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
2010-06-10 15:30:13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有!!!
【男人身上的雌激素和女人身上的雄激素是从哪里来的? 】
人们一般以为男人身上只有雄激...[展开]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有!!!
【男人身上的雌激素和女人身上的雄激素是从哪里来的? 】
人们一般以为男人身上只有雄激素,女人身上只有雌激素。其实不然,事实上男人身上有雌激素,而女人身上也有雄激素。
在男人的血液里可以测到少量的雌激素,同样在女人的血液里也可以测到少量的雄激素。 男人身上的雌激素和女人身上的雄激素都来自于一个叫做肾上腺的组织。肾上腺是人体一对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产生一些对人体很有用的激素,它的位置在肾脏的上面,有左右两个。
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不论是男女,肾上腺的皮质都能产生三类激素:第一类叫做糖皮质激素,第二类叫做盐皮质激素,第三类叫做氮皮质激素,其中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
一个女性如果出现胡须、满脸痤疮、声音低粗、体表多毛,闭经等症状时,要考虑到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者肿瘤的可能。
在这种病理情况下,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升高,出现了一系列男性化表现。
一个男人如果出现乳房发育、性欲减退、睾丸萎缩、蜘蛛痣等情况,要考虑到可能是肝功能障碍,比如肝硬化。 为什么男人在有肝功能障碍的时候会出现女性化表现?因为肝脏是一个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很重要的器官,正常情况下一个男人体内由肾上腺皮质生产的微量雌激素是通过肝脏灭活的。
当肝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肝脏无法将这部分雌激素代谢灭活,于是在过量雌激素的作用下,出现了男子乳房发育,由于雌激素对雄激素的拮抗作用导致睾丸萎缩,男性性欲减退。
一个孩童如果发生了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就会发生早熟,生殖系统提早发育。
看来当初上帝在取出亚当的肋骨造夏娃的时候没忘记给他们俩都留下了一点对方的激素。
【有人会认为:雄必激素只与男性有关,与女性无任何关系,首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女性身体里也有极少量的男性激素,它们来源于卵巢和肾上腺可合成雄性激素。
女子性欲、阴毛、腋毛、脸上的痤疮,都是这些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绝经后的妇女补充少量雄性激素,可改善和恢复她的性欲。
下面介绍一下雌激素。
女性在18~25岁是青春的巅峰时期,也是分泌系统功能最顶峰的时期,之后雌激素分泌以每10年下降15%的速度逐年减少。
雌激素的减少影响到其它系统的运作,使女性身体所有器官功能下降。 30岁之前,体内分泌系统还可以自动调节,雌激素的微量减少不足以影响到其它生理机能,但到30岁左右时,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分泌量只有巅峰期的85%,缺失15%的雌激素分泌量引起其它器官功能衰退,身体各器官组织开始老化萎缩,皮肤明显暗淡、精神不佳。
45岁时,已经大约有40%的功能丧失了。 到60岁时,雌激素分泌量只有年轻人的1/5左右,到80岁时,只余下1/10不到了。
雌激素:45岁左右下降30%,进入绝经期时,将直线下降。
孕激素:35-50岁期间,将减少75%。
雄激素、脱氢表雄酮及生长激素:25-50岁期间,将减少50%,75岁以后完全缺乏。
血清素、褪黑素:25-40岁期间少量下降,然后会直线下降。
含有生物类黄酮的食物有助于调节女性内分泌。如大豆异黄酮,其他食物还有柚子、大豆、莓类、紫葡萄、有核的水果(比如樱桃、李子)以及绿茶等。
网上有篇文章——《雄激素并非男性独有 女人中年尤其不可少》你可以看一下。
网址:
【性激素】
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主要为睾酮及少量的脱氢异雄酮及雄烯二醐。睾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为雄酮。
雄性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刺激胚胎期及生后男性内、外生殖器的分化、成熟和发育;
2、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同化作用;
3、促进肾合成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又分为雌二醇及少量的雌酮和雌三醇。雌二醇和雌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为雌三醇。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孕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为孕烷二醇,测定孕烷二醇尿排泄量可作为黄体功能的指标。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女性内、外生殖器的分化、成熟和发育,并和孕激素协同配合形成月经周期;
2、对代谢的影响有促进肝合成多种运转蛋白,降低胆固醇,促进高密度脂蛋白合成等。
孕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孕激素主要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形成月经周期等。
所以性激素都是类固醇激素。
常用的血清性腺激素测定有:
1、男性睾酮(T)
男性生殖系统功能正常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和睾丸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促进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它对雌激素有拮抗作用,对全身代谢有一定影响。
女性血T正常浓度为0。7~3。1nmo
l/L。血T值高被称为高T血症,可引起不孕。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时,血T值也增高。T是男性体内主要的和唯一具有临床意义的雄性激素。
青春期T分泌增加,其高水平一直持续到40岁,然后随年龄缓慢下降。
在青年男性,T的分泌有昼夜节律,分泌高峰约在上午8时,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分泌节律消失。 测定早晨的T水平可以对男性T水平下降的程度作出最好评价。
血循环中游离T的比例很低,不到血总T的2%。测定男性体内游离T水平可代表生物活性T水平的高低。
T测定可以用做男性性机能减退或T分泌不足的诊断,作为评价男性不育症的方法之一。
T浓度增高:常见于睾丸良性间质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真性性早熟、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男性化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和应用促性腺激素、肥胖以及晚期孕妇、血中T浓度皆可增高。
T浓度降低:男子性功能低下、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性幼稚、高催乳素血症、垂体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低、骨质疏松、隐睾炎、男子乳房发育等均可见睾酮水平降低。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诊断早孕:在受精卵着床后5—7天即能测出HCG,以血清HCG值作为诊断早孕的指标,符合率达98%—100%。
滋养层细胞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患者的血清HCG明显高于正常妊娠,且其分泌量与癌细胞总数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HCG浓度,实际上反映了癌细胞群生长或退化的状态。
这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都有实用价值。 一般葡萄胎刮宫术后,血清HCG浓度降至正常,随访期间若回升则提示复发。同时测定脑脊液和血清HCG浓度,计算其浓度比值,有助于确定有无绒癌脑转移。
诊断宫外孕:对月经过期而无早孕症状、HCG较高而人工流产未见绒毛组织者,考虑为宫外孕。
先兆流产的处理依据:通过动态检测,观察HCG的变化,对HCG浓度下降不明显而仍接近正常者,可积极保胎,经治疗HCG浓度渐上升,并与妊娠月份相符,多能继续妊娠;而对HCG逐渐下降,且下降至一定程度者,孕妇流产已不可避免,宜人工流产以终止妊娠。
不全流产的鉴别诊断:流产4周后HCG应转为正常,而不全流产者HCG仍会高于正常;若宫腔感染或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其HCG在正常范围。
3、催乳素(PRL)
人PRL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系产后泌乳,同时还与卵巢激素共同作用促进分娩前乳房导管和腺体的发育。
主要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 在非哺乳期,血PRL正常值为0。08~0。92nmol/L。高于1。0nmol/L即为高PRL血症,过多的PRL可抑制FSH及LH的分泌,抑制卵巢功能,抑制排卵。
4、人类胎盘催乳素(hPL)
人类胎盘催乳素(hPL)也称人类绒毛膜促生长催乳素(hCS)。hPL也是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产生与分泌,分泌后大部分进入绒毛间歇和胎盘血窦,很少出现于胎体内。
hPL的功能是在孕妇体内与胰岛素、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及促进正氮平衡,有利于妊娠期蛋白质的蓄积。hPL还有抑制脂肪沉积作用,促进脂解血中游离脂酸升高。当血液中游离脂酸较葡萄糖占优势时,肌肉组织主要以游离脂酸作为能源,减少对葡萄糖的摄取。
而有利于胎儿从母血大量地摄取葡萄糖。 hPL这一功能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当有异常泌乳、原因不明的不育症、垂体腺瘤等时,是检查催乳素的适应证。
催乳素的合成和释放过多将异致性腺功能低下综合征,在女性非常多见。
女性催乳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泌乳、原因不明的不育症、无排卵伴闭经,最严重者可出现重度雌激素降低。 高催乳素血症是导致女性不育的常见原因。因此测定催乳素对于诊断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5、孕酮(P)
P是由正常月经周期后半期的黄体分泌的,月经周期不同时的浓度变化很大。怀孕后其浓度则又受胎盘合成的影响。P检测广泛用做确证排卵,以及对妊娠头三个月的妊娠意外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的处理参考。
胎盘能利用孕母血中的胆固醇合成P,从妊娠36天起它即能产生足够P。胎盘合成P的原料是胆固醇,它来源于母血供应。主要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血P浓度在排卵前为0~4。
8nmol/L,排卵后期为7。6~97。6nmol/L。排卵后期血P低值,见于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血中P含量以黄体期最高、卵泡期最低。
动态检测,有助于判定排卵期,了解黄体功能以及研究各种类固醇避孕药及抗早孕药的作用机理。
正常妊娠自第11周开始,血中P升高,至35周达高峰,可达80—320ug/L。先兆流产时,P仍为高值;若有下降趋势,则有流产之可能。
多胎妊娠时,P增高。
P的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孕妇、葡萄胎、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卵巢脂肪样瘤、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先天性17a—羟化酶缺乏、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
P的病理性降低主要见于黄体生成障碍和功能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子宫出血、严重妊娠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及死胎。
6、雌二醇(E2)
正常未期孕妇,雌酮(E1)、雌二醇(E2),主要来源于卵巢分泌,E3是前两者在外周组织的代谢产物。由于胎盘组织也能合成雌酮(E1)、雌二醇(E2)及雌三醇(E3)。
故正常妊娠妇女的雌激素水平随妊娠月份进展而不断增高。到妊娠第7周时胎盘生成的雌激素已超过50%,因此妊娠期妇女除妊娠头几周外,卵巢已不是雌激素的重要来源。
E2主要由睾丸、卵巢和胎盘分泌,释放入血循环是生物活性最强的天然雌激素。
E2主要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增殖期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正常妊娠雌二醇轻度升高,胎盘娩出后急剧下降。对于排卵的女性,血循环中的E2起初主要来源于一组正在成熟的卵泡,最后则来源于一个完全成熟即将排卵的卵泡,以及由它形成的黄体。
E2的浓度变化很大,视月经周期的时相而定。对于绝经后的女性,E2来源于雄激秦在性腺外的转化,循环中的浓度低且不呈现出周期性。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以及男性,循环中的浓度亦低和不呈现出周期性。
E2测定可以作为女性早熟诊断指标之一,有助于男性乳房发育分析,评定女性雌激素减少症和过量产生的情况等;此外服用避孕药、超排卵药物和雌激素替代疗法等都会有影晌。
异常妊娠。
双胎或多胎妊娠以及糖尿病孕妇,雌二醇大都升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症患者E2较低,若E2特别低,则提示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性,宜结合其他检查予以确定,以便及时处理;无脑儿E2降低;葡萄胎时,E2降低,尿中E2含量仅为正常妊娠者的1—12%。
血E2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48~521pmol/L,排卵期为70
~1835pmol/L,排卵后期为272~793pmol/L。
E2值增高的病理病因:
1、卵巢疾患:卵巢颗粒层细胞瘤、卵巢胚瘤、卵巢脂肪样细胞瘤、性激素生成瘤等,均表现卵巢功能亢进,E2分泌量增加。
2、心脏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
3、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男性肥胖症。
E2降低的病理原因:
1、卵巢疾病:卵巢缺如或发育低下,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原发性卵巢衰竭、卵巢囊肿。
2、垂体性闭经或不孕。
3、其他:甲低或甲亢、柯兴氏综合征、阿狄森氏病、席汉综合征、恶性肿瘤、较大范围的感染、肾功能不全、脑及垂体的局灶性病变等,均可使血浆E2降低。
7、雌三醇(E3)
监测胎盘功能:胎盘功能不良,胎盘硫酸脂酶缺乏症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者,均可导致E3值下降。 一般说来,孕周>42周的孕妇,其胎盘功能逐渐减退,每周检测E3浓度2—3次,将有助于临床发现问题。
如E3持续高水平,可等待自然分娩;当E3值降低,则反映胎儿—胎盘功能已趋向不良,胎儿随时可发生宫内意外,临床应及时引产或进行剖妇产。
监护高危妊娠:定期动态检测孕妇血或尿液E3含量,可帮助估计孕期;E3继续上升,提示妊娠未足月;若几次检测均在同一水平,提示为足月妊娠;如测定值逐渐下降则常为过期妊娠;明显降低,提示胎儿宫内窘迫,临床应严密监测胎动、胎心等指标,并针对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血浆E3含量<2mg/L,则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8、促卵泡生成激素(FSH)
主要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在妇女中,FSH通过直接作用于颗粒细胞上的受体而刺激卵泡的生长和成熟。和LH一样,FSH滴度升高预示卵泡即将破裂,可以预测排卵和做排卵异常的诊断以及预测对超排卵药物的反应等。
血FSH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1。 5~10mIU/ml,排卵期为8~20mIU/ml,排卵后期为2~10mIU/ml。一般以5~40mIU/ml作为正常值。FSH值低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席汉综合征等。
FSH值高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等。若FSH值高于40mIU/ml,则对克罗米芬之类的促排卵药无效。
9、促黄体生成素(LH)
主要促使排卵(在FSH协同作用下),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可以预测排卵。
在女性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相互作用下,促进卵巢激素的合成。黄体生成素的测定可用于预测排卵和排卵异常的诊断,但在口服避孕药、超排卵药、潋素替代治疗、卵巢切除术等时也可影响黄体生成素水平。
血LH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2~15mIU/ml,排卵期为30~100mIU/ml,排卵后期为4~10mIU/ml。一般在非排卵期的正常值是5~25mIU/ml。低于5mIU/ml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见于席汉综合征;高FSH如再加高LH,则说明卵巢功能已经衰竭。
LH
/FSH≥3则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
人类恶性肿瘤时,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与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则很少见。
50%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组织中具有雌性激素受体,而正常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仅5%有这类受体。
有雌性激素受体的肿瘤中,62%同时有黄体酮受体。 没有雌性激素的受体的肿瘤,仅8%有黄体酮受体。
其临床意义:有受体的肿瘤患者对相应内分泌激素治疗均有良好的反应;无受体者,则疗效较差,一般有效率仅10%。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