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邱瑞祥还总是重复画着身体在较劲的形态,比如抬起手来,趴在地面,或者双手持物。这些可以撩动他感官的身体姿态,他会画在不同尺寸上,也会同时操作纸本油画棒和布面油画,连自己都数不清画了多少遍。姿态的重复也只不过是一种结果的表象,他说:“我希望自己在艺术上克制一些,在有限的范围内重复画一个动作,并做到各自饱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检测自身的方式。重复的过程会不断地引导我走向另一个地方。我喜欢画面之间稍微隐秘的变化,它在我的内心是很猛烈的。”

完成一件作品,对于邱瑞祥来说是件“难事”,是一项既富有挑战又乐此不疲的工程。他常常说“让画面等一等”,是因为他不太相信灵光乍现的瞬间下获得的显而易见的作品。通常他会在画到中间的时候停下来,刻意让跳动的灵感走向迟钝、趋于冷静,他也习惯了长期被“未完成”环绕。而再次起笔继续经常是半年、一年或者两年后,通过和画布一起经历漫长的时月,也像是对画面的承诺,他会继续那些依然会被触动的形象。如此,他才能呈现给我们展览中那些坚固而深微的画面。

从2008年左右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匀称的背景、隐匿的笔触以及画得很细致的人物,而我们越发看不到这些画面中的“手艺活”了。他说:“我不想过分地经营画面,不会纠缠于完成感。”所以,画面中的用笔自由松动,摆开了大的笔触和色块,但又特别锋利。形象虽然不再明朗,但充满生命力。

配上邱瑞祥的陕西口音,我们更容易从他的画中听到来自黄土地深处的声音。家乡陕西省眉县成为他艺术的一种底色,或隐或显地出现在早期的画面中。因为童年干农活的成长经历,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形成了对于肉身具体的认识,所以在成为艺术家后他对于人的姿态格外敏感。我们也能在画面中看到农民工作的影子,他们在剥豌豆、碾米、纺纱、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