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2017-08-29 10:29:02
福布斯中文版推出“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的专题已经是到第三年了。这两年我也接触了不少非常年轻但所创办的公司已经走上轨道的创业者。他们有些是多次创业,有些是一次创业就成功,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正在潜移默化地颠覆某个行业的规则。 而在创业的过程中,聊聊他们曾经犯过的错,又是如何走出种种创业道路上的隐形陷阱,也是很...[展开]
福布斯中文版推出“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的专题已经是到第三年了。这两年我也接触了不少非常年轻但所创办的公司已经走上轨道的创业者。他们有些是多次创业,有些是一次创业就成功,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正在潜移默化地颠覆某个行业的规则。
而在创业的过程中,聊聊他们曾经犯过的错,又是如何走出种种创业道路上的隐形陷阱,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一、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发展。
不将自己和某种创意牢牢绑定,才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做事。
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往往都会对自己的创意很具信心,而且也通常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商业模型。但其实市场营销和用户接纳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这些公司业务已经上轨道的创始人,往往都会在创业一到三年左右后发现,自己当初所设想的商业模型需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修正,甚至进行了相关领域的转型。
二、以快制胜。只有足够快,才能根据市场反应快速锻造核心产品,才能抢占先发优势,才能对于错误有更快的修正能力。
初创企业在研发和产品服务时,尤其是初期切忌求大求全。 求大求全通常意味着成本增加,核心功能被削弱,与其这样,不如抓住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把它解决好。
过于关注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的完善度,最后耽误的是产品上市的时间。
三、首次创业,销售先于产品模式,尽快找到大客户。
在公司的建立初期阶段,你不仅是在构建销售故事和经历整个过程,你也同时在评估你是否发现了适合你的产品的客户,以及你是否在朝着正确产品的方向而努力。
四、找到企业的基因。所谓的关系、人脉、创意都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把企业看做一个生命体,所谓企业基因,就是决定它这么做、不那么做,做得好此、做不好彼的内在路径依赖。
比如阿里巴巴很厉害,但它做门户怎么都做不好,因为门户业务不在其习惯的生意路径之中。
而企业基因主要是由创始人及其团队的气质与背景所决定,也会受企业所处的地域、社会文化影响。 只有形成企业的优质基因,才是这个企业最终核心竞争力。
五、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讨论,最后自己拍板。
中国当下的创业环境,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是“十项全能”,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限制木桶的盛水量。创业者不能一味单打独斗,而补短板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搭档。
在年轻人创立的公司尤其如此,创业团队是往往是一群志同道合,短板互补,崇尚集体决策的人。
但是根据帕金森琐碎定理(Parkinson’s Law ofTriviality)的概念是,一个组织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讨论没什么意义的琐事,事情的重要性与组织投入的时间精力会成反比。
这种情况发生的先决条件,便是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