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数具有创意的灵感表达正在涌现。当中国为世界领先的建筑师、表演者和设计师提供舞台时,她的人民也在以令人惊讶的迥异方式表达自我。”印度人辛默在刚刚出版的《谁说中国没创意》一书的开篇中,这样诠释该书的创作理由。
无论你对社会的变化是否敏感,都应该已经注意到,创意在我们的身边正在静悄悄地呈现,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品牌、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了中国的创意创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正在中国热闹起来。
而一直为“中国制造”、“是大国而非强国”等国际现状所困扰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毫无疑问地,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之一。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亦是品牌自身的要求,更是产业升级的必需。
即将于10月21日在上海名仕街时尚创意园拉开帷幕的“2009Reach&Touch时尚创意空间”,将以自己的崭新面貌,向世人展示为产业链上下游服务的创意力量,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创意化时代的到来。
创意时代 做产品还是艺术品?
2009Reach&Touch时尚创意空间开启创意产业化时代
20世纪所有的危机和萧条都解释了一个事实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低迷并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众多革命性创新的起源却都和危机有着不解之缘。
纵有危机,但商业的发展不会停止,企业只有构建长期创新的机制,寻找品牌与创意的结合点,为品牌注入创意的生命力,才能生存,乃至强大。
因此,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行业而言,本轮经济危机中所蕴含的机遇,正是企业家创新、创意的春天。用全新的创意智慧创造历史的时刻已经到来,更何况,在这个时候实施创意战略,无疑成本是最低的。
于是,在转型与升级后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中,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和“创意价值”将越来越重要,所有品牌和企业的“文化属性”和“创意属性”,也将越来越增强。
4美元的尴尬
近日中央2台热播的系列专题片“跨越中国制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ipod开发设计的一个容量为30G的MP3,市场售价299美元。在这个价格里面,ipod的品牌及设计拿走了114美元,市场营销商、零件配套商拿走了181美元,中国的组装生产企业在299美元中仅获得4美元,然后在上面打上“made in China”。
而为了这4美元,中国需要面对贸易顺差和倾销的指责,因为299美元都要纳入中国的出口统计。“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的事实,被人们轻易忽略了。
在21世纪的全球市场,没有品牌、没有创意、没有设计,远比没有技术更尴尬。
作为我国传统行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纺织服装生产商在全球纺织品价值链中仅拿走了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设计拥有者、创意拥有者,以及批零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利润旁落。
据测算,服装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是:设计占40%,营销占50%,生产占10%。很明显,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低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已认识到这点,为了占据价值链的高端领域,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自主品牌、设计师品牌纷纷涌现。
这个测算结果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相吻合该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关注的中国企业各项指标中,“高附加值生产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呈上升趋势,而中国出口企业在这两项指标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德国访问时,他询问一个经销商的太太是否知道海尔。对方回答知道,并认为海尔冰箱不错。于是他又问她是否会在德国买海尔冰箱,对方回答不会,“我只会买米勒,因为米勒不是产品,而是艺术品。”
在张瑞敏为对方的话所震惊的同时,更多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思考:产品和艺术品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思想、文化、设计以及创意的产品,才可能被称为艺术品。而当一个产品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艺术品时,什么样的消费者不能征服,什么样的市场不可占领?
当失去了劳动力的竞争力时,品牌和创意,才是唯一能够带来利润的东西。而在2009年的今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重新洗牌时代的来临,中国也迫切需要一个创造全球市场商业价值的身份证创意。
220亿美元的价值
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可见创意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
而比起零散的个人创意或企业创意,集结所有创意力量的“创意产业”的构建,显然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集体力量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