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伤寒和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可分为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临床
症状轻重主要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在48h内发病,而水源 性暴发流行可长达30小时。
(1) 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多不太急,在数日内发病,呈 梯形上升,于5~7小时内达39~40°C。在发热前可畏寒而少寒战,全身 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退热时出汗不明显。
(2) 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呈伤寒的典型症状:①高热 可持续10~14d,可呈稽留热型(50%~75%),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 型;②食欲下降、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明显;③急性热病 容,表情淡...全部
伤寒和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可分为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临床
症状轻重主要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在48h内发病,而水源 性暴发流行可长达30小时。
(1) 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多不太急,在数日内发病,呈 梯形上升,于5~7小时内达39~40°C。在发热前可畏寒而少寒战,全身 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退热时出汗不明显。
(2) 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呈伤寒的典型症状:①高热 可持续10~14d,可呈稽留热型(50%~75%),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 型;②食欲下降、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明显;③急性热病 容,表情淡漠或迟钝,甚至神昏谵妄乱语,听力下降等;④常有相对缓 脉,可有重脉;⑤病程5~13d,约20%~40%患者在胸腹部及背部皮 肤出现淡红色小斑疹(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退色,分批出现; ⑥脾大可扪及,软而有压痛;⑦发病2~3周后可出现并发症,如支气 管肺炎、心肌炎、肠出血与肠穿孔等。
(3) 缓解期相当于病程3~4周,体温波动,开始退烧,各种症 状开始好转,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开始增强,脾肿开始回缩。但应 警惕肠出血和肠穿孔。
(4) 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之后。
体温恢复正常,约1月恢 复健康。
婴幼儿、老年伤寒常不典型。婴儿起病急,伴有呕吐、惊厥、不规 则高热、腹胀、腹泻等,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较常见。老年伤寒易并发 支气管肺炎与心功能不全,肠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恢复不易·病死
率高。
部分患者可在症状消失后1~2周复发。
甲型与乙型副伤寒的病情与伤寒的病情相似,但较轻;丙型副伤寒 可有急性胃肠炎型、伤寒型和脓毒败血症型。
2。实验室检查①血象白细胞总数多为(3~4) X10VL,亦有正 常或增高;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乃至消失,后 者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回升。
极期嗜酸性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X 10VL者可基本排除伤寒。②细菌学血培养在病程早期即可呈阳性,第 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3周降为30%~40%,第4周时常为阴 性。骨髓涂片有助于早期诊断,骨髓培养第7~10病日阳性率达95%; 粪便培养从潜伏期即可获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尿培养病程后期 阳性率达25%;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标本培养也可获阳性结果。
③免
疫学肥达反应,近年的被动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协同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有助于早期诊断。④DNA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于菌种鉴定和分离。控制假阳性和假阴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