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的差异是什么
抗震等级是规划部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规范”,依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子高度等,而选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详细规划。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明其很严峻、严峻、较严峻及一般的四个等级。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同意作为一个区域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共分为8个烈度,如:北京为8度区
什么是地震烈度、根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三者之...
地震是什么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效果错动决裂形成的地上轰动,同飓风、暴雨、洪水、雷电相同,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自然灾祸之元凶。地球上每天都在发作地震,全国际每年大约发作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因震级小,人感觉不到。其间有感地震约5万屡次,形成损坏的地震近千次,7级以上形成巨大损坏的仅十几次,且大多发作在人烟稀少区域。
地震根本知识
地震轰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上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当地,叫震中;
地上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间隔,叫震中距;到震源的间隔叫震源距;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间隔,叫震源深度。
在校园怎样避震 --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敏捷捧首、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维护头部。留意避开巨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坐落国际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揉捏,地震断裂带非常发育。本世纪以来,我国共发作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及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一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散布广,是一个震灾严峻的国家。1900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逝世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屡次损坏性地震突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间触及东部区域14个省份,形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祸逝世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子坍毁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祸的严峻性构成我国的根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散布在五个区域的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散布在五个区域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区域是:①台湾省及其邻近海域;②西南区域,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区域,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区域,主要在太行山两边、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滨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坐落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坐落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我国地震带的散布是拟定我国地震要点监督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什么叫做抗震设防烈度
廖河山说,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是依据地震的烈度来设定的。7度是什么概念呢?“刚刚发作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其震中方位的烈度为11度。”廖河山作了一个直观的比照,“地震中最高的烈度是12度。”
“设防等级定为7度意味着,当地震烈度为6度时,房子不会呈现损坏;烈度为7度时,房子或许呈现细微损坏,但可以修正;烈度为8度时,尽管房子损坏会较大,但能确保房子不坍毁,削减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