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谁知道英国前段时间的red nose day是个什么节日

Red Nose Day (直接翻译是红鼻子节) 第一次举行这个节日 是在1988年2月5日! 相关资料表明 这是个以救济慈善为主题的节日
RED NOSE DAY,英国的红鼻子日,是一个比较喜剧性的慈善日。
在这一天,被认为一向缺乏幽默感的英国人忽然童心大发,很多人“乔装打扮”,把头发染红,戴上滑稽的红鼻子,全然没有了平日的严肃。众多喜剧明星更是活跃在各种募捐现场,顶着红鼻头表演滑稽喜剧,引得观众开怀大笑。
这是英国独特的募捐日,旨在通过喜剧表演帮助英国和非洲的贫困者与社会弱势群体,让钱跳到穷人的口袋里
很多学校趁此机会进行爱心教育,并组织小型游乐募捐活动,让学生们在玩耍、嬉笑中学会助人。家长们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爱心,甚至连婴儿也被母亲安上个红鼻子,躺在婴儿车中在街边晒太阳。
自然,学校也不会例外,很多的老师都带了个红鼻子上课,很多人都穿上了鲜红的衣服,带着滑稽的红兔子耳朵。
总之要使劲浑身解数,让大家笑,让大家乐意掏钱。
所以很多部门都组织了活动募捐。
一大早就有人在餐厅门口吹萨克司,有人带着小丑帽卖小东西,最搞笑的是餐厅的三个大男厨全都穿上了迷你裙,黑网袜,涂脂摸粉,鲜红的假发,比LADY还性感。
不过赚钱最多的要属我们国际部的点子了。我们拿出了一节英语课的时间在餐厅门口摆了个小摊,给大家翻译名字,做成卡片,一磅一个。本来是有日本学生、中国学生和意大利学生一起参加的。可惜的是日本学生今天没有来,意大利的学生也不知道什么事情不见了,所以那个小摊成了中国人的天下。可惜的是我们的鼻子太大,太矮,红鼻子根本粘不上。只好往身上到处贴图片,把头发弄得通红来引人注目,不过,我们即使是装扮不滑稽,生意还是很好。来要求翻译名字的人太多,以至我们三个人都手忙脚乱,兴许中国文字太难看懂,我们都要给他们标示,从哪个方向看才是正确的。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的人不仅翻译自己的名字,而且把他们家的狗狗和猫、心爱的小马的名字全都要翻译做成卡片,还有人要求我们翻译I LOVE YOU。校长也来捧我们的场,给他挑了个最漂亮的卡片,不过,钱当然要照给的了。2个小时下来赚了好多好多的硬币,在办公室堆成小山,有60多磅呢,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所以我门几个也赚了一餐饭吃:鱼和薯条:)
虽然很累,但是感觉很自豪,中国的文字好值钱啊,改天我们几个自己在大街上摆个小摊,说不定也能赚上几个小钱花花呢。
晚上回家看电视,呵呵,真是厉害,截至12日凌晨,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募捐钱数已打破2003年的最高纪录3700万英镑,组织者预计节后最终将达6100万英镑。
顺便介绍一下:“红鼻子日喜剧救助组织”成立于1985年。当时,英国一些喜剧演员希望人们在喜剧笑声中了解世界上还存在许多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当年圣诞,他们在苏丹难民营举办了第一场红鼻子日娱乐表演,通过电台现场直播,向全英国募捐。此后,红鼻子日每两年举行一次,累计筹集的资金达3.37亿英镑,支持了7000多个扶贫项目。其中60%的资金用于非洲,40%的用于英国本土。

B.圣诞节习俗:为何要戴纸帽子 (双语)

或许你已经偷偷地买了苹果和其他礼物,打算到时候给他或她一个大惊喜。不过你还了解过圣诞节的其他习俗吗?快来看看吧! All over Britain on Christmas Day, families can be found sitting around their dining tables enjoying a traditional lunch of roast turkey with all the trimmings - and all, regardless of age, wearing coloured paper hats.It is rumoured that even the Queen wears her paper hat over lunch!圣诞节当天,全英国的家庭都会坐在餐桌前,吃一顿传统的圣诞大餐,塞满了各种馅料的烤火鸡。无论年龄老幼,所有人都会在头上戴一顶彩色纸做成的纸帽子。据说,就连伊莉莎白女王也会戴纸帽子哦!So why this quaint tradition? Where do these paper hats come from? The answer is the Christmas Cracker.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古怪的传统呢?戴纸帽子的传统来源于哪里?答案就在另一项圣诞传统活动——圣诞拉炮!A Christmas Cracker is a cardboard paper tube, wrapped in brightly coloured paper and twisted at both ends.There is a banger inside the cracker, two strips of chemically impregnated paper that react with friction so that when the cracker is pulled apart by two people, the cracker makes a bang.圣诞拉炮是用硬纸板做的纸筒,再用色彩鲜艳的彩纸包裹在外面,两端拧紧。在拉炮里会有一个爆竹,当两个人拉动拉炮两端时,拉炮里的两条浸渍纸就会发生摩擦,发出“嘣”的响声。Inside the cracker there is a paper crown made from tissue paper, a motto or joke on a slip of paper and a little gift.拉炮里会装有纸做的皇冠、写在纸上的名言或笑话,还会有一些小礼物。Christmas crackers are a British tradition dating back to Victorian times when in the early 1850s, London confectioner Tom Smith started adding a motto to his sugared almond bon-bons which he sold wrapped in a twisted paper package.圣诞拉炮成为英国传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期,约在19世纪50年代早期,伦敦的一个糖果商汤姆·史密斯把写有名言的纸片放在了他售卖的糖果包装里,包装方式就是在糖果外用纸将两头拧紧。The paper hat was added to the cracker in the early 1900s.The cracker was soon adopted as a traditional festive custom and today virtually every household has at least one box of crackers to pull over Christmas.到了20世纪初,纸帽子也被放到了圣诞拉炮里。很快,拉炮就成了英国人过圣诞节的传统习俗。

C.竟然有人酷爱戴绿帽子,哪个教派还有绿帽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