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 在白术育苗中经常发生,为害较重,往往造成幼苗成片死亡。症状 在病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地上部出现叶片萎蔫现象,而后病斑很快延伸和绕茎,茎基部组织坏死收缩变细,幼苗倒伏死亡。病原 病原菌的无性时期为RhizoctoniaKuhn,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无孢目。立枯丝核菌不产生分生孢子。菌丝早期无色,后期逐渐变成淡褐色,菌丝呈锐角分枝,分枝处有明显缢缩现象,离分枝处不远产生1个隔膜,此种特性可作为确定丝核菌的重要依据。病原菌的有性时期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 Donk,属担子菌亚门,胶膜菌目。立枯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以为害多种草本和木本药用植物。侵染循环 立枯丝核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寄主残余组织上越冬。遇到适当的寄主又可侵入为害。发病条件 立枯丝核菌的生长适温为15~ 18℃,土壤潮湿时容易发病。防治1.选择矿质土壤种植。2.春季多雨时,雨后要及时松土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以降低田间湿度。3.发病初期用5%石灰水淋灌,每7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地灰和石灰(1:1)撒施厢面,每7天 撒1次,连续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