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 “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生理心理因素(25%):
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的人群可导致该疾病。
饮食习惯因素(20%):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
外界环境因素(25%):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引起疾病发病。
其他疾病感染(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部分FD患者产生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要病因之一。
日常护理
1、生活要规律,定时入睡,作好自我心理调理,消除思想顾虑,注意控制情绪,心胸宽阔。
2、戒烟酒,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及生冷食物。
3、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胃不舒服是否是由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
并发症
便秘 胃癌可有一系列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嗳气等,还可出现便秘,胃癌。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7周
治愈率:一般经过治疗后99%可以痊愈
常用药品: 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
消化不良西医治疗
消化不良的治疗:如果没有发现原发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即可。抗酸药物或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可短期试用。如果消化不良病人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可采用铋剂和一种抗生素如羟氨苄青霉素或灭滴灵治疗。
消化不良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 12 月中累计超过12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对科研病例选择还需将同时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者除外,以免影响研究的可比性;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1年以上。
(6)鉴别诊断:需要鉴别的疾病见诊断标准所列。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往将有烧心、反酸症状而胃镜检查未见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列为反流型的FD ,现已将这部分患者归为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暴饮暴食,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饮用各种易产气的饮料。
2.选安全、有效且价廉的药物。除使用胃肠运力药物,如吗叮啉,还要补充消化酶及促胆汁分泌的药物。
因为胆汁在消化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还能与消化酶互相协同,起到良好的消化作用。近年来,一种新型消化酶制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不仅含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还含有效促进胆汁分泌的阿嗪米特和消除腹部胀气的二甲硅油。经临床观察,用药4周的总有效率达85%以上,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查。
4、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
5、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6、胃液检测。
7、心血管检查。
8、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9、放射性核素(同位素)检查。
(1)腹泻:腹泻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有经常腹泻或间歇发作,极少数无腹泻或有便秘。
(2)腹痛、腹胀:腹痛少见,多为胀痛,常在排便前发生,约半数有明 显胀气及恶心呕吐。
(3)体重减轻:约有50%~100%的病人发生,由于营养吸收不足和食欲不振造成体重减轻,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脂肪等营养吸收障碍,过多丢失所致。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及钙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蛋白质不足可致骨质疏松、骨软化引起骨痛。
(5)生化改变:血清钾、钠、钙、镁均可不同程度下降;血浆蛋白、血脂及凝血酶原也降低 。
(6)脂肪吸收率小于90%,或粪脂排出量大于7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