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是不是指的是稻草人?它有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遁世”作家塞林格的著名长篇小说,1951年出版后风靡全美,成为战后美国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小说的主角是个名叫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十六岁中学生,作者用这位少年的眼光与他自言自语的方式来评述批判周围的成人世界的虚伪。 发育期间的少年往往被成人所误解。这部小说的广大读者群不但包括了引起共鸣的少年,而且也有极需了解儿女心理的成人。它的奇特的书名出于主角霍尔顿-考尔菲德的白日梦:某次,他梦见自己旁观一群儿童在一个悬崖边的麦田中奔跑游戏,惟恐儿童跌下悬崖,他就幻想自己在“悬崖边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但他又不要做英雄,可爱的大男孩。
《麦田守望...全部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遁世”作家塞林格的著名长篇小说,1951年出版后风靡全美,成为战后美国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小说的主角是个名叫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十六岁中学生,作者用这位少年的眼光与他自言自语的方式来评述批判周围的成人世界的虚伪。
发育期间的少年往往被成人所误解。这部小说的广大读者群不但包括了引起共鸣的少年,而且也有极需了解儿女心理的成人。它的奇特的书名出于主角霍尔顿-考尔菲德的白日梦:某次,他梦见自己旁观一群儿童在一个悬崖边的麦田中奔跑游戏,惟恐儿童跌下悬崖,他就幻想自己在“悬崖边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但他又不要做英雄,可爱的大男孩。
《麦田守望者》以年轻的一代为视角点,对成人世界的虚伪与丑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与挖苦,语言自然流畅,充满俚语的口语化写作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在语言上也是对既定的文学规范话语的一种颠覆与反叛,从形式到内容,《麦田守望者》都展现了美国文学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一面。
在塞林格朴实而锋利的笔下,隐含着多少对那戕害少年自由心灵的“混帐悬崖”的憎恶,他正是巧妙地以反讽的手法,以一个少年童心的破碎,表达了对麦田(象征透明欢快)的渴望。与其说霍尔顿-考尔菲德被开除出学校,倒不如说他是忍受不了那种千篇一律毫无意义却只能扼杀人性的庸俗教育而出走。
到处是虚伪、自私、谎言和垃圾。再也不见一点麦田的影子。所以,已失去麦田的他,不愿其他的孩子再失去自己的麦田,他只想做个守望者。塞林格正是如此以他的血刃雕刻出一个美丽的梦。
人到了成年,有时常常想起童年的情景,那些属于个人的欢乐世界,可现实中,人们又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去破坏他人的世界。
所以,塞林格的梦想实在不只是说给儿童说的,也是说给成人的,他说出了一个成人的童话。
《麦田守望者》虽写美国少年的故事,但我们何尝不渴望那一大块大片的麦田呢。这种永恒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一种本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片那样的麦田。
记住塞林格、记住麦田的守望者,让孩子们自由地飞翔、自由地快乐吧
附作者简介:
塞林格(1919一)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纽约城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15岁时进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军事学校住读,1936年毕业。
1937年去波兰学做火腿,不久回国继续读书,先后进了3所学院,都未毕业。1942年从军,经一年多专门训练后,派赴欧洲做反间谍工作。1946年复员回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早在军校读书时,塞林格即练习写作。
1940年发表处女作,到1951年出版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十多年中曾发表短篇小说20多篇。《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塞林格一举成名。此后他隐居新罕布什尔州一乡间小屋中,外筑高墙,离群索居,成为著名的遁世作家。
在这以后,几十年来,据说他每天在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斗室中辛勤写作,但迄今拿出来发表的只有编成两本中篇集的4部中篇小说和1个短篇,即中篇集《弗兰妮与卓埃》(1961)、《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及短篇《哈普华兹十六,1924》(1965)。
此外,还出版过一本从20多篇旧作中选出的短篇集《九故事》(1953)。 从他的后期作品看,塞林格的宗教兴趣已日趋浓厚,越来越向往东方哲学和佛教禅宗,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魅力都不及《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人说,他的退隐正由于他自知“江郎才尽”,看来不无道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