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的叫和尚女的叫尼姑

答:尼姑,即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尼姑(Buddhist nun)佛教称谓。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 比丘尼(梵bhiks!uni^,巴bhikkhuni^,藏dge-slon%-ma) 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又作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尼、除女、薰女等。略称尼或尼僧。 和尚传来中国之初就有各种音译名,本意是「弟子所亲近习读的尊师」。同时,有人认为意译比较好,以他能教离出世业而称为「亲教师」,有人译为「近诵」,也有人译为「依学」。西元四○五年被後秦迎至长安城奉为国师的鸠摩罗什把这句外来语意译为「力生」。据舍利弗问经云,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如果当时大众传播媒体发达些,采用什师的统一译名,则后世就没有「和尚」一词了。 唐代西明寺慧琳法师;著有「一切经音义」说∶「和上谓之捂波地耶然其彼土流俗谓为和上、 社。于阒、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原来捂波地耶在印度一般人俗称 Khosa,音译为 社。其实当时由此音译的还有和社。和 、乌社,经二讹三讹之後讹成了和尚。 羯磨也做了类似的解释说∶「自古翻译多杂番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和尚梵本正名邬波遮耶迦,传至于阒翻为和尚,传至此土,什师翻为力生。」 在佛教各宗派中,律家用「上」字叫「和上」,其馀多用「尚」字叫「和尚」。既然是音译的外来语,写成和上或和尚都是一样的。

1回答
2019-06-19

西九华山上的妙高禅寺里现在还住着和尚吗?

答:以前有,现在不知道,景区开放后偶有很多游玩,寺里的设施也建的很好

1回答
2019-06-19

释迦摩尼为什么要出家谢谢了

答:佛陀时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国,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还有若干独立或半独立的小国,释迦族统治的迦毗罗卫就是其中之一。它臣属于憍萨罗国, 位于今天尼泊尔境内,接近印度边界。释迦族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当时释迦族的政治体制,有学者认为是贵族共和制,即由少数统治者协商进行统治;另有学者认为释迦族实行的是专制的少数寡头政治。<br/>  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乡天臂城待产,在蓝毗尼园产下佛陀。相对晚期的佛典编者对此添加戏剧性描写: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白象入胎; 她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佛陀的; 阿含经更说佛是从摩耶右胁生出的;相士阿私陀听闻太子出生,进宫预言太子将会成佛,而他等不到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br/>  摩耶夫人在他诞生七天后去世,他由净饭王的续妃波阇波提抚育(大乘佛教传此人是佛的姨母;另说由乳母抚养 )。七岁开始接受学业培养,包括吠陀和五明学艺,以及兵法和武术等。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妃(另说有三夫人 ),生有一子名罗睺罗。 在一部早期经典中,他自述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这是当时贵族阶层无论武士或商人习以为常的奢侈情况。但他因深深困扰于生死问题而出家。

1回答
2019-06-19

和尚去了道士的庙里要不要参拜庙里所供的神像?

答:您到朋友家去串门,见到他家的尊者、长辈,难道不应该表示恭敬吗?这是起码的人之常情,佛法不坏世间法,傲慢是无知而不是伟大,和尚到了道观当然也应参拜。

1回答
2019-06-19

和尚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是啥意思???

答:“南无阿弥陀佛”系佛教术语,意思是“向阿弥陀佛归命”。诵读此语即谓“念佛”。 <br/>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南无阿弥陀佛拉.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为梵语“昄依”的意思。快要死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将带你的灵魂去极乐世界。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

1回答
2019-06-19

画杨桃什么的教会使我一生受用

答: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回答
2019-06-19

道家发源地是那

答:我觉得按你的意思应该问道教发源地<br/>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道教正式创立。所以鹤鸣山成为了举世公认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朝圣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国仙都”、“道教祖庭”。<br/>不过后来天师道搬家到龙虎山,上面也有一块石刻叫道源教宗,推测可能是纪念天师派而不是纪念龙虎山的,所以道家发源地还在鹤鸣山。

1回答
2019-06-19

这年头寺院里的和尚吃肉吗?

答: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 <br/>和尚原来是可以吃肉的。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这个荤,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指鸡鸭鱼肉一类的动物食品。我们现在讲的荤,佛教叫做“腥”,而不叫“荤”。佛经里荤字不读hun,要读成xun,熏的意思,指气味熏人的蔬菜,“荤乃蔬菜之臭者”。《梵网经》讲得更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就是这五种蔬菜。荤字从草头而不从肉旁,说明荤的原始意义,是植物而非动物,至于荤为什么从植物变成了动物,三言两语说不清,以后单独介绍。佛教认为吃了荤,耗散人气,有损精诚,难以通于神明,所以严加查禁。有两次,我到庙里吃斋,看到菜里有葱有蒜。可见庙里的和尚,佛经还没有读通。那么多的斋,算是白吃了。 <br/>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许吃三种“净肉”(“三净肉”为“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对于“比丘患病者”,即生了病的和尚,实行人道主义政策,特殊照顾,什么肉都可以吃。如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洋和尚,中国蒙、藏、傣等少数民族的和尚,都允许吃肉。 <br/>佛教在引进中国的初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所以那时,和尚还可以吃肉。和尚不准吃肉,是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来的。 <br/>在中国历史上,萧衍可以算是最可爱的一个皇帝。他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想当和尚,想得几乎发疯。竟然先后四次,擅离职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给庙里,去当和尚。一个皇帝,自动放弃一切合法权益,连身体都舍掉,变成了同泰寺的庙产,当然不会再管朝廷的事。可是当时,没有副皇帝,可以在皇帝不能履行职责时,依法代行皇帝的职权。那时又不兴临时任命代理干部,萧衍不驾崩,谁也不能当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事情简直麻烦透了。满朝文武,不知开了多少大会小会,进行过多少紧急磋商。讨论来,研究去,惟一的办法,还是只能把皇帝赎回来。于是马上从国库提出现款,找同泰寺洽商有关购买事宜。同泰寺有利可图,当然进行配合。终于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用等价交换的办法,把萧衍收购回来。立即恢复他的人身主权,让他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萧衍坚决舍身,怎奈级别太高,还是身不由己。仅仅有利于同泰寺,一次又一次地创收。假如不是无限忠诚于佛教事业的萧衍,换成别人这样做,那只能认定是为了得回扣。 <br/>萧衍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烂熟于心。经书里规定:“戒杀生”。萧衍想,就杀生管杀生,肯定管不彻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抓起。活学活用,干脆不准吃肉!肉不能吃,看你杀生还有什么用?一经决定,立即行动。紧急传旨: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天地神明祖宗,享受和尚待遇。何谓和尚待遇?即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猪头,统统改成面粉做的猪头猪肉。金口一开,一呼百诺。一时,素食者“天下户口,几去其半”。 <br/>可见,和尚不准吃肉,完全是萧衍从“不杀生”的观点演化出来的规定

1回答
2019-06-19

广东四面观音在哪

答:吴黄禅寺,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区南夏墅镇恽家村,地处常漕公路西侧,我去过,新造不久

1回答
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