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关于各国著名战列舰,主炮、副
田纳西级战列舰采用了新式的后置龙骨设计,经过严格的测试,其水下的防护水平比其它战列舰有很大增加。其14英寸主炮和副炮均装有火控系统,并且其主炮可以上仰到30度,而以前的战列舰只能达到15度,这使其射程增加了10000码,并且可以由配备的水上飞机来测定落点。 田纳西级战列舰有首舰田纳西号和姊妹舰加利福尼亚号。
标准排水量 32300吨
主 炮 4座3联装14英寸主炮
副 炮 26座5英寸火炮
长 度 624英尺
设计功率 28600马力
设计航速 21节
设计舰员 1500人
美国海军战列舰——衣阿华(IOWA)级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二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全部
田纳西级战列舰采用了新式的后置龙骨设计,经过严格的测试,其水下的防护水平比其它战列舰有很大增加。其14英寸主炮和副炮均装有火控系统,并且其主炮可以上仰到30度,而以前的战列舰只能达到15度,这使其射程增加了10000码,并且可以由配备的水上飞机来测定落点。
田纳西级战列舰有首舰田纳西号和姊妹舰加利福尼亚号。
标准排水量 32300吨
主 炮 4座3联装14英寸主炮
副 炮 26座5英寸火炮
长 度 624英尺
设计功率 28600马力
设计航速 21节
设计舰员 1500人
美国海军战列舰——衣阿华(IOWA)级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二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该级舰首舰从1943年始建,到翌年共建造了4艘,舷号分别是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和威斯康星号(BB-64)。
80年代初,美国决定对衣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
从1981年10月“新泽西”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开始,到最后一艘“威斯康星”号1989年2月改装完毕,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
舰上安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3座三联装406毫米火炮、6座双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阵”近程武器防御系统。舰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衣阿华级战列舰长270。4米,宽33米,吃水l1。6米;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舰体最厚装甲达430毫米。
最初装有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149门各种口径的副炮和高炮,还载有3架水上飞机。
舰上动力装置由8座锅炉和4台汽轮机组成,采用四轴推进方式,总功率15。6万千瓦,最大航速33节,当航速12节时续航力为l—5万海里。全舰通体有装甲防护,一般部位厚150毫米,重要部位达400毫米,是战后世界上装甲最厚的水面战舰。
它的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飞鱼”导弹轰击到战列舰的装甲钢板上也会被弹射回来,爆炸冲击波只能划伤装甲。
标准排水量 标准 35,000 吨、满载 46,000 吨
主 炮 三联406mm主炮×3
长 度 270。
4 m
宽 度 33 m
设计航速 33节
设计功率 156,000
美国海军战列舰---南达科它级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1939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也是美国海军目前为止倒数第二级战列舰(衣阿华级的前一级)。
这一级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美国二战期间战列舰兵力的中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共造4艘。南达科他号(BB-57)42年3月服役;印第安那号(BB-58)42年4月服役;麻萨诸塞号(BB-59)42年5月12服役;阿拉巴马号(BB-60)42年8月服役。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战争中多用为防空力量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只有南达科他号在1942年11月14日夜参加过炮战。当时,它与华盛顿号战列舰一起和日海军雾岛号战列舰编队遭遇并进行了20分钟炮战。
结果南达科他号损伤严重,进厂大修62天,换掉一门主炮。战后1947年该级舰开始退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至1965年四舰相继报废处理。
排 水 量 标准 35,000 吨、满载 46,000 吨
主 炮 三联406mm主炮×3
副 炮 127mm炮×20(BB-58只16门)
防空火炮 四联40mm炮×18、20mm炮×35(1945年共145门)
长 度 207。
3 m
宽 度 32。9 m
吃 水 深 10。5 m
载 油 量 1,974,065
功 率 4轴130,000马力
设计航速 巡航15节、全速27节
舰 员 1,793人/2,346 人(战时)
雷 达 对海搜索—早期SC,后期SK—2;对空搜索—SG
炮瞄雷达 主炮MK38,副炮MK12/22,高炮MK8
续 航 力 17000海里/15节。
载油7318。9吨
装甲厚度 炮塔正面 457mm、炮塔侧面 241。3mm、炮塔顶部190。5mm
露天炮塔 292—444。5mm、司令塔 406mm、甲板 134。6mm
德国海军俾斯麦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建成的最大战列舰。
它们的建成和服役,在海军界曾引起极大反响,就连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赞其为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
1940年8月24日,“俾斯麦”号正式服役,同年9月15日,驶离汉堡前往基尔湾进行首次试航,然后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厂完成最后装配。
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前往大西洋,企图截杀盟军的商船。然而,它的企图被英国皇家海军发现,并遭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舰只的围追堵截。但它还取得了击沉“胡德”号(Hood)战列巡洋舰,重创“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战列舰的战绩,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于5月27日被英国皇家海军击沉在距法国布勒斯特港大约400海里的水域。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性能表:
标准排水量(吨)
41,637(*42,343)
满载排水量(吨)
49,136(*48,794)
舰全长(米) 241。
55
舰全宽(米) 36
吃水(米) 9。99
动力装置 2x锅炉 2x叶轮机
轴数(轴) 4
动力输出(马力) 136,200
航 速(节) 30。
12(*30。8)
舰载燃油量 8,167
续航力(海里/节) 9,500/19(*9,125/19)
主炮
4座四联装381毫米
副炮 6座双联装150毫米
防空兵器
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 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20毫机关炮 12座单联装 20毫米机关炮
鱼雷发射管口径(毫米)
(*2座四联装533毫米)
水上飞机
4架Ar-196水上侦查机
舰员(人)
1,927(标准)
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共安装了3座三联装283mm火炮,这种炮是由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主炮改进过来。
这种火炮优点射速快;但火炮射程短、威力小、准确率低。这两艘舰的副炮都混合采用150mm双联和单管炮。高射炮采用了身长65倍口径105mm双联高平两用炮,共安装了7座;另外还安装了8座双联装37mm和16门20mm机关炮,可以看出沙恩霍斯特级的装备很全面,火力强。
1939年1月7日,“沙恩霍斯特”号正式服役。欧洲战争正式爆发,1939年“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和另外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结伴驶入冰岛-法罗群岛水域。这次出击,两舰共同击沉了英国“拉瓦尔品第”号辅助巡洋舰。
1941年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主要数据表:
标准排水量(吨)
31,053(*31,132)
满载排水量(吨)
37,224(*37,303)
舰全长(米) 229。
8
舰全宽(米) 30
吃水(米) 9。91
动力装置 3x蒸气轮机 12x锅炉
轴数(轴) 3
动力输出(马力) 125,000
航速(节) 31
续航力(海里/节) 10,000/17
主炮
3座三联装283毫米
副炮 4座双联装150毫米 4座单联装150毫米
防空兵器
7座双联装105毫米 8座双联装37毫米 38门20毫米(*16门20毫米)
鱼雷发射管口径(毫米)
2座三联装533毫米
水上飞机
3架Ar-196水上侦察机
舰员(人)
1,669
英国皇家海军胡?约墩搅醒惭蠼?
胡德”号服役后,被任命为本土舰队旗舰。
1937年进行现代化改装:拆除两舷16门副炮,还拆除水下防雷装甲设施,重新安装了舰桥,考虑到当时的空中威胁,加装了7座双联装4英寸高射炮,3座8联装42mm砰砰炮,还加装了新设计的5座20管175mm火箭发射器(可算是最早的防空火箭,但防空实战时并不可靠),这次改装使它减少了1,200吨排水量,提高了航行速度。
1940年从新服役,
“胡德”号1941年性能表:
标准排水量(吨)
42,100
满载排水量(吨)
46,200
舰长(米) 262
宽(米) 37。
1
吃水(米) 8。7
动力装置 24x锅炉;4x叶轮机
轴数(轴) 4
动力输出(马力) 144,000
航速(节) 31
燃油量 4,000
续航力(海里/节) 5,200/20
主炮
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
副炮
防空火力
7座双联装102毫米高炮,3座八联“砰砰”炮,5座20管175毫米对空火箭发射器。
鱼雷发射管
4座双联装533毫米
载水上飞机
舰载雷达
舰员(人)
1,420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伊丽莎白女王级是英国对付当时德国强大的公海舰队所建造。
随着20世纪德、英之间建造竞赛进入狂热状态,由于恐惧到德国公海舰队实力,为此英国皇家海军决定继续建造无畏舰型,得知德国正计划建造安装更大口径和增加装甲厚度的无畏舰后。英国先发制人,在伊丽莎白女王级上安装大口径主炮——381毫米巨炮,该主炮在射程内足可以击毁当时任何一艘战列舰,因此在1913年后建造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也均采用这一口径主炮。
伊丽莎白女王级英国首批以全燃油为动力的战列舰,这对持续战斗和续航力有很大的帮助,可惜航速并无得到重视,只有22节。在防护方面,除增加部分装甲厚度之外,并没有像德国战列舰那样注重生存力,这表明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在口径和军舰数量上压倒对方的战略思想。
因此在一战的日德兰海战中由于航速和防护等问题上,使超无畏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成为特殊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级舰重新被广泛使用,而且十分活跃在各大海战。尤其是“厌战”号,在挪威纳尔维克海战中利用主炮击沉德国驱逐舰“埃里希·克勒纳”号(Z-13 Erich Koellner),击伤多艘,利用主炮的威力掩护其已方驱逐舰编队对入侵纳尔维克的德国舰队进行攻击,使德国纳尔维克海战中损失10艘大型驱逐舰,另外“厌战”号还利用水上飞机意外击沉德国潜艇U-64号。
在1941年3月地中海卡拉布里亚遭遇战当中“厌战”号连同“勇敢”号和“巴勒姆”号一起,击沉意大利重巡洋舰“费尤米”号(Fiume)、“扎拉”号(Zara)和“波拉”号(Pola)。可惜“巴勒姆”号1941年11月在地中海昔兰尼加附近海域被德军U-331潜艇发射的三枚鱼雷击中,倾覆的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
另外“厌战”号还在马塔潘海战建立奇功。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还参加过西西里岛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稍后还远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对日作战。
伊丽莎白女王级(1939年)状况表:
标准排水量(吨)
32,700
满载排水量(吨)
38,450
舰长(米) 197
宽(米) 27
吃水(米) 11
动力装置 8x锅炉 4x汽轮机
轴数(轴) 4
动力输出(马力) 72,000
航速(节) 23。
5
燃油量 -
续航力(海里/节) 13,400/12
主炮
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
副炮
12座单联装152毫米舷炮
防空火力
4座双联装76毫米高炮,4座八联“砰砰”炮。
鱼雷发射管
载水上飞机
2-3架水上飞机
舰载雷达
1x279型 4x284型 4x285型
舰员(人)
1,200
日本扶桑级战列舰
扶桑级战列舰,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级“超弩级”战舰,即无畏舰。
该级共有两艘,扶桑号(Fuso),建于吴县海军造船厂,1912年3月11日开工, 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山城号(Yamashiro),建于横须贺海军造船厂,1913年11月20日开工,1915年 11月3日下水,1917年3月31日竣工。
扶桑级的主炮采用与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相同的360mm主炮,但由四座双联装增加为六座双联装,火力增加50%,防护也比金刚级增强了不少。作为代价,航速降低到22节。同旧式战列舰区别,其炮塔采用中央轴线布置。
一号二号炮塔在舰桥前方;三号炮塔在一号烟囱前;四号炮塔在一号和二号烟囱之间;五号六号炮塔在后主桅后方。这样布置的缺点是没有改造的余地。后来在三号炮塔上布置水上飞机弹射器时发现可利用的空间十分狭窄。
山城号的弹射器布置在四号炮塔上。 1935年大改造之后,取消了一号烟囱。在一战之后,日本海军总结英德日德兰海战的教训,发现在远距离舰队炮战中,甲板的装甲防护十分重要。但是扶桑级的甲板比较薄,这是一个致命弱点。
1935年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失败,以及1936年华盛顿条约期满作废之后,日本海军开始对旧战列舰进行改造。
标准排水量 30600吨/34700吨
满载排水量 35900吨/38536吨
主 炮 六座双联装360mm主炮
副 炮 16座150mm火炮
吃水深度 8。
69米
长 度 202。69米/213米(全长)、192米/210米(水线)
设计功率 40000马力/75000马力
设计航速 22。
5节/24。7节
舰 员 1193人/1396人
续 航 力 8000海里/14节
大和”号确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2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大和”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日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池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
建成后,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大和”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那时,除日海军的“翔鹤”型航母、“阿贺野”型轻巡洋舰采用了些种舰首外,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也采用了这样的舰首。
“大和”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大和”号却肥硕多了。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
舰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
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 457毫米。
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 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
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
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 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
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乔治五世战列舰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23000 吨; 满载排水量 25700吨
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 597。
5 x 89 x 28。5
动力 蒸气机, 4轴 ,31,000轴马力
最高速度 21节
舰员 782
武备 5座双连装45倍径13。5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50倍径4英寸副炮,3座21英寸水下鱼雷管
装甲(英寸) 主装甲带 8-12,甲板 1-4,炮塔 11,指挥塔 11
舰只简介 乔治五世号: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建造,1911年1月16日开工,1911年10月9日下水。
1912年11月完工。1926年12月拆毁
尼尔森级(尼尔森号,罗德尼号)
排水量 33313吨/ 41250吨
尺度 216。4×32。3×8。6(米)
武备
9×406mm/45(3×3);12×152mm/50 (6×2);6×120mm/40 (6×1);
另有12门小口径高速炮;2×24。
5"鱼雷
意大利海军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战列舰装备的为三座三联装50倍口径身长的381mm(15英寸)主炮。
其性能诸元为最大射程42260米,其穿甲威力在正常射击距离内(23774米,一般战列舰交战炮击距离一般在20000-30000米)可以穿透348mm装甲,射速为1。33发/分,弹丸重量885公斤(穿甲弹,高爆弹为774公斤),炮口初速850米/秒,炮塔最大仰角35度,炮塔每座约1595吨,火炮最大方位和高低旋转速度为6度/秒。
火炮配置为A、B两座炮塔布置在舰首,X炮塔布置在舰尾。
副炮为四座三联装55倍口径身长152mm(6英寸)火炮,最大仰角45度,最大射程24900米。弹丸重量为50公斤,初速925米/秒,完全可以对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但是其仰角相对较低,不利于对空射击。同时维内托级战列舰装备的防空武器为12座单管50倍口径身长的90mm高射炮。该炮最大仰角75度,射程15548米,弹丸重10。1公斤,初速830米/秒。另外装有10座双联装54倍口径身长37mm高射炮和12座双联装65倍口径身长的20mm高射炮。
1942年,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空中威胁,又加装了4座双联装20mm高射炮。
维内托级战列舰装备的主炮和副炮火力在同时的战列舰中相对较强,但是装备的高射炮火力相对较弱。例如90mm高射炮有良好的弹道特性,但其射速相对教低,为12发/分(英国英王乔治五世级采用的134mm高射炮射速为10~12发/分,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装备的130mm高平两用炮射速为11发/分,以上两型高射炮在威力和射程上都比维内托级的90mm高射炮高),而且使用过程中射速还达不到设计射速,炮座稳定性也有缺陷,而且在后来的实战中炮弹故障率很高。
37mm和20mm高射炮性能也只能说相对一般,而且可靠性不是很高。
防护性能
维内托级战列舰舷侧中部装甲为360mm,舷侧上部70mm,机舱上部为三层共169mm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19mm装甲,主炮正面装甲为340mm。
黎塞留号战列舰
1939年1 月下水,1940年6 月服役。舰长248 米、宽33。20 米,排水量3。5 万吨。
航速30节,装有380 毫米火炮8 门,152 毫米火炮5 门,100 毫米火炮10门及多种防空武器。
法国败降后,遭英海军攻击受伤。1940年9 月参加维希政府抵抗自由法国和英国海军的进攻,再度受伤。1943年加入战斗法国海军,在英、美进行改装,加强了防空火力。后配合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作战。
作为条约级战列舰的典型代表,法国的黎塞留级战列舰无论在机动性,火力与防护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堪称法国造船工业的杰作。但由于二战中法兰西的迅速溃败,致使黎塞留级成为了孤独的流浪者,匆匆逃离祖国,在海外流亡。
直到盟军在北非登陆,黎塞留号才重新回到了盟军阵营,开始了为祖国与正义而战的生涯。
设计数据:
排水量:标准38500T 满载47548T(让·巴尔号为48950T)
长 :247。
85M
宽 :33。08M
吃水深度9。17M
舰员1500人(让·巴尔号为2150人)
航速:32节
武器装备
8 门 380 mm主炮(四联装X2)
15门152 mm副炮 (三联装X5)
后改为 9 [三联装X3] x 152 mm (建造时)
黎塞留: 12 [6xII] x 100 mm AA (3。
9"/45)
让·巴尔 (1955): 24 x [12xII] x 100 mm AA (3。9"/45)
黎塞留: 8 [4xII] x 37 mm AA
让·巴尔 (1950): 8 x 40 mm AA
后改为 (1955): 28 x [两联装X14] x 57 mm AA
黎塞留: 20 [4xIV, 2xII] x 13,2 mm AA
让·巴尔(1950): 20 x [20xI] x 20 mm AA
黎塞留号现代化改装。
1943: x 37 mm, x 13,2 mm
后改为。: 56 [四联装X14] x 40 mm 博福斯高炮
后改为 。: 50 [单管X50] x 20 mm 防空速射炮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