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该怎么培养自己的机械设计思维?

该怎么培养自己的机械设计思维?

全部回答

2016-06-27

55 0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
  例如: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顺利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因为能被3整除的数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易被发现,而且很容易产生负迁移。
    所以,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要求学生试除黑板上大小不等的数,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当学生试除感到困难时,我对学生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而且能马上说出他能否被3整除。
  ”“真的吗?”学生好奇心马上来了。一个个争着起来说:“48”。能。  “78”能。“1934”不能。“2313”能……学生说有速度越来越快,数也越来越大,一边说一边在下面演算,结果验证老师的答案完全正确。
  老师怎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呢?——这就为学生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要满足学生流露出来的探索欲望,借助学生探索热情,把握这个有利时机,揭示学习目标: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于是,整节课,便在学生的自学、观察、探讨中有声有色地进行着,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2、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一定要及时鼓励,绝不能漠然视之,吝啬褒奖。
  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采用的简捷算法,提出的新颖思路,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色,用满腔的热情,赞扬的语气,采用不同的形式予以鼓励。  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氏解法”;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
  这样,通过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系创新的热情。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不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  不能抑制、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小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2016-06-27

58 0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
  例如: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顺利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因为能被3整除的数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易被发现,而且很容易产生负迁移。
    所以,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要求学生试除黑板上大小不等的数,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当学生试除感到困难时,我对学生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而且能马上说出他能否被3整除。
  ”“真的吗?”学生好奇心马上来了。一个个争着起来说:“48”。能。  “78”能。“1934”不能。“2313”能……学生说有速度越来越快,数也越来越大,一边说一边在下面演算,结果验证老师的答案完全正确。
  老师怎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呢?——这就为学生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要满足学生流露出来的探索欲望,借助学生探索热情,把握这个有利时机,揭示学习目标: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于是,整节课,便在学生的自学、观察、探讨中有声有色地进行着,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 2、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一定要及时鼓励,绝不能漠然视之,吝啬褒奖。
  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采用的简捷算法,提出的新颖思路,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色,用满腔的热情,赞扬的语气,采用不同的形式予以鼓励。  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氏解法”;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
  这样,通过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系创新的热情。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不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  不能抑制、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小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二、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时,行为的动机是自愿的,行为的过程是自由的,行为的结果是独创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2、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让学生共享他人的创造成果。 欣赏别人的创造成果,可以刺激学生产生新的设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共享”他人的创造成果,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三、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它是一切发明和创造所必需的。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强化思维训练,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尽快联想,多作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我们应彻底改变那种对每道题都事先人为的确定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代之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
  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惟书惟上的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 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加强以猜想、联想、类比、模拟、不完全归纳推理等主要方式的非逻辑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中用得较多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人类发现真理、认识客观世界、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目的地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训练。 3、注意直觉思维的训练。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简缩式的思维。它具有跳跃性、试探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发展。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远程教育
会计资格考试
司法考试
职业培训
自考
公务员考试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