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爱问首页 爱问商城

小孩发烧怎么办?

小宝宝三个月了,最近天气寒冷感冒了,有什么好方法么!!

3个回答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也难怪,看到孩子小脸烧得红彤彤的,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
   发烧是人体的国防系统和外来入侵的病原作战的结果,发热越高,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  三个...全部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也难怪,看到孩子小脸烧得红彤彤的,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
   发烧是人体的国防系统和外来入侵的病原作战的结果,发热越高,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  三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热。
   常见的高热例子就是幼儿急疹,这个疾病多发于6-9个月的婴儿,体温一般都在39度以上,高烧三天。但孩子的精神一般很好,72小时体温的消退,颜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2-3天皮疹消失痊愈,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
    同时发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对人体的破坏。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适的生长温度就是37度,温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会明显降低。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
  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
  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如果孩子仅有高热,没有各种合并症出现,尽管退烧缓慢,或者时有反复,也不必担心,应该耐心在家中治疗、护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湿润,室内定时通风,成人不要吸烟。
     (二)发烧是机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体温不必服退热药,只有体温超过38。5℃以上,才需采取退烧措施。 {三)病儿的衣服不宜穿得过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响散热,使体温温升得更高。
   (四)要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水果。  发热后孩子食欲减退,可准备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饭菜,选择孩子体温不高,或吃药退烧的时机进食,但不要吃得太饱。 (五)保持大便通畅。
   发烧伴有以下情况者应送医院治疗: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虽然发烧本身并无危险(除非41℃以上),但也需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方式使孩子的体温降至正常,缓解因发热而引起的不舒服感觉及避免惊厥。
    如果孩子体温升高的速度过快,孩子发育尚不成熟的神经系统会以痉挛的形式,对此变化作出反应。有些孩子惊厥前会有预示,如:手臂颤动、嘴唇抽动或目光茫然无神等,但有的孩子可能并无预示反应。
   (3)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发烧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表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  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4)观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5)观察孩子有无剧烈、喷射性呕吐,如有说明有颅脑病变的可能,应去医院。
     (6)查看皮肤有无出疹,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7)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
   (8)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9)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
  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那么,看病前后,父母该怎么样照顾他呢? (1)环境温度:需尽量使居室环境保持凉爽。  打开窗户通风很重要。
  如果天气炎热,可以使用空调降温。 (2)穿着:应该少穿一点,但不能过少。有些父母怕孩子着凉或者想让孩子发汗,便给孩子捂很厚的衣服,甚至盖上厚厚的大棉被,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机体的散热,反而易使体温迅速地升高,诱发高热惊厥。
  因此,要根据环境变化增减衣服。   (3)饮食:因发烧会使孩子丢失很多水分,感觉干渴,所以需要不断地给孩子喝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还可以给孩子准备含水分比较多的水果,如西瓜,非常符合生病孩子的口味。
  另外,需要补充有营养的高热量食物,如:糖粥、鸡蛋羹等,需要少食多餐。发烧的孩子胃肠蠕动慢,不宜吃油腻的食物。   (4)物理降温:可以用泡温水澡的方法。对于体温升得过高(40℃以上)、发热烦躁、曾经惊厥过的孩子,可以试试泡温水澡。
  让水停留在孩子身体上,通过蒸发使体温降低,但勿使用冷水;还可以用35%的酒精擦拭颈部、腹股沟、腋窝等处,进行物理降温。 (5)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是含“扑热息痛”的解热镇痛的药物。  它安全有效,有滴剂、溶液、片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
  当孩子体温达38?郾5℃以上时,需要按医嘱或说明正确地服用。 。收起

2012-02-17 13:29:49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首先找到感冒的原因。除了体虚的宝宝,捂得太厉害的宝宝也爱感冒,而且不好治。先找到宝宝感冒的原因。根据宝宝的体质,决定措施。要是身体不好就加一些营养,酸奶...全部

    首先找到感冒的原因。除了体虚的宝宝,捂得太厉害的宝宝也爱感冒,而且不好治。先找到宝宝感冒的原因。根据宝宝的体质,决定措施。要是身体不好就加一些营养,酸奶、奶酪等,另外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宝宝体质。
  多吃蔬菜、水果。换季时,多喝萝卜水,犁水等清肺去火的食物。要是捂着了,就注意宝宝衣物的添加。  宝宝一般比大人扛冻。而且,注意细节。如,出门玩时,多带一件马甲。注意宝宝的活动量。
  活动量大时先减衣服,等出汗再减,肯定会感冒。 别紧张,宝宝得到十三、四岁才能有接近大人的免疫力。只要别引起并发症,多得几次没事,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呢。收起

2012-02-17 13:40:18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huntercity 孩子反复发热,与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建议用药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这样可以减少反复发热的现象。 下面是有关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全部

    huntercity 孩子反复发热,与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建议用药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这样可以减少反复发热的现象。 下面是有关发热的原因及护理要点,供参考: 小儿发热全程指导 小孩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热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热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
  儿科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热、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热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热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热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热不会“烧坏脑子” 小孩一发热,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热把人烧笨,烧聋了。
  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
    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因为发热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发热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热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  分析热型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热反而误导。
  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热。因为发热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热,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热观念和方法 综观上述论点,家长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热当作一种警讯,发热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
  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  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
  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其实也不一定。
    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热讯号 小孩发热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
    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对于小孩发热,父母虽然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
  当小孩子发热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  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惊厥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
   六招简单正确的退热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
    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小孩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小孩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小孩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热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
  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 当然,在上述几种退烧方法中,对爸妈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热药的使用,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
    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热失控。 退热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百服宁滴剂等,小儿美林糖浆、阿斯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
  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  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
  千万要记住,药也会有毒性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小孩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小孩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小孩就医即可。 。
  收起

2012-02-17 13:11:47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

我的小孩已经9岁了但还经常感冒...

您好;像您说的这种情况缺铁可导致贫血、缺氧、免疫力低、生...

该吃点什么补身体增强体质 经常...

增强体质 强壮身体 健康饮食 不用特别来补

更多相关问题

相关栏目

加载中...

提问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 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