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检查

爱问首页 爱问商城

嗜异性凝集试验

2016-03-16 0 爱问知识人
介绍

嗜异性凝集试验用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试验。即用豚鼠肾脏吸附待测血清,清除其中抗嗜异性抗原的抗体,通过观察羊红细胞凝集程度而测定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滴度。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如一次检查呈阳性反应,且追踪检查凝集价上升4倍以上者有诊断价值。但本试验为非特异性反应,应结合临床才可确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由EB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等感染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常可出现一种能凝集异种动物(如绵羊)红细胞的抗体,为嗜异性抗体,此种凝集称为嗜异性凝集。常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清学诊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出现一种lgM型抗体,能非特异性地凝集绵羊红细胞,称为“嗜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在发病5天后就可呈阳性反应,3—4周内达高峰,在恢复期迅速下降。如一次检查呈阳性反应,且追踪检查凝集价上升4倍以上者有诊断价值。但本试验为非特异性反应,应结合临床才可确诊。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传染病检查

检查分类:免疫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20—60元


分析结果:

阴性:
应属正常现象。


阳性:
常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


温馨提示:
应该保持皮肤干净。
正常值

0~1:7,正常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出现一种lgM型抗体,能非特异性地凝集绵羊红细胞,称为“嗜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在发病5天后就可呈阳性反应,3―4周内达高峰,在恢复期迅速下降。如一次检查呈阳性反应,且追踪检查凝集价上升4倍以上者有诊断价值。但本试验为非特异性反应,应结合临床才可确诊。

升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周后开始升高,第4~6周达高峰,以后下降,持续很少超过半年),近期接受过马血清治疗者、少数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等亦可呈阳性。

需要检查的人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为80%-90%,因此此患者要做此试验以做病情的发展和医疗的依据。



注意事项

(1)观察结果时,先勿摇动,看管底红细胞凝集情况,然后再摇动试管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如在摇动前发现红细胞下沉,边缘不整,且摇动后有凝集块者为阳性。阴性及对照管内可见红细胞形成光滑的圆碟状沉于管底部,摇动后无凝块可见。

(2)本试验可行半量或微量(血凝板)法。


检查过程

(1)排列试管12支于试管架上,第1管加生理盐水4ml,其余各管加0.25ml。

(2)取灭活待测血清0.1ml,加入第1管内,混匀后吸取25ml,移入第2管内,将第2管混匀后吸取0.25ml,移入第3管内,如此连续稀释至第11管,混匀后弃去0.25ml。此时血清稀释倍数为1∶5~1∶5120。第12管不加血清,为对照管。

(3)每管加2%绵羊红细胞悬液0.1ml。此时血清稀释倍数为1∶7~1∶7168。

(4)摇匀后室温放置2小时,再移入4℃冰箱过夜。次晨取出再放置37℃、水浴1小时,观察结果。


不适宜人群

1、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


不良反应与风险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3、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4、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了不洁针头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


0 0 分享

分享到

取消

微信分享

方式1:复制链接发送

方式2:二维码方式

长按二维码保存,在微信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