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9-02-04

0 0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 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 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可翻译为:“道”经常“不为”,却又“无所不为”。侯王如果 能守此“道”,万物就会自然而化。  自然而化欲望就会发生,我将用 “无名”的质朴之“道”来镇住它们。
  这无名的质朴之“道”,也将 是没有欲望的。没有欲望而保持虚静,天下就自然而然归于正道。 “道”的作用就是顺应自然发展而不自为,所以道是“无为”的 但是“道”又全方位参与宇宙万物发展的全过程,万物产生发展又都 离不开它的作用。
    所以“道”又是“无所不为”的。前一个“无”是 大道“有无”之无,是道的本质;后一个“无”是“没有”的意思, 是道的作用。统治者要恪守宇宙运动的大“道”,其个人修养要同于 自然大道质朴的性质。
  顺乎自然,消除私欲,达到心态虚静。这样才 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天下将依本性自然发展,实现安定。   随着万物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享乐也 越来越多,贪欲产生了,虚荣膨胀了。
  这时,统治者就要以道的本性 ----无名之朴来约束他们,使他们反扑归真,消除贪欲。“镇”就是 约束,而不是消除,是把欲望限制在社会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处理 好百姓之欲与帝王之欲和大道的关系。
    如帝王不欲,那么干扰社会的 最大的欲望便镇住了,百姓的欲望也会受到极大的平抑,消除了贪欲 便消除了争斗,天下就安定了。这里,要把贪欲与人的自然求乐本性 和人的自然生理之欲、心理之欲区分开来,绝不能混为一谈。
  人生的 本能和动力在于追求生理与心理的快乐。而快乐来源于人的生理和心 理欲望的满足。  一个人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而不伤害别 人,甚至给别人带来欲望的满足。
  那么,这样的欲望满足是很合理的 很正常的,很公道的。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和追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 之上,那么人的欲望便超过了自然的限度,成了罪恶之渊。所以,须 用“朴”这个无形的沙滩,镇住欲海的波涛,自然合理的欲望便成了 鼓动社会风帆前进的原动力。
    这时,无欲的天道和有欲的生命就自然 达到和谐的统一。 。

2019-02-05

67 0

鄙人认为:无为:不去可以的去创造道,改变道,争取道,而应该顺应道, 无:没有 不为:没有做到,没有做,没有作成. 综上:鄙人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其实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从而成就事业.

2019-02-05

82 0

老子①在人生观上,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②在政治上崇尚“无力而 无不为”。即以“无为”的状态达到“无不为”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所以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就需要“治心”,需要“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只有摆脱自己的成见,矜持、私心等主观的障碍,才可以全面地认识外物,不受蒙蔽,才可以有效地驾驭臣民,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2019-02-04

82 0

    无为而无不为”说,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可以说居於核心的地位,在先秦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应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他所不能为的。
  道永远是顺应自然规律办事,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办不成的。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思想,他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其强调的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这样就可以无不为。
  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事事。 老学认为人应该“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为什么这样说哪?“道法自然”要求体验自然的法则,不必特意去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哪?道作为一种本体是不可名状的,是抽象的,在体验“道法自然”时,虽然不必特意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但是也需要从“静”中来体验(参见《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要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来,就是“无不为”。

2019-02-04

82 0

    “无为而无不为”说,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可以说居於核心的地位,在先秦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应自然,不妄为。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他所不能为的。道永远是顺应自然规律办事,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办不成的。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思想,他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其强调的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这样就可以无不为。
  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事事。 老学认为人应该“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为什么这样说哪?“道法自然”要求体验自然的法则,不必特意去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哪?道作为一种本体是不可名状的,是抽象的,在体验“道法自然”时,虽然不必特意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但是也需要从“静”中来体验(参见《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要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来,就是“无不为”。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