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现将小茴香细菌性疫病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地上部。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侵入叶脉、叶柄及枝条。枝条发病是该病重要的特点。 小茴香细菌性疫病1 小茴香细菌性疫病2 二、病原物 菌体杆状,大小(0.7~1.8)微米×(0.4~0.7)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具单极生鞭毛,好氧,代谢属呼吸类型,在N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NA加5%葡萄糖培养基上25℃经48小时,出现黄色粘质菌落。 三、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组织及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肥料、农具等进行传播。病株地上部也可借风、雨接触传染,多从伤口侵入而引起发病。气温24~32℃、叶上有水滴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温湿条件。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四、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2、选留无病种子,从无病地采种,对带菌种子用4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种子重量0.3%的95%敌克松原粉或50%福美双拌种,或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小时。 3、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减少田间结露。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4、发病初期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氯霉素5000倍液,或黄腐酸盐6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