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是这么意思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是这么意思

全部回答

2018-12-26

0 0

    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马不停走的样子),骄六辔如琴。
  ”《史记·孔子世家》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也作"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
  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
  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
  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
    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