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起泡原因:1.留罐时间过长。2.罐子温度过高。3.拔罐时过度用力拉扯皮肤。

4.拔罐时坐姿等姿势不当。5.拔罐时每个罐子间距过短。

留罐时间不宜较长。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体质适应了,可以适当的加宽时间。

罐子温度不宜较高。做闪罐时,如果留罐时间较长,很可能长水泡。

拔罐不宜过重,超过了承受能力容易损伤皮肤造成起泡。

体位需适当,局部皮肤如果有皱纹,松弛,疤痕等凹凸不平的地方,容易遭成火罐脱落。

起罐的时候,力道要适中,不能过重的拉扯皮肤。一手按住罐,一手抵住皮肤,使罐慢慢漏气,自然脱落。

在多罐时,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更容易产生水泡。

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造成损伤皮肤表层,造成火罐漏气脱落,严重时还会起泡。

拔罐后针孔如果有出血,可以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紫红色或有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果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次进行拔罐,否则皮肤很容易会起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