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隋炀帝三征高丽”是怎么回事?

“隋炀帝三征高丽”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2016-06-21

64 0

     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由于高丽王礼数不周,隋炀帝打算征讨高丽。炀帝强令天 下富人购买军马,以致军马价格暴涨,每匹卖到10万钱;又命人挑选、查验各种精细的新式 兵器。
   次年二月,隋炀帝下诏征讨高丽。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造船300艘。官吏监督 劳役,民夫日夜在水中操劳,从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掉的人有很多。   四月十五日,炀帝驾临琢郡的临朔宫,随从的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命令安置宅第。
  在这 之前,炀帝下诏征发天下各处的士兵都在琢郡集合。又征发江淮以南的1万水手、3万弓弩手, 岭南的3万排镩手,各处的士兵于是像河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 五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制造兵车5万辆送到高阳,让士兵自己用车来装载衣物、铠甲、 幔幕。
    征发河南、河北的民夫供应军需。 七月,征发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只,将黎阳和洛口各粮仓的粮食运送到琢郡,舟船相连数 千里。运送兵器、铠甲和攻城器具的几十万人来往于路上,挤满道路,昼夜不停。
  死掉的人互相 叠压,路上到处散发着臭气。一时之间,天下骚动。 炀帝为了讨伐高丽,命令山东设府并养马,专门供应军队使用。  又征发民夫运米,积蓄在泸 河、怀远二镇。拉车运送粮食的牛几乎没有能回来的,超过一半的士兵死亡。
   由于耽误了耕种庄稼的季节,田地大多荒芜,再加上发生饥荒,谷价上涨,东北边境的情况 最为严重,一斗米要几百钱。运送的米如果质量不好,就命令百姓自己把这些米买回去,算是 补偿。   又征发鹿车夫60多万,两个人推3石米,道路险阻遥远,一辆车上的米还不够两人一路上 吃的,到达地方的时候,粮食已经没有了,因为害怕获罪,农夫只好逃亡。
   再加上官吏贪婪残暴,趁机剥削,百姓穷困潦倒,一无所有。安分守己的无法忍受饥饿寒 冷,死期迫近;巧取豪夺的却能够活下去,于是百姓开始成群结伙做盗贼。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正月初二,炀帝正式下达命令,命令左十二军由镂方、长岑、溟海、 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余、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出发;右十二军从粘蝉、含资、浑弥、临 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溁、带方、襄平等路出发。
  所有人马,在平壤城集中,总计 113万多人,号称200万大军;而负责运送军需的总人数还是这个数目的两倍。   炀帝在桑干河南面祭祀土地,在临朔宫南面祭祀上天,在蓟城北边祭祀马祖。
  炀帝亲自指 挥调度:大将、亚将每支军队中各一人;骑兵40队,每队100人,10队为一团;步兵80队,分为四 个团,每团各有一名偏将;每团的铠甲、缨拂、旗幡颜色都五颜六色,设受降使者一名,负责承奉 诏书、慰劳安抚,不受大将节制;其他的辎重、散兵等也分为四个团,由两旁的步兵护卫;进军、停 止、扎营,都有次序规矩。
     初三,第一军出发Q以后每天出发一军,前后相距40里,军队紧密联系,经过40天,所有的 军队才全部出发。各军首尾相连,甚至可以听见彼此的战鼓号角声,旌旗相连,绵延960里。
   炀帝的御营共有十二卫、三台、九省、九寺,分别隶属内、外、前、后、左、右六军,按照次序最 后出发,又绵延了 80里^这么大规模的行军在以往的历史中绝无仅有。   六月,九路大军齐发,在鸭绿江的西岸会合,然后渡过鸭绿江,追击高丽军队。
  左翊卫大将 军宇文述一日之内七战七捷后渡过萨水,在平壤城外30里处依山扎下营寨。后因平壤城坚固 难攻而撤退。 七月,宇文述军队再渡萨水,这次可倒了大霉,刚渡到一半时,高丽军队突然发动攻击,隋军 大败,各路军队也相继溃乱,无法制止。
    将士们狂奔到鸭绿江,行程450里。将军王仁恭殿后, 攻击追来的高丽军队,将高丽军打退。渡江的30。 5万人,回到辽东城下,就只剩下2700人了, 军用物资、武器装备丢失的不计其数。
  二十五日,炀帝撤军。第一次征高丽,隋军仅仅在辽水以 西攻下了高丽的武历逻,在那里设置了辽东郡和通定镇而已。   第二年正月初二,炀帝下诏,集结天下军队到涿郡。开始招募平民,建立新军,称为“骁 果”。
  并修筑辽东古城,在那里储备军粮。 二月,场帝对侍臣说:“大隋上国被高丽海盗侮慢。如今以我们的国力,就算是移山填海,也 不在话下,何况这个小强盗呢! ”于是又让朝廷商议出征高丽。   三月,炀帝不顾到处都有起义,坚持出征高丽,并亲自驾临辽东。
   四月,炀帝过辽水,派宇文述和上大将军杨义臣进军平壤。 炀帝命令将领们进攻辽东城,并汲取教训,给将领们更大的自由度。隋军用飞楼、云梯、地 道从四面攻城,昼夜不停,高丽守军随机应变,攻了 20多天仍然无果。
     炀帝让人做了 1〇〇多万只布袋,装满土,要堆成一个坡道,像鱼背一样,宽30步,和城墙一 样高,打算让战士登上去攻城。并且设计灵活的楼车,安置在坡道的两旁,打算让士兵在上面居 高临下向城内射箭。
   攻城的日期已经定下,辽东城危在旦夕。正在这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造反了,炀帝只好私 下里让将领带领军队秘密回国a军用物资、武器装备、攻城器具,堆得像山一样,加上营寨、帐 篷,全都丢弃在原地。
    当时隋军人心惶惶,不听约束,各路军队跟第一次溃败时几乎一样,毫无 组织。第二次出征高丽,因为国内叛乱,就这样不了了之。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杨玄感的反叛已经被镇压下去,出征高丽的念 头又涌上炀帝心头^二月,炀帝下诏让文武百官商议此事,可惜的是文武百官根本不予配合,一 连几天都鸦雀无声。
     不过胳膊到衣拗不过大腿,文武百官不合作归不合作,炀帝最后还是决定了。 七月十七日,炀帝车驾驻留怀远。当时天下大乱,所征召的军队大都没有按时到达,不过高 丽当时也已困顿疲惫。
   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军队抵达毕奢城,高丽出兵迎战,被来护儿打败。隋军准备进逼 平壤。  高丽王高元十分害怕于十十八日遣使向来护儿请降。炀帝大喜,派遣使者持符节召回来 护儿。
   来护儿召集部下说:“大军三次出征,高丽都没能平定,这次回去就不能再来了,劳而无功, 我私下很以为耻。现在高丽的确困顿疲惫,以我们这么多兵力进攻,取胜指日可待。我准备进 兵直接包围平壤,擒获高元,胜利凯旋,不是更好吗?” 于是来护儿上表请求出征,想擒获高元后再班师。
    长史崔君肃坚决争执,来护儿不答应, 说:“看高丽的形势,一定会被攻破,大家相信我,我们可以的。我在朝廷之外,可以自己决定,我 宁愿擒获高元而受到谴责,也不能放弃这次成功的机会!” 崔君肃对大家说:“如果听从元帅违抗诏命,那么皇上怪罪下来,我们都会受到牵连。
  ”每个 将领都很恐惧,要求返回。  来护儿只好接受诏命 炀帝返回西京,让高元到西京朝见,但高元竟然不来。于是炀帝下令众将领整理行装,准备 再一次进攻,但终究没能成行。 隋朝建国之初,曾经富庶一时,炀帝不恤国力,三次征讨高丽,不但最后无功而返,而且使百 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结果起义不断。
  隋朝覆亡的祸根其实就是种在这里呀。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