹是两片气动翼,四片尾翼。气动翼展是弹体直径的4倍以上,尾翼展是弹径的3倍左右。宝石反舰导弹是四片气动翼四片尾翼,翼展是弹径的3倍左右。
日炙反舰导弹弹径0。76米,翼展2。11米,接近3倍。空空导弹大多是四片弹翼四片尾翼,翼展也都在弹径的3倍以上。按照推算,东风21D的长度不低于10米,弹径不小于1。4米,相当于一架轻型战机的长度和机身大小,翼展也需4米以上。
即一片气动翼长度不低于弹体的1。4米。若东风21D在再入大气层时以10M的速度由半圆型抛物线下降至4M的速度在几秒内机动摆平,至少超过60G的过载,不论什么样的弹翼和弹体都会凌空解体。需知大气层只有100来公里,假如从,东风21砸到地面只需20多秒。
米格25在以2。8的速度俯冲超过30秒摆平过载超过11G,用不锈钢做的机体也严重扭曲变形。白杨M为什么要将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寻的雷达等部件在90公里高度全部弃掉的原因就在这里。假如导弹解体,必然影响命中精度甚至坠毁。
其次,东风21D要在再入大气层后巡航飞行,需要携带更多燃;料。按照导弹再入大气层离地面90公里时作惯性飞行,距离目标应不少于150公里,那么导弹就需要多携带巡航150公里的燃料,那么大个家伙在大气层中飞行150公里所需燃油一定不是个小数目,必然增加不少发射重量,那么它的所有指标和轨道高度都与东风21系列有很大不同,实际上就是重新设计试研一型导弹。
其三,东风21D再入大气层时以10M的速度下落要瞬间降为4M的速度平飞,在那样的高过载条件下,即便导弹没解体,发动机能否正常点火、制导系统和探测雷达能否正常工作才是技术的难点。
其四,前苏联曾研制成功的弹道反舰导弹是装核弹头的,不需要直接命中航母,精度要求不高,有白杨M的性能和精度就足够了。
装配在潜艇上估计射程也不会很远。
其五,如果东风21D装常规弹头去打航母,那就是个大笑话。需知弹道导弹虽然发射重量大,但战斗部装药量却很少。一般也就50来公斤。如果装的是50公斤的铀核子,威力起码超10万吨TNT。
如果装的是50公斤氢核子,威力超过100万吨TNT,只要能够发现航母,导弹能够得着,不论精度有多差也能把航母打爬下。50公斤普遍炸药打在航母上,就等于在水泥地版上放个小鞭炮。
;另外,弹道导弹的机动不是巡航导弹或战斗机意义上的大角度整体机动改变飞行方向,而是导弹尖只作上下或左右稍微摆动一下,弹头所指的原方向不变。
比如白杨M在90公里高度作机动调整修正目标,到地面的调整范围不超过5公里,可见尖头导弹调整角度只有2-3度夹角,导弹减头指向摆动不超过1厘米,弹道导弹机动变轨也一样,只要弹头尖部稍微摆偏一厘米,飞行几百公里后,与原来预定飞行轨道的间距就会上几公里或数十公里。
而弹道导弹飞行几百公里只需几十秒,拉开与原预定轨道间距几公里或数十公里也只需要几十秒。这就是俗话说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白杨M在再入大气层90公里时的最大调整范围是5公里,那么飞完90公里与原轨道间距就是5公里。
若是在大气层外轨道上调整飞行角度,飞完900公里时与原预定轨道的间距就是50公里。若此时再调回来,飞完900公里又回到原轨道上。白杨M所谓的S形机动变轨突防的原理就是这么来的。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