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4小时的产后出血监测:产后6小时内每小时一次观察宫缩、恶露、阴道流血性质、伤口、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后每班一次,记24小时出血量,嘱产妇计血量纸要给护士看。 2、生命体征按术后每天三次连测三天。 3、产后68小时自解小便。 4、防坠掉受伤:产后及时补充营养;防立位性低血压:嘱在床坐510分钟后,床边站510分钟才能到厕所,如产后出血量多或头晕者只能在床边小便。
来自西方的无痛分娩对我们“生孩子哪有不痛”的传统观念无疑是很大的冲击。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英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尝试的无痛分娩技术逐渐成熟,西方国家的无痛分娩已经相当普及。 据一项调查显示,英、美以及东南亚等国家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占30%,另有30%不要求用药物,只有30%的产妇需要剖腹产(一般是有指征的)。而我 们国家的剖腹产率近年来居高不下,已高达40%~70%,而正常的剖腹产率应该只有20%~30%。如此高的数字来自人们对生育疼痛的恐惧。 实际上目前我国让产妇享受无痛分娩已不成问题。今年28岁的连女士是无痛分娩的受益者之一,提起生孩子的“往事”她很愿意“回首”:起初想无痛分娩肯定是减轻痛苦的,也咨询过不少人,了解一下对孩子有没有影响,家里人也没什么意见。临产时很痛,一阵比一阵厉害,宫口开了三指时医生给用了药,大约只有2分多钟的时间就不痛了,我真是没想到见效那么快。然后自己下地走到产房,躺到产床上该用劲时还知道用劲,就是没有了疼痛,2小时后孩子就娩出了,孩子很正常。 分娩不想伴有痛苦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带给准妈妈的大概都是既有迎接新生命的兴奋,也有对疼痛的恐惧。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子宫收缩的强度和频度不断增加,产妇的疼痛感也越来越强……这些感觉是通过神经传送到脊髓,进一步被传递到大脑的反应。 据了解,预测分娩疼痛持续多长时间是很困难的。可能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或更长,个体差异很大。因此,有不少产妇由于惧怕疼痛放弃了自然分娩而要求剖腹产。 医学界已有定论,疼痛会对人体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尤其是严重的疼痛,对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通过母体影响到胎儿。据有关统计,大约有90%左右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有恐惧感,这大多来自于疼痛,分娩时的疼痛可使产妇过度紧张,导致换气过度,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令母体血红蛋白释氧量下降,影响胎盘供氧;疼痛还会让产妇大呼小叫,体力消耗过多,氧摄入量不足,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使胎儿宫内缺氧,发生胎儿窘迫。 另外,当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如组织损伤、疼痛、恐惧焦虑等情绪变化时,会释放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它可以提高人体应付上述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比如增加心率,提高血压,使肌肉、神经系统反应更快,但它对人体的作用是有利也有弊的。分娩时儿茶酚胺的增多很少对处于正常情况下的产妇和胎儿产生好处,儿茶酚胺的增多减弱子宫收缩的协调性。不协调宫缩意味着宫颈扩张速度减慢,产程延长。所以从18世纪以来医学家就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让产妇轻松迎接新生命的方法。 无痛分娩——谨慎才安全 许多研究证明了,实施硬膜外镇痛和腰麻的联合麻醉使无痛分娩成为现实,使产妇的呼吸恢复到正常模式。产妇放松了,宫缩更加有效,产痛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大大减轻,新生儿在产前就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供应。无痛分娩在国外已经开展了几十年,近年来在我国的广州、大连、上海、北京等地也开始推广。 据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朝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于莎莎介绍,自今年2月朝阳医院妇产科和麻醉科联合开展无痛分娩以来,剖腹产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际上剖腹产对大人、孩子都是不利的,产妇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粘连、损伤、子宫内膜异位、产后出血以及慢性盆腔炎等等,而且缺乏产道自然挤压过程的孩子出生后可能会出现呼吸系统的疾病,长大后还可能会有定向障碍和多动症现象。 所以无痛分娩就是帮助准妈妈们渡过“难关”。据朝阳医院麻醉科主任岳云介绍,当产妇出现阵痛,宫口开到三指时,产妇就可以用医生调制好的麻醉药安全剂量,自控止痛泵持续小剂量泵入麻药,以缓解疼痛。除此之外,也可运用松弛和呼吸的技巧控制疼痛的方法。 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靳家玉教授建议,待产妇和丈夫要参加孕妇学校的学习,学会运用助产动作,比如松弛运动训练,包括让孕妇身体的某一部位有意识的紧张和放松。深呼吸有助于产妇松弛,可在宫缩开始和结束时运用;快速、浅表呼吸在宫缩高峰时运用……产妇和丈夫在妊娠期要经常、定期地练习松弛和呼吸技巧,分娩发生后,丈夫就能随时协助。按摩也有助于产妇放松,这在国外很流行。自然分娩法常常有助于减少镇痛药或麻醉剂的需要。 更多的人担心无痛分娩对孩子健康有无影响。非常详尽的研究证实,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产妇和胎儿是安全的。但是这需要准确的判断、特殊的技术、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有资格、有经验的麻醉医生的原因。和以往常用的镇痛方法相比,分娩镇痛的药物要少得多。这些药物被直接送到镇痛部位,只需以往药物的几十分之一,但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医院“享用”。
还是顺其自然吧,听医生的建议,我因为紧张才做的刮宫产,去医院以见红,医生说刮宫产,必须腰疼或有宫缩症状才可以。
刚一个月伤口当然没有长好,过些时候就会好了
我去医院就带了两个后半背的和尚服,我们这边新生儿出生不穿衣服的。
是啊,我也这么想的,先准备在医院生产用的,坐月子用的还可以临时买,万能的淘宝,呵呵
你可以试试用云南白药调点水敷在宝宝头上,以前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因为我的骨盆太窄,生产困难,致使她头被吸得老长,头皮下还有淤血,医生就是用云南白药敷在她头上,很快就好了,一切正常,女儿也非常健康可爱,你不防试试?
第一课:了解分娩的应激反应 分娩应激反应,是产妇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身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从妊娠期间就开始了这种心理应激反应 * 对怀孕后身体的生理变化不适应,尤其是妊娠早期。胎儿作为一种异物刚刚被接受,加上妊娠反应引起的呕吐不适等,孕妇对怀孕及分娩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 过于关注怀孕过程,如经常担心妊娠不顺利,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研究表明,对怀孕表现出消极态度,对胎儿状况太担心的孕妇,在孕期容易发生并发症,分娩时也常常更危险。 * 担心分娩不顺利,害怕手术,害怕分娩时的宫缩痛。 * 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害怕周围产妇痛苦的呻吟或嚎叫,害怕医务人员冷漠的面孔或语言刺激。 * 为胎儿性别烦恼,担心分娩后遗症,担心胎儿不能存活,担心产后无人照顾及经济费用等。 第二课:了解分娩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特点 分娩时生理反应特点表现为 *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增加、血糖升高、肌肉紧张等。 * 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尤其是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程的顺利进展。 分娩时心理反应特点表现为 * 焦虑、恐惧、抑郁是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反应。适当的焦虑,可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过度焦虑则不利于适应环境,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是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
由于剖腹产伤口范围比较大,表皮的伤口在手术后57日就可以愈合,但是,完全恢复的时间大约需要46周。一般伤口在一年半左右都会是红色的瘢痕,摸起来有些硬,阴天下雨会痒,这是一个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慢性炎症,一年半后基本就变成一条白色的软软的瘢痕了。如果妈妈不属于瘢痕体质,再加上术后恢复良好,基本上不大能看出来。 如果不是遇到什么难产问题,剖腹产的刀口都不会很长。一般剖腹产后一周左右,伤口即可愈合,产妇完全可以下床活动。但是想要伤口完全恢复,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期间产妇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伤口的清洁,做好产后护理。
1.产妇感觉好像胎儿要掉下来一样,这是胎儿头部已经沉人产妇骨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分娩前的一周或数小时。 2.阴道流出物增加。这是由于孕期黏稠的分泌物累积在子宫颈口。由于黏稠的原因,平时就像塞子一样,将分泌物堵住。当临产时,子宫颈胀大,这个塞子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分泌物就会流出来。这种现象多在分娩前数日或在即将分娩前发生。 3.水样液体的涓涓细流或呈喷射状自阴道流出。这叫做羊膜破裂或破水。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分娩前数小时或临近分娩时。 4.有规律的痉挛或后背痛。这是子宫交替收缩和松弛所致。随着分娩的临近,这种收缩会加剧。由于子宫颈的胀大和胎儿自生殖道中产出,疼痛是必然的。这种现象只是发生在分娩开始时。
。。。。。。。。。。。。。。。。。。。。。
你好,这个不一定的,多带宝宝出去玩
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在水中,水的浮力作用会使重力作用对准妈妈身体的影响减轻许多,疼痛感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准妈妈感觉可能会更舒适一些。有些准妈妈在水里出现的阵痛会更集中,因为水能“按摩”到子宫,让它更快地张开。但是,到底在水中分娩是不是更疼,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判断。也许温暖的水能让大脑先放松下来,然后放松对身体的控制,让它们自己来工作。另外,据统计:在水中分娩的产妇里每100位有两位要求止痛剂,而在产床上这个比例则是40%。
我出院后,宝宝都是自己给洗澡的,因为我婆婆和老公都不会,我自己又是在产科工作,所以宝宝的一切都只能是我自己弄,伤口的那个疼啊!!
一、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强度越好,生产进程就会越快,而收缩强度又是受准妈妈的年龄、肌肉张力和弹性、胎儿体重等多方面条件制约的。 影响产程的3大因素 二、骨盆大小: 按照我们通常的观念,骨盆越大顺产的机会就越大,医学理论上也认为准妈妈的中骨盆直径在9.8厘米以上分娩就不会有问题,小于9.2厘米自然分娩的几率就比较小,通过照X光可以判断出中骨盆的直径。但是现实生活中,骨盆的大小不是决定因素,有时骨盆足够大也会出现分娩困难,有时骨盆不很大由于胎儿小,也会顺利分娩。 三、胎儿体重: 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2.8千克~3.5千克,在这个范围内分娩,产程会相对缩短,容易顺产;如果新生儿体重超过3.5千克,产妇的骨盆又不够大,则有可能发生难产的情况。
归纳如下:1、年龄介于24~28岁间 小于这个年龄段的准妈妈身体各部位组织发育不够成熟,尤其骨盆还没有完全固定成型,对母体和胎儿都不够好;年龄超过的高龄产妇由于骨盆的关节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以至于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难产,这也是许多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 2、定时做产前检查 定期做产前检查便于医生早期发现问题,及早纠正和治疗。例如遇到胎位不正,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采取膝胸卧位等方法矫正,从而不影响顺产。 3、多做运动 适当运动不但有利于控制孕期体重,还有助于顺产,它可以缩短产程,降低难产几率。常运动的准妈妈通常可以维持体能及心肺功能在一定水准上,体能好的孕妇耐受力高,对产痛的承受也就比较好,所以女性运动员分娩时就会比普通孕妇的并发症少许多。所以,准妈妈可以保持平时的运动习惯,只要注意不要选择激烈的项目就可以了。 4、孕期合理营养,控制体重 怀孕期间准妈妈都很重视饮食营养,如果不注意控制体重,营养补充过多、脂肪摄入过多就会造成腹中胎儿发育过大,分娩时无法顺利通过产道,只能依靠手术了。 5、对顺产有信心 对于打算顺产的准妈妈来说,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了解顺产的过程和应对方法,要保持稳定的心情,一旦宫缩开始,积极配合医生,相信在医生和助产士的帮助下自己会安全、顺利地度过分娩,迎接宝宝的来临。
预产期前2周,孕妇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为分娩准备充足的体力。临产前,孕妇要保持心情的稳定,一旦宫缩开始,应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在医生和助产士的帮助下会安全、顺利地分娩。 女性不要过于紧张,而且要镇定,一定要注意正确地选择,及时的跟医生沟通,孕妇要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如果出现胎位不正及时的进行纠正,这样有助于顺产,而且应该注意合理的进行饮食,保障自己的生活和睡眠质量,大家需要注意这样的现象。
产后2个月可以同房了,但是要注意避孕,没来月经并不代表没有排卵,所以产后避孕可不能大意。 当婴儿吸吮妈妈的乳头时,妈妈的脑垂体便分泌出泌乳激素和内啡肽,抑制排卵,推迟月经的恢复。只要在24小时内,妈妈被吸吮乳头达10次以上,其分泌的激素浓度就能达到避孕的目的。因此妇女想要依靠这种方法避孕,必须自问: ① 孩子是否不满6个月?②产后是否还闭经?③孩子是否完全依靠你的奶水或只完全依靠你的奶水或只是偶尔添加一些补充食物(即使补充食物,也是先喂奶,再添加食物)?④你或孩子生病时是否仍坚持喂奶? 只有上面四个问题的回答均为“是”,那么你怀孕的危险性才极小(2%),才可以用喂乳的方法避孕。其他如产后不喂奶的妇女,分娩后三个星期即可能恢复排卵,需尽早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哺乳同时添加较多补充物喂养婴儿的妇女,则应在产后3个月时开始避孕,否则就可能发生哺乳期妊娠。 哺乳期妇女可采用的避孕方法很多,如使用避孕套、外用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是较常用的方法,一般顺产后满3个月、剖宫产后满半年的哺乳期妇女,即可放置。这种避孕方法避孕效果好,放置一次可避孕数年,不影响性生活,不必费神天天记着。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必须由医生放置,可引起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易导致炎症等。而且,放置后并非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因为大多数节育器有规定的使用年限,到时必须更换。有的节育器会移位,有的节育器会在不知不觉中脱落。不注意以上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意外妊娠。另外,宫内节育器有可能使宫外孕发生机会增多。所以,用这种方法避孕的妇女必须定期检查,若出现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月经延迟、腹痛等时,应尽早求医。 其实,在众多的避孕方法中,口服避孕是效果最可靠的措施之一,如正确服用,有效率可达99%以上。尤其是以妈富隆为代表的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其雌激素剂量极低,各种副反应均小;孕激素选择性高,避孕效果更好。而且,妈富隆能降低宫外孕、盆腔炎的发生率,所以几乎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避孕药。当然,口服避孕药的部分有效成分会存在于乳汁中,可能对乳儿有不利影响。因此,建议钟情于它的妇女在断奶以后服用,而在哺乳期间,可暂时采用避孕套、外用药等工具避孕。
既往产程中采取什么体位为好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习惯是产妇要卧床,分娩时仰卧两腿分开或用腿架把两腿架起。没有人对此种体位提出过疑问。但是近三十多年来,尤其国外助产者通过研究认为产程中体位对产程进展以及母婴的健康均有影响。 仰卧位是最差的体位,因为仰卧时膨大的子宫压迫了脊柱前方的大血管,如下腔静脉,使回到心脏的血液大大减少,可造成母亲低血压,从而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不少孕妇有自己的亲身体会,朝天仰卧时会心慌、憋气,就是这个道理。不仅如此,还可压迫腹主动脉,从而减少到子宫的血液而使胎儿缺氧。所以仰卧位只是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宫缩、听胎心、作胎心监护、接生等一系列操作,但不利于母亲与胎儿,也不是大多数妇女临产时喜欢的体位。 如取卧位的话,应取侧卧位,尤其因为大部分子宫向右旋转,所以取向左侧卧位为好。有利于母亲子宫及肾脏的血液供应,也有利于胎儿在子宫内的血液及氧气供应。在产程中尤其第二产程时子宫收缩强而有力,间歇缩短,持续时间加长,这时子宫胎盘供血更受影响,如再仰卧位则更会加重胎儿缺血缺氧。所以取卧位待产或分娩的话则以侧卧为好。 坐或蹲式分娩,如同排大便时的体位,有利于使用腹压,使子宫、腹肌的收缩力与地心引力一致,更易将胎儿娩出。许多产妇在第二产程会情不自禁地采用这种体位。现在的坐式产床就是为此设计的。 在子宫口开得不大时,许多产妇喜欢手扶腹部或腰部走动,会感到舒服些,只要没有医学上的要求,这种体位也是可以的,可以根据产妇需要来选择。 当然目前国外产房中有各种设备,无论走动、坐、蹲、卧位都有相应的设施,部分国家还设分娩水池,可在水中待产、分娩。 产程中体位不是按照医护人员的意愿,而是按照产妇意愿及对母婴健康而选择。因为在分娩的过程,医生不知道产妇是否处于舒服的状态,这些都要孕妇自己去体会的。
决定顺产分娩有四大要素:产力、产道、胎儿大小和心理因素。四大要素中,只有孕妇的产道条件是人为不可控制的,决定于孕妇天生的体形和后天的一些外伤。而另外三个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观调控。因此,如果孕期能早作准备,就能为顺产提供良好条件。
水中分娩可以让准妈妈得以放松,使宫口扩张进行得更顺利,在生产中能够自然地用力,从而缩短产程。在水中分娩,水的浮力能够抵消地心引力,使产痛能够部分缓解。很多准妈妈是因为紧张而加重痛感的,水中分娩能够缓解准妈妈的恐惧感,从而减轻痛感。在水中也能方便准妈妈活动身体,比如翻身,能够更方便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让你在生产过程中感觉更舒适一些。水中分娩能够缓解胎宝宝对会阴的压迫,增强产道弹性和松弛度,避免产道裂伤,减少侧切的几率。 不过,水中分娩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水中分娩难以监测胎心,因为仪器很难被安装,所以很难在第一时间知道胎宝宝和准妈妈是否安全。因为分娩时准妈妈会流出各种分泌物,导致水很容易被污染,这会给准妈妈和宝宝都带来风险。水中分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痛感,但减痛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如果在水中分娩时遇到紧急情况,也不利于处理问题。另外,也有报道分析称,水中分娩发生会阴撕裂、需要阴道助产、改剖腹产的可能性并不比传统分娩低。也有研究表明,潜水反射(出生在水中的新生儿会本能地屏住呼吸)可能被压制,从而导致新生儿溺水。
加载中...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