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古代的送别诗有哪些??? 思想也写上

全部回答

2018-09-21

1 0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 神风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  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  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  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
    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
  [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
  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  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
  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
  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  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有《岑嘉州诗集》。 经典赏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
  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  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
  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  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
  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  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  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
  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
  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  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
  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
    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
  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  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不少。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