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白疙瘩”病主要发生在第一茬平菇采收后,鲜少发生在二、三茬菇后。其基本症状主要是平菇培养料表面长出少量白色小点,呈瘤状,很像未分化的平菇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连成一片,后期变成褐色。该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便不能正常出菇。今天农资小编给大家讲解的是怎样防治平菇“白疙瘩”病。一、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且要记住更换品种,增强平菇抗病能力。在同一地区,反复种植同一品种,发病率高,最好每年更换1次新品种,减少发病率。二、发现患病平菇要立即集中销毁,覆土栽培时,要将培养料及覆土挖除烧掉,并在患处撒上石灰或喷克霉灵,以防传播感染。三、出菇期间,一定要保持菇房内清洁,及时清理菇脚,消除隐患;出完菇后的废料要及时清除,远离菇房。四、菇房及时消毒灭菌,可采用火碱、石灰水喷涮、硫磺点燃薰蒸等方法,如有条件也可用火烧灭菌,为下次栽培创造优良条件,只要措施合理,完全可避免该病发生。五、药剂防治,在发菌或发病初期喷克霉灵1000倍液,用量为每平方米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