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保健养生

心率与寿命有关吗?

心率与寿命有关吗?

全部回答

2016-09-12

73 0
    心跳与寿命休戚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心脏的最后一跳,便敲响了生命的丧钟。因此研究生命的专家一再提醒人们,过快的心脏搏动,是生命过早终结的信号,所以应该珍惜每次心跳,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在动物界,有的能长命百岁,有的却只能“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一位就此课题研究了 20余年的学者解读了一个简单得令人惊讶的问题,8亿次心跳是动物生命的极限,也就是说,心脏跳得越快,寿命越短,反之,心脏跳得越慢,寿命越长。
    如果说心跳极限的论断显得绝对、简单,不能排除某些巧合因素的话,那么下' 列的“模糊”研究则让人无可挑剔。科学家注意到,被称为动物界“寿星”的大龟,心跳最慢时每分钟不足10次,因而有高寿达500年者,猫的心跳每分钟达240次,只消几年便垂垂老矣,而小燕子的心脏以每分钟1200次的频率跳动,因此被称为动' 物界来去匆匆的“过客”。
    这些现象同样提醒人们,心跳越快,间歇(休息)时间越短,越易发生劳损,心跳快慢与寿命长短密切相关。动物心跳与长寿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人。从事人类长寿研究的科学家提出,通过运动减慢心率,是延长寿命的重要途径。
  学者们发现,一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血容量通常只有600〜700mL,每分钟平均心跳为90〜120次;而优秀运动员的心脏血容量可达1300〜1400mL,平均每分钟心跳只有50〜60次。
    这样平时 不参加运动的人每小时平均心跳比经常运动者多1200次左右,一天就要多跳 28800次,一年则要多跳1045。 3万次,不言而喻,文明生活尽管能使人类心跳跨越' 8亿次的“极限”,但却不可能让它无止境地跳动。
  不运动者的心脏日积月累地“疲于奔命”,必然过早劳损,匆匆完成最后一次跳动。  由此可见,每分钟心跳次数是评 价运动效果、身体素质和估量寿命长短的重要依据。那么,心脏因供血不足而跳动过快的冠心病病人,是否可以通过运动使心率减慢、延长寿命呢? 一位心脏病学专家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过谨慎周密的试 验后得出结论,这类经常需要口服心得安、心痛定、硝酸甘油的病人,多数可以通过 体育锻炼减慢心率,缓解症状。
    接受观察的运动组患者,至6〜8周时,心率开始减 慢,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一年后竟有人能正常生活而症状全无,这又应了一句名言: 运动可以代替药物,药物却不可能代替运动。延年益寿靠什么?离不开一颗健康、有力、从容跳动的心脏,而这只有向合理的运动去索取。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保健养生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育儿
保健养生
保健养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